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都城市规划
2018-01-29
北京市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协同发展,推动部分教育功能向外疏解,大力提升城市副中心教育品质,扎实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在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上有新认识,充分发挥教育在首都“四个中心”定位中的作用;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上有新认识,扎实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有新认识,努力形成合作共赢的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优化首都教育布局功能,加强市级统筹,紧密对接区域人口分布、产业调整和城市功能,统筹中心城与新城、城市与农村、市域与区域教育发展,支持引导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六区以外的平原新城和山区转移。
在疏解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各区基础教育設施规划,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启动新建一批示范性学校,加大对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和乡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引导普通中小学通过对口支援、名校办分校等一系列措施,拓展办学空间,促进内涵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协调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的外语教师资源,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面向通州区中小学外语教师开展专业培训。预计2018年,所有通州中小学英语老师将完成第一轮培训。
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通州试点进一步扩大辅导教师数量,同时,拟将服务对象从通州区全体初一、初二年级拓展到高一、高二年级,全面覆盖未来参加新中高考的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
大力提升城市副中心教育品质
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发展,北京市正式发布《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2017-2020年)》,这是北京市首个专为一区定制的基础教育升级计划。
通州区将用3年时间跃升成为北京市教育新高地:一方面,通州区基础教育将成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另一方面,通州区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培育一批本地优质品牌学校,同时借力引入区外名校。
市教委鼓励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等教育强区与通州区合作办学,全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进在京高校、教科研部门、民办教育机构和外教支持通州区中小学发展;支持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在通州办附属学校、实验学校。一座国际一流的特殊教育中心也将落户通州。
让通州教师更优秀
北京市教委、通州区教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2017-2020年)》。该计划重点解决目前通州区中小学教师编制总体超编但结构性缺编,非师范专业老师和教非所学的老师比例不断增加,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太合理等问题。该计划将为城市副中心引来全国各地的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与此同时,还将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通州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
由通州区教委协调中小学校提出需求,市教委协调组织相关培训师资,围绕学科教学改革、课程与教材改革、新中高考改革、学生综合评价等政策,市教科院和考试院整合相关资源,对全区初二年级的历史、地理、政治、生物学科教师做政策解读与专题培训,提升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同时,组织市级以上骨干教师送教到校,返聘城区退休优秀教师到通州区任教,鼓励城区校长、教师到通州区交流轮岗。
此外,市教委将协调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在通州区学校建立师范毕业生实习基地,并尝试邀请师范生到通州中小学“顶岗”实习半年,协调首师大在“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中向通州区倾斜等。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中心搭建了教师网络研修平台,整合各类优质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通州教师可自助选择并在线研修。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京津冀教育部门联合召开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发布《“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京津冀教育对口帮扶项目》《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备忘录》,研究制定《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积极落实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将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共同探索完善高校搬迁、建立分校、合作办学等机制,加快教育领域非首都功能疏解。未来,三地将合理规划区域教育发展,高品质配置教育资源,实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开展“一十百千万”工程:重点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领域对河北省张、承、保三市及21个贫困县进行对口帮扶。
“一”:建设一所高职院校。由天津市出资,支援承德市建设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由天津中德提供职业教育品牌、教育教学指导和专业建设标准,协助学校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十”:建立21个教师培训基地。推动三地师范类院校在受帮扶地区的21个县,每县建立一个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养张、承、保地区贫困县教师。充分发挥教育部在天津设立的“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作用,对受帮扶地区职业院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系统化培训。“百”:建百余对合作学校。通过“手拉手”、建联盟校等形式,组成100余对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开展互访互学等校际合作交流活动,提升受帮扶地区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千”:实施千人交流合作项目。每年互派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骨干教师、职业院校教师和管理人员250人,四年共计1000人,进行工作交流和在岗培训。根据受帮扶地区学校实际需求,由京津相关区县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受帮扶地区学校开展支教送教。“万”:免费提供万节优质课资源。加快基础教育学校图书资源、电子信息资源等共享,为受帮扶地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与学习资源。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向21个贫困县免费提供不少于10000节优质课资源。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将重点推进十大项目
教育领域非首都功能疏解合作项目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津冀毗邻地区教育统筹发展项目
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项目
京津冀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项目
京津冀教育对口帮扶项目
京津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合作项目
职业教育统筹协作平台建设项目
京津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作项目
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项目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科学研究项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