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2018-01-29贾岚
贾岚
摘要:舞蹈的灵魂是情感,一个舞蹈作品成功的关键,重要的就是看它有没有情感的表现力。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培养过程当中,一直存在着较多的误区,导致难以合理提升教学水平。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研究了当前阶段舞蹈教学当中舞蹈表现力不足的具体体现,同时对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的主要对策和方案进行了概述式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更进一步的提升舞蹈教学的水平,为现代化的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幼师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舞蹈表现力;培养研究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情感,观众在观赏到有情感的舞姿中,受到舞蹈情绪的感染而得到美的享受。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求表演者有较强的舞蹈表现力 因此,幼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不是单纯模仿美,更不是模仿别人心中的美,应在训练学生舞蹈技术、技巧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的舞蹈文化素质,身心合一地去表现舞蹈,养成学生参与和不断探索舞蹈的学习观,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构建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
一、学前教育舞蹈表现力的内涵
舞蹈表现力指的是舞蹈表演人员通过自身的情感去全面理解舞蹈的基本内容以及舞蹈当中所体现出的深刻内涵,通过运用自己的舞蹈动作,将整个舞蹈的内涵深刻的、透彻的展现出来,使得舞蹈的美感可以上升到一个极致的境界。一个好的舞蹈,除了有好的编导手法外,还必须在用规范动作去展现舞蹈的风格、动律的同时,能够通过学生内心对舞蹈内容情绪的体验,用激情把舞蹈的美充分表现出来,使观众在观赏到有情感的舞姿中,受到情绪的感染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满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舞蹈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舞蹈表现力不足的具体体现分析
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们可以非常熟练的掌握各种舞蹈动作以及娴熟的舞蹈技术,并可以将整个舞蹈的流程非常顺畅的呈现在观众眼前,但是整个舞蹈动作在表演完毕之后,似乎总是缺乏一点内在的感情,诸如在民族舞蹈的表演之中,表演者穿上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服饰,舞蹈的动作也极具民族特色,但是观众似乎觉得仍然没有浓厚的民族色彩。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表演者自身的舞蹈表现力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连贯的舞蹈动作以及娴熟的舞蹈技巧,只能够使得观众看出表演者自身的舞蹈功力如何,但舞蹈表演人员如果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舞蹈动作的内涵,没有感悟到舞蹈技巧内在的思想感情,使得自身的情感可以与舞蹈动作相互融合在一起,就难以与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难以影响到观众的情感。一般来讲,舞蹈表现力的影响因素有两个方面,即先天因素以及后天因素,先天影响因素指的是舞蹈表演者自身的形象、气质以及性格、个人的生活学习经历等等,而后天的影响因素则包含有教学课程的设置安排、教学模式的基本规划以及在舞蹈过程当中逐渐养成的习惯等等。很好的对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进行培养和提升,有助于进一步的增强舞蹈的艺术性。
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
(一)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表现力教育的目标
舞蹈艺术表现力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舞蹈动作与情感对应的体验能力。我们在舞蹈艺术表演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让受教者掌握一些纯肌肉的力学技巧动作,而应当努力发掘具有特定风格的人体动律及其情感对应。二是培养学生舞蹈意向与想象对应的体现能力。在舞蹈表演学习体验中,受教者的想象要在施教者的引导下,通过对舞蹈表演内容的审美理解而对己有的审美经验进行重新组合。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舞蹈艺术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最凝练、最经典的创造活动,集中体现着人类的精神风貌,是人类审美情感、精神境界的直接显现。通过对受教者实施舞蹈艺术表演教育,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高尚超凡的精神境界。
(二)强化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及了解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它的最终体现目标是让观众在舞者的一举一动中领会其中所蕴含的内涵以及精神,其能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以及历史的影子。一个真正舞者的伟大之处,从来就不是因为其本身的高超舞蹈技巧,而是她在舞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带给观众由衷的震撼。而这种震撼就是源自于舞蹈表现力。舞蹈,就是通过舞姿来将艺术形象化,表现出舞蹈作品背后的无价情感。它并非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语言,可以通过说话人的一吐为快来将其完全表达出来,只能在日渐一日的培养中加以强化和体会。所以,舞蹈学习者可以在舞蹈训练中的肢体训练中自我强化,由动作本身出发,去探索神情背后所蕴含的艺术含义。在舞蹈中,同过自身的舞步与五官神情的自然结合,由心构筑舞蹈艺术的实体形象,给人以真正意义上美的享受。
(三)強化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舞蹈动作当中逐步强化学生的情感以及舞蹈动作的想象能力。在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使得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舞蹈技巧以及舞蹈动作,还需要注重学生对于舞蹈的内在情感的理解,对于舞蹈内涵的掌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丰富,并且使得整个舞蹈动作可以深刻的诠释出舞蹈的深刻思想内涵,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整个舞蹈情景当中,将自己想象着进入这样一个舞蹈的环境,与整个舞蹈的气氛和氛围相互结合起来,将自身深厚的思想感情融入至整个舞蹈技巧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视频课件或者舞蹈图片等,使得学生可以领悟其中的感情,掌握舞蹈的背景,将自身的情感与舞蹈的背景思想结合在一起,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四)注重对舞蹈音乐的把握,以情带舞、以舞传情
舞蹈艺术不是单纯独立存在的,它往往配合着音乐而更深层地表现其内涵,因此,音乐可以说是舞蹈的灵魂,也可以说舞蹈是对音乐内涵的诠释如果没有音乐,舞蹈就会枯萎,这两种艺术形式是相辅相成的。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的灌输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是推动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基础。高中的必修课中有音乐鉴赏这门课,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不同风格的音乐,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力,进而准确把握音乐,提高舞蹈艺术表现力。舞蹈表达情感的方式是肢体语言,是通过运动状态的、有形可见的人体动作,去展示那些无形可见的思想、感情、观念、精神和感觉。整个过程通过动作、节奏、线条、姿态、平衡和处于变化之中的对称与不对称的构图,构成“有意味的”舞蹈艺术形式。把舞者内心情感通过外部形态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无论舞蹈采用何种舞蹈形式进行表演其本意都在于通过对舞蹈所表现特定生活内容的表述,抒发舞者的喜、怒、哀、乐之情,并使欣赏者在享受中为之动情,进而受到陶冶和感染。
(五)加强舞蹈技巧的训练。
第一,加强基本功训练。基本功训练是所有舞蹈训练的基础,主要包括软度训练、蹲、腰、腿功部分的训练。第二,舞蹈技巧的形成,舞蹈技巧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运动动力定型的过程。首先通过一定的讲解、示范或影像资料等,舞蹈演员对技巧有了初步的认知,经过舞蹈训练的反复练习,不断体会技巧的内涵;这些听觉、视觉和动觉上的反应会刺激大脑不断地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在舞蹈中形成“熟练动作”的反应,即动力定型。第三,舞蹈技巧增强舞蹈表现力。这种技巧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翻”“跳”“转”等,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就加强了舞蹈作品的表现力。舞蹈演员包含激情的表演、纯熟的舞蹈技巧魅力,辅之以优美的舞蹈意境,必定造就富有表现力的成功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公兰.影响中国舞蹈演员表现力的自身因素研究[J],2010(09).
[2]降美虹.谈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0(03).
[3]黄娟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强化实用性能力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