APP下载

基于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2018-01-29胡瑞义

科技资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技能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

胡瑞义

摘 要:创新能力培养是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与教学内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过程教学,要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全员参与,才能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水平。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对促进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才培养 职业技能 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11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创新创业教育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是目前社会及相关教育部门,缺乏科学有效的评判标准,导致无法量化创新创业教育成绩,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课程体系[1]。”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能力水平是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的综合体现,只有首先通过理念思维的转变,才能实现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要放在教学过程,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全员参与,达到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水平目的。下面就笔者学校“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开展创新教育情况进行阐述与分析。

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

依照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精神,针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教育,“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项目策划与管理》两门理论课程。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成功经验介绍,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以及如何策划经营和管理项目等教学内容。这两门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奠定理论基础。

2 过程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开设一两门创新理论课程,转变一下思维,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创新能力是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的综合体现,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实现全员参与,需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注入创新教育内涵,始终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形成氛围,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效果,最终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2.1 专业理论教学过程的创新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是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应用技能”方面,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需朝着“应用型”课程教学方向或者“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向改革,真正体现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教学特点。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应用型”课程教学方法或者“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将18门专业技术课程,全部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设计成6~8个“教学项目”(即教学单元),又将每个“教学项目”设计成3~4个教学情境(即教学子项),每个教学情境设计为2~4课时。每个教学情境的教学,教师讲授1/3课时,学生进行方案设计及操作(需完成一项教学任务)1/3课时,最后讨论、评价、总结1/3课时。整个教学过程时间紧凑,思维活跃,学生每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训练了操作技能,还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振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維能力,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2 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的锻炼,才能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因此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既要有助技能水平的提升,也要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共设计了9个实践教学项目,校内设计了6个实训项目,校外设计了3个实习项目。在校内的“光伏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电工实训”“光伏电站系统装调与维修实训”“光伏支架装调与测绘实训”等实训项目中,都体现了较强的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取得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的提升。

3 开展技能小组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

各类专业技能兴趣小组,是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拓宽专业知识学习,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积极引导、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兴趣小组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成立了“光伏电子创新设计兴趣小组”“工程制图兴趣小组”“风光互补电站系统技能兴趣小组”“智能微电网系统技能兴趣小组”共4个技能兴趣小组,并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其中一个技能兴趣小组的活动。这些技能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提升了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为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积储了力量。

4 组织技能大赛,激发学习创新热情

技能大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热情,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高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选拔优秀的学生组队集训,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每年都组队参加校、省、国家级及行业协会组织的创新设计技能大赛。先后参加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大赛”(校级、省级)、“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省级、国家级)、“全国风光互补电站系统装调与维修技能大赛”(行业)、“全国智能微电网系统装调与维修技能大赛”(行业)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行业)等赛项的技能大赛,屡获个人及团体大奖,受到同行好评。通过学生技能大赛,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技能水平及创新能力,也为学校赢得了社会声誉。

5 建设校内孵化基地,助力创新创业教育

孵化基地是创新创业项目培育成长的试验场所。创新创业项目,经过孵化成长,成功的项目转化为投资项目,走向市场。孵化基地的建设,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也降低了创新创业项目直接投资所带来的风险。

学校建设了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每年给予5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从学生申报的创新创业项目中,选择一些成长性好,有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的项目,入驻孵化基地,并且给予每个项目数千元至几万元不等资金扶持。经过几年建设,已有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基地,部分孵化成功的项目,已转化为企业投资项目,使部分学生实现了创新创业的梦想。创新创业项目经过基地孵化,经受了市场考验,学生也积累了创新创业经验,降低了创新创业的投资风险,提振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6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的综合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专业教学过程上,要在传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设计时,就注入创新教育内涵,让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脑活起来,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创新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水平,为社会造就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才能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永,崔勇,翟旭军.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33):214,224.

猜你喜欢

技能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