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殷墟妇好墓青铜器龙纹

2018-01-29靳一通曹博淳��

考试周刊 2017年54期
关键词:龙纹青铜器纹饰

靳一通++曹博淳��

摘 要:

我国目前对于考古方面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尤其是青铜器具,而殷墟妇好墓所出土的青铜器对青铜器研究有巨大价值。本文在考古发掘资料的基础上,挑选殷墟妇好墓中较为典型的青铜器,对青铜器上的龙纹进行详细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龙纹入手,分析商代晚期青铜器龙纹的型特征及演变过程,探究龙纹所含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青铜器;龙纹;纹饰;殷墟妇好墓

前言

殷墟妇好墓即“安阳殷墟五号墓”(编号76AXTM5),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殷墟遗址东南隅,发掘于1976年。墓主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出土随葬器物共一千六百余件,其中铜器有四百六十八件。这是殷墟发掘史上首例可以确定墓主人和墓葬年代的殷墓。雖然规模不大,但却有着极高的完整程度和极丰富的精美随葬品,反映出当时社会上级阶层的主流观念,为我国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

晚商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文化象征与古代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青铜器龙纹饰的研究不仅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的重要标尺之一。而妇好墓中的青铜器纹饰十分有代表性,极具研究价值。

然而直到现在,学术界还没有关于殷墟妇好墓青铜器龙纹的深入研究,多数都是将妇好墓青铜器作为可参考范例略微提及,并不将其作为独立的问题作具体研究。所能看到的关于龙纹的学术著作主要有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殷周青铜器通论》、马承源的《中国青铜器·青铜器纹饰》、林巳奈夫的《殷周青铜器纹饰之研究》等著作。

一、 妇好墓青铜器龙纹类型

龙纹是商周时期流行时间较长、地位重要且变化丰富的一种纹饰,图案基本由首、眼、身、尾构成。妇好墓中共出土青铜器四百六十八件,这些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品类最为齐全,型式丰富,因而殷墟妇好墓青铜器上的龙纹也是造型多样。

经归纳梳理可以得出以下几种类型:

(一) 夔纹

夔纹的基本特征是张口、一足、卷尾、侧面。《说文》中记载:“夔,神魖也,如龙一足。”且《庄子·秋水》也写道:“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因而在人们的观念中夔的形象特征就是似龙、一足。容庚先生在其《商周彝器通考》及《殷周铜器通论》中将“夔纹”从商周青铜器纹饰中明确地划分出来,因其形象与龙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此后有些学者便将与龙纹相像的夔纹看作是龙纹的一类。

在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中,夔纹的数量仅次于兽面纹,但是作为主纹的较少,大多是装饰在兽面纹两侧,可以根据其排列次序分为A、B、C三型。A型为单一夔,B型为多夔组成,C型为两首共一身或身有分歧。

在A型夔纹中又可依据夔首的位置分为Ⅰ、Ⅱ、Ⅲ式:

(1) Ⅰ式夔整体作倒立形,夔首向下,目字形眼,上唇卷翘,一角后卷。多饰于饕餮的两侧,但大部分形体较小。比较多见。见于大型瓿腹部、偶方彝圈足短边。

(2) Ⅱ式夔首作回顾状。圆眼,嘴部呈钩喙状,头部有一角,直身,尾尖下卷,形象与鸟相似。多见于器物圈足和口下。

(3) Ⅲ式夔嘴部呈钩喙状,张口或闭口,有角,一足前屈,长尾向上卷起,形状较奇特。见于扁圆壶颈部。

B型为多夔组成,根据口部、尾部和角的朝向和具体形状可分为五式:

(1) Ⅰ式两夔相对,上唇卷翘,钝角向后,短身一足,尾略下垂,较多见。如中型圆鼎口下。

(2) Ⅱ式两夔相对,张口钝角上竖,长身拱背,尾上卷,一足前屈,极少见。见于觯的口下及腹部

(3) Ⅲ式两夔相对,上唇翘起,下唇或外撇或内钩,目字形眼或圆眼,张口吐舌,尖状角或钝角,无足或一足。如三联甗上的甑口下、分体甗上的小甑口下、带流鋬鼎形器口下。

(4) Ⅴ式拱身翘尾,目字形眼,头上有钝角,或四夔相对,张口吐舌,角似云纹。较为少见。

C型为两首共一身或身有分歧,分为三式,其形状如下:

(1) Ⅰ式钩喙有角,方形目,身体分为两歧,上歧尾上卷,一足前屈。较少见。见于方彝肩部、大型瓿肩部。

(2) Ⅱ式两首共用一身,一头向下,大角卷曲;另一头向上,钩喙。极少见。见于鸮尊颈右侧。

(3) Ⅲ式两只夔相连,一夔口朝前,钝角向后;另一夔口向下,钝角竖立。极少见。见于扁圆壶颈部。

(二) 蟠龙纹

蟠龙纹是指身体以龙首为中心盘卷成圆形的龙纹,多装饰于盘内底部,身周有时装饰小鱼、波浪等其他纹饰。而在妇好墓中,蟠龙纹出现了三例。

(1) 头部作正视状,目字形眼,身躯在颈处盘卷成圆,躯干装饰有菱形纹,见

于三联甗架面部。

(2) 头部作侧视状,目字形眼身躯上饰有鳞纹,口部大张,头部右上方饰有鱼纹等其他纹饰。见于一铜盘底内部。

(3) 头部作正视状,圆眼,身躯上装饰有菱形纹,见于一铜盘底内部。

(三) 还有几种龙纹比较奇特,其中一种一头两身,头有钝角,身、尾分列左右。另一种则头部硕大,两钝角后伏,长身卷尾,背有脊棱。最后一种属于动物纹样的几何文变体被称作夔龙纹三角形纹也称蕉叶夔纹。这三种纹样造型都比较特别,极其少见。

二、 关于妇好墓青铜器龙纹的几点推测

根据社科院《殷墟妇好墓》提供的资料显示,可以观察出龙纹在酒器、水器上出现的频率较高,在妇好墓的大量青铜酒器中,除少量觚、盉等器物以外,均出现了以夔纹装饰的现象,其中有大量饕餮纹搭配夔纹出现的情况。且有一些器物的饕餮纹是由两夔组成,如束泉细颈觚和司(兔丂)觚腹部就饰有两条倒夔组成的饕餮纹。因此可以推测在妇好墓中饕餮纹和夔纹是一种形成定式的组合。而且以龙纹作为主纹装饰在器物上的情况也多出现于酒器和盛水器上,出现在鼎、簋等食器上时多是作为辅助纹饰来搭配主纹的。因而可以推测在殷墟妇好墓中龙纹可能是和酒器与水器搭配出现的,尤其是在两件蟠龙纹的铜盘上体现的最为明显。endprint

殷墟青铜礼器各期段的花纹组合极为复杂,很少有花纹组合完全一样的,但是同一时期同类器或用途相同的器类上主体花纹往往相同或相似,保持着相对稳定性,不同的往往是一些辅助性花纹。类似妇好墓青铜器上这种用夔纹组成饕餮、与饕餮纹搭配夔纹的青铜器,也不少见。

在龙纹频繁出现的位置,多数是器物的口下、圈足以及其他环带状的装饰。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有三种解释:一种是故意为之,即有意识地做成这样的形状,从而达到利用龙纹中蕴含的某种力量的目的;另一种是为了契合器物本身的形状而使用这样的纹饰;第三种则是两者兼而有之。第一種解释更注重龙纹本身在晚商时期的文化内涵,第二种解释更注重当时铸器的实际操作情况,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第三种解释显得更为贴合实际。青铜礼器是其主人等级地位的象征,十分珍贵,其上装饰的图案,都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所以在选择这些纹饰的时候一定是十分慎重的。而有些器物并不能适应所有纹饰,所以在选择纹饰的时候也必然要考虑到使用某些纹饰的可行性,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对一些纹饰进行适当的改造。

三、 妇好墓青铜器龙纹的文化内涵

龙纹属于动物纹样,殷商青铜器的动物纹样所代表的可能就是殷商时人所崇拜的某种神灵,或者是具有某种神性。《国语·楚语下》: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

由此可以看出“民”与“神”的沟通需要有“觋”或“巫”这样的人来传达信息,在与神沟通的必备物品中包括“牺牲”、“玉帛”、“彝器”等,作为“彝器”的青铜礼器是沟通神民的必要环节。因此可以做出一种推测,礼器上的纹饰可能是人们要借助的用来沟通神明的某种力量的来源。而被经常用于高等级青铜器的龙纹,也可能是一种神灵或者是被人崇拜的有神性的动物。

龙的形象在我国使用时间很长,使用范围很广。张光直先生也认为动物纹样不但是自铜礼器有了装饰纹样以后便开始有了,甚至可以向上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大量考古资料也证实我国多地都曾出现龙形象的遗迹遗物,如红山文化中玉石雕刻的玉猪龙、湖北黄梅县焦敦遗址出土的卵石摆塑龙、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蟠龙纹彩陶盆,这些遗迹遗物中的龙形态各异,区别较大,但是这种区域性强的多元龙文化,却可以表明不同文化类型有独立的龙文化的发展,可见其并非区域性的图腾崇拜,而是比较普遍的神灵信仰。而龙表现在青铜器上就是如今形态各异的龙纹。殷墟妇好墓中有龙纹出现的青铜器等级都比较高,其蕴藏的文化内涵非常值得探究。

妇好墓标本835的盘底铸有蟠龙纹,在龙首周围还有鱼的形象出现,再结合青铜盘作为水器的用途,说明妇好墓中龙的形象极有可能与水有关。《左传·桓公五年》“龙见而零”杜预注“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时而大,故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这段话中的“苍龙宿之体”见于东方,就要祭天来“祈膏雨”,反映了龙与星象、祭雨之间的关系,龙就是掌管雨水的神。

龙纹还起着明尊卑、别贵贱的作用,象征着尊贵的身份和崇高的地位。墓主人妇好等级地位高,陪葬品的数量多且制作精良,形态各异的龙纹表明了她尊贵的身份。在早于晚商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出土有蟠龙纹彩陶盘的墓葬规模很大。除蟠龙纹彩陶盘以外还有象征权力的石器、玉器等礼器,还有髦鼓、特磐等乐器。陪葬有如此多礼乐器又有大型龙纹器物的大墓可以说明墓主人是一名高等级贵族,所以龙纹可以作为贵族高等级身份的象征。《礼记·礼器》有“天子龙兖,诸侯脯,大夫献,士玄衣纁赏”,这句话显示龙纹是“天子”才能使用的“文”,表明龙纹象征地位的作用。

结语

总结本文,文章通过对殷墟妇好墓青铜器上类型丰富的龙纹的归纳梳理,将其科学总结,明晰其类别和形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想,并以此作为必要前提解读殷墟妇好墓青铜器龙纹所蕴含的社会功能及其深厚内涵。通过列举各项考古例证和文献记载证实、丰富龙文化内涵。商周时期宗教信仰与王政统治并行交错,龙文化与当时的这种文化背景联系紧密。但青铜文化鼎盛的晚商时期与如今时代相隔甚远,直接资料数量过少,虽然后代著作略有记载,毕竟没有关于龙纹内涵的直接史料记载,所以本文种种推论也不过是在零星资料上的些许揣测。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殷墟妇好墓[M].文物出版社,1980.

[2]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三联书店,1983.

[3] 岳洪彬.殷墟青铜礼器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 李济.殷墟青铜器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龙纹青铜器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雕漆纹饰的修复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
梁带村里发现的微型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