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2018-01-29任明海王春苓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实施合作学习小学语文

任明海 王春苓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本文從学习形式与内容、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合作学习时机、教师的指导作用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实施 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整合学习形式、精选学习内容

整合学习形式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优化组合,这样才能求得最佳的效果。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学生才会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认识和把握,在合作交流时才能做到畅所语言,相互取长补短,不至于在小组学习中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适用合作学习方式,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没有思维“含金量”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既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二、建立恰当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因此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一是重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发挥教师评价的指导性作用和学生评价的主体性。二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三是既要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比如是否做到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倾听,遵守秩序等。

三、把握准确的合作学习时机

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是不断变化的,教师不可能依靠预先设定好的一个甚至设置几个合作学习问题统领整个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合作学习时机,准确把握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时机。通过多年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情况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在学习重难点时。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突破课堂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在学习重难点时,学生也最容易出现学习障碍。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2.当学生的回答片面单一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提问,学生的答案比较片面或者说比较单一,学生没有进行较全面的思考。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适时组织合作学习,在合作中激发思维,提升认识。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将相最终和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的答案比较一致:“是由于蔺相如心胸宽广、识大体顾大局,廉颇知错就改。”其实学生的答案未免太片面。这时我及时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并出示文中重点语句加以指导,学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就起到了发散思维,拓宽认识的作用。

3.当学生众说纷纭争相回答时。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阐述自己的答案。面对林立的小手和各种不同的答案。有限的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这就需要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倾诉,相互争辩,相互借鉴,做到取长补短。

四、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指导作用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作用是否发挥好,直接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笔者认为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指导作用。

1.规范管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认真地观察小组学习情况。发现有个别学生不能参与合作学习,或交流不认真参与不积极时,要进行及时地引导或纠正。既要使证学生人人参与,畅所欲言,还要使学生人人守纪律,合作有有秩序。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2.点燃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闪现的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捕捉这偶然出现的“思维火花”,以此为契机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向深入。记得一位教师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意思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认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意思。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合作交流,基本上能够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就是自己养花给别人看,同时自己也看别人的花。这位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使学生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人都为我服务,因此我也应该尽力为他人服务。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今天我干值日,明天你干值日,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位老师及时把握住了这位学生突然出现的思维火花,进一步进行了引导。教师问道:“在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相互帮助的事例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都结合身边的生活事例说出了自己的认识。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3.解决疑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时会遇到通过集体智慧也不能解决的问题,难以达成共识,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无法顺利进行。比如理解较难的句子的含义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难以形成一致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点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科学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真正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同发展的和谐课堂。

猜你喜欢

实施合作学习小学语文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