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1-29才旺多杰��
才旺多杰��
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中采取的非精准扶贫方式,尽管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不同地区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实际状况不同,致使这种传统方式并不具有高度的精准性。而精准扶贫恰好能够弥补这一不足,为我国的“三农”发展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基于此,文章拟从农村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問题,探讨农村精准扶贫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村;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对策
前言
精准扶贫在近几年中被反复提到多次,这是因为贫困群体的全面脱贫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所谓的精准扶贫指的就是在掌控贫困对象的前提下,采取针对性强的扶持措施和政策,通过扶贫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有效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特别是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相应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要实现高质高效的精准扶贫仍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因此,文章针对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 农村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取得全新的成果,基本实现了整体小康水平。然而,这种发展状态是不均衡的,特别是在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贫困问题,甚至成为限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的代表性国家,一切政策都应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提高扶贫力度。但是,扶贫工作并非是随意的或盲目的,更不能搞“一刀切”,因为不同地区的贫困程度、贫困人口数量、经济水平等相应指标不同,如果一概而论采用相同的扶贫手段,则最终收到的成效是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的。因此,针对农村采用精准扶贫模式,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即结合不同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提出相应的扶贫对策,促使扶贫工作更具精确性,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加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
二、 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传统扶贫模式的固有逻辑影响
传统规模化的农村扶贫模式虽然在治理农村贫困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但其却存在一个重要的弊端——效率低下。尤其是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扶贫攻坚的逐步推进,传统农村扶贫模式固有的逻辑弊端对脱贫工作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粗放式治理逻辑无法适应新时代脱贫工作的精准定位;二是粗放式开发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相脱节;三是粗放式管理削弱了脱贫效果。
(二) 精准扶贫筹资渠道相对单一
财政拨款是当前我国农村精准扶贫资金的重要来源,但由于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贫困状况较为严重,单凭财政拨款难以有效实现脱贫。另外,单一的扶贫资金来源,也无法彻底激活农村经济。因而,如何拓展精准扶贫资金的来源渠道,充足资金储备是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 精准扶贫的绩效考核不够健全
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绩效考核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官员考核仍以GDP方式为主,难以将扶贫成效纳入到业绩考核中,扶贫工作仅仅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未建立有效的精准扶贫绩效评估机制,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难以调动脱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扶贫工作的任务与责任未落实。不够健全的精准扶贫绩效考核情况,导致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成本较高、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三、 农村精准扶贫的具体对策
(一) 拓展精准扶贫资金渠道
农村精准扶贫仅靠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对此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大力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具体而言,一是创建东西部联动机制,鼓励东部地区设立专门的西部帮扶窗口,定期对西部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进行资金支持;二是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团体、个体企业、金融机构等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激活社会上的资金流,充足精准扶贫工作资金储备;三是实施定点扶贫,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落实,提升精准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 增强精准扶贫的监管力度
基层政府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有效降低甚至杜绝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必须加强监管力度。诸如,树立良好的基层政府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真正将艰苦奋斗的扶贫精神融入到工作中。另外,还可以创建信息公示制度,争取将政府的各项扶贫环节透明化,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力度,最大程度确保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 创建互联网识别机制
创建精准到位的识别机制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与前提。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规模庞大,因而识别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精准扶贫识别工作提供了重要契机。所以,依托互联网优势,创建完善的贫困人口识别系统,对促进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总而言之,贫困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根据现有标准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是“十三五”时期的艰巨任务与重要使命。与传统扶贫模式相比,精准扶贫不管是在建构方面,还是在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在脱贫攻坚战中开展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当然也需要学术领域增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研究,实现从不同学科视角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引导,为精准扶贫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谭凤莲,彭宇文.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与策略——基于花垣县精准扶贫的启示[J].湖南农业科学,2016(08).
[2] 祝慧,莫光辉,于泽堃.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探索[J].农业经济,2017(01).
[3] 揭子平.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
[4] 张琦,冯丹萌,史志乐.十三五期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5(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