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一小学家委会竞选堪比选CEO

2018-01-29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名利竞选异化

“我是××小朋友的妈妈,目前在知名外企做人力资源总监。”“我和孩子妈妈是研究生同学,我博士期间曾担任学生会主席。”“我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现任职于私募基金公司,孩子爸爸博士毕业后在央行外管局工作。”……2017年11月初,为了能竞选进入家委会,上海浦东某外国语小学一年级某班的几位家长,纷纷晒出“神履历”“神学历”的微信截图在朋友圈疯传。

有网友称看后被吓到,直言这样的家委会竞选堪比竞选CEO,甚至称自己还是先不当家长了。竞选家委会缘何变成一场“名利秀”?11月5日,校方回应称,事件的起因是一年级某班级选举家委会,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家长自荐和他荐,采用集体表决的方式选举产生。校方表示,采用选举的方式是为了充分尊重家长的意见,让家长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

家委会竞选别成了“名利秀”

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目的在于加强联系沟通、增进家校互动、促进学生成长。家长经由家委会这个平台,表达自己对于学校的政策、课程、人事等问题的意见,参与学校管理,无疑是值得点赞的举措。此外,家委会采取竞选的方式产生,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有竞争,才能提升家长们的积极性,才能最终实现优胜劣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那些更有时间、更有条件和意愿的家长入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竞争因何而存在,其标准和目的是什么。毕竟,竞争还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分,“不正当”的竞争非但不能选出一个好的家委会,反而会打造出一个“假委会”来。君不見,现实中的一些家委会竞选,业已异化为一些家长的“名利秀”“关系秀”,这不仅有悖于学校组建家委会的初衷,也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家校合作关系,还可能对孩子输出不良的价值观。比如,个别有心计的家长,进入家委会后会凭借外力给孩子争取各种关注与嘉奖,而没有付出或很少付出就得到如此优厚的回报,这显然会让孩子产生错乱的价值观。家委会的异化,无疑是不正常家校关系的体现。诚如专家所言,无论是拼资源、拼人脉来服务学校,还是异化成“校友会”,都是对家委会的错误理解和实践。

“拼爹”制造的神话迟早会破灭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家委会选举会让家长如此大动干戈?实际上,当上家委会委员或者负责人,一方面可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接触老师和学校,甚至光明正大地“贿赂”老师,以达到照顾自己孩子的目的。一部分家长还有着更隐秘的想法:深度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希望学校按自己的理念去管教孩子。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本是一件好事情,但问题是,在强烈的关注与重视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神经质家长”。他们越发深度地介入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开始大规模逾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界限,逾越家长与教师的职责界限。

而伴随着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学校开始强调分数之外的东西。于是,在近年的高考与中考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神童”。他们名下的发明创造、专利满天飞,甚至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也屡见不鲜,各类有特殊才能的“明星”学生更是层出不穷。然而每一种“传奇”背后,往往都有家长之“手”在作怪。重视子女教育固然是好事情,“拼爹”也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力道用过了,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家长的大力协助,甚至替代下,孩子们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内获得了很多机会,但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家长介入得越多,子女自身的实际能力就越弱,这无疑是另一种娇宠。家长的手再长,也总有力所不逮的时候,没有家长的过度呵护,孩子将如何自处?这种谎言包装下的神话,不仅容易破灭,孩子自己也往往因为心虚而处于不自在、不自信的状态,惶惶不可终日,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利竞选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葡萄竞选记
竞选班长
修心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阎戈 名利对我没有吸引力
竞选班长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总统竞选品哪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