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思考

2018-01-29王海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思考阅读教学问题

王海凤

摘 要:结合实际,总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现状,给出专门的解决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希望分析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思考

引言

阅读是检验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当前教育处于全面的改革时期中,对于学生的阅读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阅读已经成为了当前语文学习知识的重要能力方面。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所以应该全面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学习阶段,学生普遍都不具备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小學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创新教学方法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兴趣。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不会更加熟练的掌握阅读技能,同时也就无法掌握教学的知识。创新模式教学方式可以使得阅读更具主动性,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掌握阅读技巧,对于阅读也更具兴趣。

2.有助于拓展教学的维度

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对于阅读的兴趣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兴趣激发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不同的方式。教师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就不仅仅依靠一种方式,而应该多种方式结合,要实现多维度发展,以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过于被动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课堂中都是通过讲解来实现的,主要是教师主动的传授,学生在被动接受,教师也通常在课程开始的阶段中就将一些难以理解的语言、句子、生词等讲解明白,导致了学生并不具备自己查询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只是机械的记忆这些词句,没有真正的理解,也没有实现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更不会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的影响之下,阅读能力很难提升。比如,在学习《掩耳盗铃》一课时,很多教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非常明确的将课文中的具体含义告诉学生,即自己欺骗自己往往也无法掩盖事实的真相。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却无法掌握文章的精髓与意境,也没有深入的思考,学习效果大大降低。[1]

2.没有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

很多教师在开始阅读教学之前,都要开始课程的准备,但是在教授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却没有进行深度的分析和研究,只是严格的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分析和概括,这就导致了教学目标不具备时效性。因为教学目标比较模糊,所以在与学生进行阅读互动阶段,没有设置正确的讨论题目,讨论也只是针对表面的现象,没有深入进去。

3.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被淡化

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教师的主要角色就是主讲,很多情况下都是将自身的经验以及思想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就会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阅读培训,这种教学方式难以真正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的教学效果也非常差。

4.课外阅读没有明确的方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对于阅读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当前很多的阅读教学都存在公式化的情况,学生很难准确的掌握阅读的方向,也没有详细的阅读学习计划,不能充分的进行时间分配管理,对于不感兴趣的文章就是随便翻阅,阅读素材的积累也是相对比较匮乏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的实践策略

1.重视预习的实践性

阅读教学过程中预习是关键的步骤,加强预习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可以更好的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在预习中,教师要设置明确的目标:首先,要全面的掌握文章的创作背景;其次,要主动查询课文中所存在的生僻字与生字,同时要分段进行内容的理解,要对无法理解的部分进行标记。在预习阶段,要选择开放式的方式,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交流和学习,扩展思路,通过自己的查阅与分析来拓展阅读知识面。预习中要主动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更好的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同时应该体会学习内容,将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日常训练的目标。[2]

2.重视读书的实践性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针对读书能力的提升,并不是进行教师讲书。深入进行实践教学,就是要进行感知、感性以及欣赏阅读的形式。初读的过程中,需要从感受方面来认识文章,要指导文章所能够表达的基本内容。在进行《紫罗兰》一课讲解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整体阅读,可以进行分段朗读,要从整体结构上了解文章,同时还应该认识紫罗兰的形态、颜色等方面;细度的过程中,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绘画,要从多个方面来感受文章的内容,此时可以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同学都摘抄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词语或者段落,还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精读阶段,应该深入的掌握整个文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同时还应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从各个角度进行展示。要重视各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听说,读说的结合实践

听说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应该将听作为基础、说作为核心,让学生在听清问题的基础上来进行回答问题。比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除了文章中的小画家们,同学们还能想到其他的动物可以在雪地里画画的吗?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教学实践方面来回答该问题,展现想象力。要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升语言能力,可以有效的组织语言,更好的利用自己所学知识。[3]

4.正确解读文章内容

文章的解读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的关键,也是整个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准确的解读,那么文章的学习就失去了任何的作用,同时也就是的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文章的具体含义。一旦存在这些问题,就会导致语文阅读失效,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要进行文章的正确解读,让学生综合理解教学文章。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非常大,所以在实践中需要积极的应用创新教学方法,要从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方面入手,使得学生更加愿意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玉观,龙玲,邓李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34).

[2]徐东,张磬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6(11).

[3]闫冰,张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5).

猜你喜欢

思考阅读教学问题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