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贤文化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8-01-29黄柏信
黄柏信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讲,其自身不具备较强的协调性,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家长、教师稍不注意,就会让小学生形成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因此,需要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明确,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做。本文就以贤文化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探讨。
关键词:贤文化 小学生行为习惯 养成策略
引言
要想一个人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应该从幼时培养,在小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伴随小学生的成长,进而促进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健康发展。然而,行为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需要后天正确的培养,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应该以贤文化为基础,抓住学生的生活细节,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贤文化的寻根之旅
1.地域文化
江门五邑的文化特色,是“侨、楼、泉、风”。“楼”指碉楼文化,“泉”指温泉文化,“风”指江门的风气,而四个文化特色之中最为显著、影响最大的便是“侨”——侨乡文化。在千百年来五邑华侨打造的文化中,爱国是第一主题。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以及传承是爱国主题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表现方式为对历史名人的纪念以及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扬。
2.历史文化
贤文化在中国的土地上有着深厚的根基,在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贤文化的氛围深深地烙印在古人的诗文中,如陆游的《书愤》中提到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深深地表达了陆游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与恢复中原的意气,借以表明自己也有着像诸葛亮那样收复国土的雄心。贤文化正是深深地扎根在我国的文化土壤当中,扎根在自古以来读书人的心中。
二、文化同源,和合共生
1.景贤之名的由来
景,是景仰、景慕。贤,是贤人、圣贤。景贤,即是景仰贤人之意。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地方知县周志让因为景仰江门大贤——陈白沙(陈献章)先生,因而修建了一座书院,书院的名字便是“景贤书院”。江门地区景仰贤人、学习贤人的风气催生出景贤书院,景贤书院建成后又为江门培育了众多文人贤士。正因景贤之风的流行,让江门地区贤人辈出。
2.贤文化的定位
景贤小学的文化定位为贤文化。景贤小学虽然是所新生学校,但从“景贤”二字看出是,对江门第一中学以及江门第一中学景贤学校的直接沿用。实际上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传承景贤中学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创新性地建设具有新时代特质的小学贤文化,与景贤中学形成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质。古今中外的贤人是景贤小学师生心中的信念,它犹如迷雾中的灯塔,黑夜下的明星,凛冬中的火把,饥寒中的食粮,它像是一个暗藏力量泉眼,在内心深处不断喷涌着奋发的力量。
三、以贤文化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1.乐贤教育
小学年龄阶段的孩子天性好动、好奇、好胜,处于一种个性发展逐渐明显的阶段,小学生在这个时期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与兴趣有密切关联,缺乏自制能力,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往往是迫于外界压力才会完成。借助乐贤教育,让学生快乐主动地去仰慕和学习先贤、近贤,争做新时代的小贤人。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心中的贤人,启发学生发掘贤人身上美好的品质,鼓励学生学习贤人的亮点,让学生学习贤人后把自己的贤才显示出来[2]。
2.乐贤通达,内外兼修
乐贤通达,就是通过贯彻乐贤教育特色的思想和具体实践,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志在让学校中的贤师、小贤人们通达人情、通达事理、通达经旨、通达古今。内外兼修,是景贤小学重视师生内在美与外在美的体现,要求師生内修美德,外修智慧;内修嘉品,外修善行。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是其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张名片,优雅的言行、体面的举止、阳光的装扮能够给与他人深刻良好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内在修养,包括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品德修养,能够使得一个人气度不凡。
3.立贤德、施贤策、启贤能、树贤人
立贤德,鼓励学生向前贤、近贤以及身边的贤人学习,立下远大的理想。孔孟老庄、李杜苏辛等是中华民族共同景仰的先贤,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是近代反封建革命、建立新中国的近贤。引导小学生以各位贤人为榜样,鼓励、鞭策学生上进,使小学生走上成为小贤人的道路。施贤策,学校施以以人为本、以乐为治、健康完善、去繁就简的管理策略。在学校的管理中也要体现出“乐”,教师要保持愉悦的心情,上下同心,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教育当中。启贤能,引导学生找到其天赋之所在,使学生可以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以快速成长起来。如果学生具有的成长潜力和可能性已经在其人生中展现出来,教师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其成为该领域闪闪发光的人才。树贤人,培育出优秀的小贤人,让其日渐成长为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3]。培育贤人是一个终身的、长久的任务,而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慢慢地让学生向阳光、积极的道路上发展。
四、育人目标
综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学校特有的贤文化特色,提出其育人目标为:贤良方正、身心强健、乐学有方、特长明显。贤良方正,美好品德是立人之本,贤明、良善、方厚、正直,是小学生努力的目标;身心强健,身心强健是立人之基,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缺一不可,这是当代人才的基本素养;乐学有方,让学生成为一个享受学习、懂得如何学习的人;特长明显,具备特长是一项明显突出的特长会使得学生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
结语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时,需要对学生进行精心呵护和耐心付出。对学生要悉心浇灌,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茁壮成长,才能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教师应该树立以培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为终身教育目标,使小学生快乐成长,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徐顺琼.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5.
[2]夏克波.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二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7:5.
[3]柴晓辉.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与实施策略[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