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艺术作品中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探究
2018-01-29孙路易
摘要: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人体艺术方面更是不可代替。正是古埃及人对生命永恒的渴望,对灵魂终究会回到身体的坚信,促使古埃及人在人体结构上的研究,以及对形体的精准把握。文章就古埃及人在雕塑、壁画、浮雕等艺术形式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古埃及;雕塑;石板浮雕;壁画;人体解剖学
世界上有很多条河流在流淌,这些河流从上游流向下游流向海洋,从远古流向了现今,这些河流不仅孕育了生命,更滋养了文明。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非洲,号称世界第一长河,同样,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同时孕育了文明。古埃及文明便是这众多大河文明中举足轻重的一个。
提到古埃及就会使人不自觉地联想到“木乃伊”,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他们的灵魂不会消亡,死后才是永生终有一天会复活,并且只有保护住了身体的完整性,才能守护住死者的灵魂。这样的思想文化便促使他们去想尽各种办法处理尸体,来保证尸体不腐,人死后他们会用特殊溶液浸泡尸体,晾干后取出其内脏,并在胸腔、腹腔中填入香料,最后严密地包裹起来,外加沙漠干燥的气候影响,就制作出了人工干尸。他们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不知不觉进行了人体解剖的研究,也就促使古埃及人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结构,并应用在了壁画、浮雕、独立圆雕等艺术当中。
这些对尸体解剖之后得出的理论知识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了在绘制和制作人像时的固定程式。例如,艾弗逊在《埃及艺术的标准和比例》中提及:“埃及人标准的姿势是根据一套严格的观察系统或身体比例来表现的,和其他大多数民族一样,古埃及人也是以身体的长度作为丈量的基准,由此他们找到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规范,为了确保这样的比例,画家和雕塑家在墙上打格子(通常是18个格子),手、脚的长度、肩的宽度、两脚的距离等,都是由固定的格子数所决定。古王國有部分的格子残迹仍存留至今,且只要改变各自的长宽,就可以在不偏离范本之下,放大或缩小人物。”
在古埃及历史长河中有众多浮雕作品,用来维护神权巩固皇权,而不得不提到的便是《纳美尔石板》(图1,左:背面;右:正面),出土于埃及希拉孔波利斯,约公元前3150年~前3125年,高约63.5厘米,现收藏在开罗埃及博物馆。在这件作品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埃及艺术家们对人体的研究和分析,图左中心最大的人物便是纳美尔王,用人物的大小、动势的张力、头饰的高低,来体现纳美尔王至高无上的权利和他战无不胜的英勇。虽然只是浮雕却以准确的解剖学理论刻画了人物的身体轮廓,比如对纳美尔王的肩部三角肌、上臂的肱二头肌、腿部的腓肠肌并用线条来描绘肌肉走向,这些地方的刻画不仅仅表现了人物的力量更是古埃及人对于解剖学研究的诠释。
提到古埃及的艺术便绕不开埃及人物圆雕。“古埃及雕像在法老的强权统治下,呈现程式化雕塑的鲜明特点,在古埃及雕像中,大多数全身雕像都是裸体形象,从普遍夸张的人体雕像来看,裸体更容易使人唤起人们对人体美的视觉冲击。”这样的视觉冲击也就更能体现古埃及人的审美,并且这些圆雕已经达到写实的程度。值得一提也值得分析的就是《门卡拉和卡米蕾妮提》(图2),发现于埃及吉萨,属于古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515年,高约142.3厘米,现收藏在波士顿美术馆。塑像雕刻了两个站立的人物形象,两人目视前方,表情肃穆、庄严,男性在前女性在后。男子右腿向前迈出表现动势,双手握拳自然下垂,面部骨骼清晰分明,并对其颧肌、咬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桡侧腕短伸肌、桡侧腕长伸肌、胫骨、髌骨、胫骨前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等肌肉骨骼进行细致的刻画,生动地变现了男性的力量、威严、和权利。女子右手环抱男子腰部,左手搭至男子左臂,右肩藏于男子身后,右腿微微向前表现动势面部并与男子有明显区别,体现了男人的权利和地位,面部表情圆润祥和,并刻画了女性的乳房,身体的各处肌肉都趋于圆润区别于男性更凸显男性的力量。
在古埃及的新王朝时期虽然已经趋于落败,但是人们对生的渴望对,对生活的追求并没有随之减少,这些内容在壁画中就有着隐示。古埃及壁画特征:“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画面构图在一条直线上安排人与物,人物造型程式化,写实和变形相结合,象形文字和图像并用。”《乐师与舞者》(图3),绘制于埃及底比斯出土内塔孟墓室墙壁,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400年~前1350年,
壁画局部,高约63厘米,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画面描绘了妙音艳舞的场景,四名乐师两名舞者,乐师身着统一服饰,席地而坐,两正两侧,深情演奏。而更需要描述的便是两位舞者,以叠压的方式表现空间感,两位舞者身体赤裸,舞姿优美,身体比例几乎完美,臀部丰满四肢纤细,体现当时古埃及人审美的演变,虽然只是定格的画面却能让观者感受到节奏感和韵律感。
古埃及的艺术发展,始于对神圣力量的崇拜和对统治者的拥护。在多种外因以及内因的推动下,便诞生了被无尽赞谈古埃及艺术,同时也影响了古希腊艺术发展,直至如今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文明的传承。
作者简介:孙路易,男,山东人,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人体解剖造型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