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安徽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2018-01-29王爱春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安徽省供给农民

王爱春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端入手,提高供给质量,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种新的提法,是基于现实国情、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状,提出的具有深刻理论内涵和实践依据的重要创举.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发展委员会提出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其中的“补”,指补短板,即要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关注百姓需求,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方面,当前如何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已成为热点问题.

安徽省位于中部地区,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的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不断发展,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是公共体育服务事业发展的短板.“农村公共体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已成为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国家大力倡导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对安徽省当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面临的问题,探索如何提高安徽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56个县下属的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文献数据库,搜集与研究相关资料,为研究奠定基础.

(2)问卷调查法:设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调查问卷》,邀请专家进行效度检验,采用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经过信效度检验后,采用多段分层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随机抽取到长江以南地区的南陵县、无为县,江淮之间的金寨县、寿县,淮河以北的颍上县、灵璧县以及中部肥西县、舒城县为样本框,向这些地区的体育锻炼者发放问卷500份(男女各250份)回收489份,有效问卷为460份,有效回收率为92%.

(3)数理分析法:运用SPSS 13.0、Excel表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对研究提供依据.

2 安徽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

2.1 设施场地供给现状

2009年安徽省开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工程.截止2017年,县级公共体育场覆盖率达到56.5%,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到1.37.这些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当前安徽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依旧由政府提供,种类主要包括全民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篮球场、室内活动室等.在政府提供的体育设施中,体育健身器材比例最多,高达93.9%;其次是篮球场,占65.7%,乒乓球台占62.7,羽毛球和室内健身场馆较少,分别占28.7%和10.6%(见表1).这是由于政府实施的与体育相关的民生系列工程中包含了这些项目设施.进一步调研发现,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上存在利用程度不够、部分篮球场、乒乓球台出现闲置和浪费的问题,这与农村不断增长的体育锻炼人口的现实互相矛盾.究其原因,由于农村地区人口集中在青少年和老年人,这部分人群对于篮球场和乒乓球设施的需求并不强烈,其利用率相对较低.

2.2 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为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安徽省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开展了相关体育活动.例如:肥西县举办了“迎新春农民体育健身活动”、颍上县举办了“三八趣味运动会”、金寨县推广的“走红色旅游路线,品健康低碳生活”毅行活动等一系列农村体育健身活动,丰富了农民的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当前农村组织开展舞蹈类活动的最多,占总调查数的61%,其次民俗体育活动,占32.8%;球类活动及趣味性运动会分别占21.5%、及7.2%(见表2).这说明当前农村开展体育活动内容还不够丰富,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体育锻炼需求.

2.3 农村体育指导及组织服务供给现状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2].目前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体育项目主要有球类、舞蹈类和民俗体育类,其中舞蹈类比例稍高,占78.6%,其次是球类项目占38.2%,而民俗体育项目仅占23.4%(见表3).指导项目类别有限,指导次数较少,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知道需求,也充分说明了当前农村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力度不强,社会体育服务的覆盖度都不够.

体育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实现体育方面的共同目标,按照一定结构形式结合起来,根据特定规则开展体育活动的社会实体[3].体育组织在农民体育兴趣的激发和体育需求的表达以及体育活动实施和引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的体育组织服务是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农村体育官方体育组织主要有村委会和乡镇文体站,社会组织主要有老年人协会、体育爱好者、农民协会等.在对本村体育组织调查中发现,文体活动爱好者占55.7%,成为农村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其次村委会和乡镇文体站,分别占26.8%和25.4%(见表4).农民对体育组织服务的满意度不高.当前乡镇和村委会等政府性组织在农民体育活动中的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现阶段诸如农民协会、体育爱好者等社会组织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在农村体育活动中的能力有限,组织活动单一化,满足不了农民对体育组织服务的需求.

表1 农村体育设施 (n=460)

表2 农村开展的体育活动

表3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体育项目

2.4 农村公共体育信息服务供给现状

公共体育信息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各种信息服务活动,向社会公众传达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信息,使公众能够获得信息资源,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4].电视和互联网是体育锻炼者获取体育信息服务的主要途径,分别占到了64.3%和21.3%;文化站、体育信息宣传员等体育信息获取途径比例较小(见表5).农民获得体育信息服务的主要途径比较单一.电视和互联网作为传媒工具,传播的体育信息有限,且不具有针对性,而体育部门的工作者比如体育信息宣传员、文体站工作者等在体育信息服务中没有履行自身的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农民公共体育信息服务落后的局面.政府应重视农村应该重视农村公共体育信息服务,加强对其宣传力度,提高其服务质量.

表4 农村体育组织种类(n=460)

表5 农民获得体育信息服务的途径(n=460)

3 安徽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面临问题

3.1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总量有限

综观调研现状,结合访谈实际情况,发现当前安徽省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总量有限,供给水平低下,具体表现在一些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仍然严重匮乏,公共体育信息宣传力度不够,严重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开展得较为单一等.

3.2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结构失衡

安徽省属于农业大省,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居民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中老年,这部分人群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对于现代化的运动项目如篮球等接受程度不高,更喜爱贴近生活的本土特色民俗体育.受竞技体育及学校体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政府决策部门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内容方面参照城市模式,主要趋向于现代运动项目,而对适用于农民的民俗体育项目重视程度不够.

3.3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不完善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是由资金筹措机制、需求表达机制以及监督评价机制构成的系统工程[5].安徽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存在方面存在着供给主体单一、供给范围局限、供给动力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仍是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唯一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或社会组织的作用,没有给予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机会,因此也没有形成公民参与的相关机制.

4 安徽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对策研究

4.1 扩大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

有效供给是指供给的质、量、价等都能为需求者(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供给.在现阶段,当前安徽省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加大公共体育服务方面财政投入,增加供给总量.同时,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公共体育资源,提高供给效率.

安徽省地处中部,横跨淮河流域,南北风俗迥异,农民体育需求结构变动较大,并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等特点.而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呈“一刀切”的现状,具体体现在农村公共体育内容的供给,则始终是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套路照搬.所以,这也就必然导致农村公共体育供给内容及老百姓需求的偏差.因此,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面,各地政府应地制宜,充分开发本地体育资源,根据地方特色进行供给结构调整.

4.2 加强合格供给主体的培育,建立健全监督评估体系

当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过程当中,存在着供给主体培育不健全的问题,政府一直充当着主宰者的身份,无法真正实现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配置.因此要加强农民体育参与权利的宣传,提高农民体育参与的需求表达意识,开通农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诉求渠道要.同时,政府对农民的体育需求进行分类和觀别,满足农民提出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的合理需求.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一直存在“重投入,轻产出”的现象,只注重加大公共体育服务资金的投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至于具体用处无人问津,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未用到实处,也造成了部分公共体育服务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要建立建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监督评估体系,从农民体育需求出发,将农民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作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评估的重要指标,才能将公共体育服务资金用到实处,才能实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高效供给.

5 结语

应在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扩大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率,优化公共体育供给结构,加强合格供给主体培育,健立健全监督评估体系,把握未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长远的发展脉络,不断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实现安徽省农村公公体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1]李明,张慧.供给侧改革对当下中国经济的现实意义与启示[J].新经济,2016(36):18-20.

[2]薛留成,黄金铭.新时期韶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4,25(6):98-101.

[3]曹丹丹.长株潭体育城市的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4]丁青,王家宏,陆柳,等.我国公共体育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2):64-69.

[5]李朝英,王海卫.完善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对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4):8-9.

猜你喜欢

安徽省供给农民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