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嗨,你是外星戴森球吗

2018-01-29

学苑创造·B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变暗戴森行星

这些都是戴森球的变体哦,从左到右分别为戴森环、戴森泡、戴森壳和戴森网。

1960年,曾给爱因斯坦当过助手的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理论。

戴森认为,随着技术文明的发展,地球的能源迟早会不够用,那时我们很自然地会向太阳要能量。太阳1秒钟产生的能量,就够全人类用70年,但现在全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加起来,也只有总量的十亿分之一。于是戴森设想,建造一个由接收器和能量转换器构成的球体——一个直径长达2亿千米的人造天体,把太阳包裹起来,这样太阳能量就不会白白跑掉了,就能最大限度地为人类所用。

听起来相当疯狂吧? 但从实际来看,如今的宇宙飞船和卫星技术已完全具备建造戴森球结构的能力,唯一的障碍就是我们还造不出那么多的飞船和卫星。

“戴森球”的概念一提出,就刺激了疯狂科学家们的脑洞,他们互相启发,不断完善细节,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案,除了收集太阳能,还添加了人类殖民地、工业基地等功能。

那么戴森球又跟地外文明有什么关系呢?

戴森认为,宇宙中所有的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需要用到整颗恒星(比如太阳),甚至整个星系(比如银河系)的能量。也就是说,建造戴森球是智慧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戴森球那么巨大,必然会使它所在的恒星系发生变化,引发特定现象,比如大量的红外辐射,可在许多光年外探测到(事实上,美国人就正在用广角红外巡天探测器搜索这类红外辐射源)。激进的研究者甚至主张,在宇宙深处所发现的许多类型的辐射源,就是被比我们先进几百万年的外星文明利用完后的废弃品。

所以,戴森球结构可以被看成是星际文明的灯塔,在茫茫宇宙中暗示(或明示)着智慧生命的所在。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说的塔比星,它干了些什么让大家如此关注呢?

简单来说就是,这颗原本很“乖”、状态很稳定的恒星,突然诡异地变暗了。2011年3月5日,塔比星的亮度骤降了15%;这已经很不寻常了,而几天后亮度降幅更达到了22%!22%是什么概念呢? 它意味着这颗恒星有近1/4的星光被某种东西遮住了!

开始,大家都以为“某种东西”不过是偶然飘过望远镜镜头前的星际尘埃,或某颗星体“寿终正寝”时爆发出的物质残骸。可这样的话,变暗是没有规律的。而长期的观察发现,塔比星每750天左右就会“狠狠”暗一次。据此,研究小组推测它在2017年5月会再次“搞事”;而到了5月19日,它果然“不负众望”,如期變暗,并一直持续到9月底。

那么,捣蛋的会不会是环绕塔比星运行的行星呢? 可行星引起的亮度变化周期非常稳定(事实上,这种现象常被用来寻找地外行星),即定期变暗和变亮。而不按常理出牌的塔比星总体趋势却是一直在变暗,且变暗的幅度每次都不一样,持续时间也从5天到几个月不等,除“750天”外根本就杂乱无章。再有,要遮住塔比星22%的星光,这颗行星直径起码得有塔比星的一半长,这么巨大的行星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行星说”也被否决了。

此外,还有彗星、小行星群、巨行星+小行星群等种种猜测,可都无法同时解释所有现象,于是许多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人造天体——如果在塔比星外有一颗建造中的戴森球,那么塔比星的能量会越来越多地被它拦截,所以我们看到的星光就越来越暗;又因为戴森球还没把塔比星完全包裹住,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当完工的部分朝向我们时,塔比星就突然变暗;还因为建造进展速度不一,所以变暗的快慢和幅度也不一样……解释相当完美嘛,哈哈!

不过呢,任何理论推测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对错,大胆假设可以,但没有决定性的证据可不能妄下结论。宇宙间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关于塔比星,任何断言都还为时过早,我们能做和应做的,便是继续关注、继续探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变暗戴森行星
孤独者
流浪行星
戴森的第5127个试验品
戴森炫酷黑科技,设计到你满意为止
行星呼救
戴森Cyclone V10无绳吸尘器——有一颗智能的“心”
戴森指控前CEO泄漏研发电动车机密
寂静之冬
行星
登陆“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