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说出真问题
2018-01-29解海霞
解海霞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问题。这不仅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而且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说出真问题呢?
1.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说的欲望
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创设“小兔子一家到野外郊游”的情景。在这幅图中蕴含着很多数学信息,请学生们结合图中所给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中,踊跃地说出了问题。针对课题提问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教学生学“分米和毫米”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提问:“什么是1分米?什么是1毫米?1分米、1毫米有多长?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与厘米、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开门见山,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提问方法。由于受思维、语言等因素的限制,刚开始提的问题常常杂乱,与内容联系不太紧密,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并要不断指导改善提问方法,让学生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引发探究,让学生有话可说
数学教学是引发学生思考的过程,要想获悉学生的思维概况,口头表达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汇报的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的规律、操作的程序、推理的过程一一呈现。教师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这其实就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口述解题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清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教学“每个篮球65元,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贵17元,买8个足球需要多少元?”训练学生用语言有序地说出分析推理的过程,首先让学生说题意:已知条件是“每个篮球65元,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贵17元,买8个足球”,问题是“需要多少元?”然后让学生分析题意:通过每个篮球65元,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贵17元这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每个足球多少元,算式是:65+17=82(元),然后用82×8就可以求出买8个足球需要多少元。通过口述解题思路,不仅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还可以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搭建平台,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学生数学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表达实践。因此,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先自主探究、师友交流、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友不会学师教,两人都不会组长教,为每名学生搭建说的平台。经过开学后一个月的练习,学生都敢举手回答问题了,近一半的学生还能边写边讲。个别学困生刚开始说话有些结巴,写得也有些慢,但经过练习,计算过程说的很完整,答案正确。汇报完后全班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一次次成功的展示,不仅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让那些帮助过他们的学生有了成就感。
编辑 _ 汪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