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简要评价
2018-01-29张云霞
张云霞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4地质队,安徽 池州 247000)
1 《规划》概述
《池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目标年为2020年,展望到2025年。《规划》部署公益性地质工作,包括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划定重点勘查区,鼓励勘查区、限制勘查区、禁止勘查区等勘查区块;设立重点开采区、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等开采区块;划定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部署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等等[1]。
2 池州市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1)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池州市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北临长江,南接黄山,西望庐山,东与芜湖相接。境内主要地貌类型为中低山、丘陵,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等,植被类型有毛竹、杉树、松树、樟树等等。池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较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生态空间[2]。
(2)区域大气、水、声环境质量现状。有关监测数据表明,市域内森林覆盖率近60%,全年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主要河湖水质能够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承压水及风化裂隙潜水为主,次为第四系残破积层孔隙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水质各项目监测值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矿山附近及运输路线途经的主要村镇声环境现状昼夜噪声基本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3]。池州市区域大气、水、声环境质量现状整体良好,局部因矿业活动强烈,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3)主要矿山环境问题。池州市矿山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山占用、破坏土地与植被资源、破坏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地下采矿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露天开采边坡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煤、多金属、硫铁矿等矿山废渣、废水排放对水土环境产生污染;矿坑疏干排水导致含水层系统破坏等等。
3 《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预测
(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规划》项目实施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土石方开挖、矿石的破碎、装卸、运输等过程产生的扬尘以及作业机械和运输设备排放的尾气,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居民造成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在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后可大大减小。
(2)声环境影响预测。噪声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矿山爆破产生的噪声。一个是选矿生产过程中设备产生的噪声。主要对作业工人产生影响,另外运输过程产生的噪音对矿山附近居民有一定影响。规划矿区一般距离居民区较远,采矿活动对居民的影响有限;矿石夜间运输过程中的噪声可能对居民产生一定影响。
(3)水、土环境影响预测。矿业活动对水、土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土环境污染和含水层系统的破坏。矿业活动对水土环境造成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矿山废水的排放,包括矿井内的天然淋滤水、选矿废水、矿渣堆积场浸出水等等。例如,某些硫化矿床及煤层开采普遍产生酸性废水;含有Zn、Cu、Pb、Cd、Hg等重金属元素的金属矿山,可能造成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某些矿山废水排放物因含有磷酸盐、硝酸盐等富营养物质,易造成水体藻类及其他生物快速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质恶化等等。矿山开采(尤其是地下矿山)对含水层系统的影响主要指矿井疏干排水破坏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自然条件下,地下矿山为保证采矿安全,需提前对地下水进行人为疏干;开采过程中地面塌陷影响及采动裂隙带会对上覆含水层进行自然疏干。疏干排水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矿区附近部分井泉枯竭,水塘等地表水漏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矿区附近居民的生活。
(4)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规划实施后,矿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矿山侵占土地、破坏土地与植被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等。
随着石灰岩、方解石、白云岩等优势矿种的开采,一方面破坏地表覆土及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另一方面,露天采矿、修建道路、排土场堆放废石土等矿业活动形成较陡边坡,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地下开采矿山一般对地表土地、植被等的破坏较露天矿山较小,但是地下采矿形成采空区及疏干排水,易引发地裂缝及地面塌陷等不良环境地质问题。
4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1)大气排放防治措施。采用湿式作业方式,并在产尘点或通道加强洒水、喷雾作业,提高坑内空气中的含水率,另外保持井下合理通风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降低坑内粉尘含量;运输装卸过程中产生扬尘,洒水至关重要。
(2)噪声防治措施。结合采矿工程作业中噪声产生的情况,主要在以下方面着手控制:①降低声源噪声。例如选用先进设备。②控制传播途径。利用隔声、吸声、消声设备。③个体防护。如佩戴护耳器。④注意绿化工作。某些植被可吸声。⑤加强噪声防治管理工作。
(3)水、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的污染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必须从源头控制,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采矿设计及新的生产工艺提高矿石回采率及利用率;另一方面,废水收集,循环利用,废石充填采空区,铺设进场道路等措施均可减少废石、废水的排放;另外,对于含有毒有害元素的矿山,废石要合理堆放,渗滤液及矿山排水要合理收集,达标排放。
对于采矿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土质恶化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地下水回灌等措施减轻矿坑排水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4)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A)土地、植被资源保护与治理方案。①矿山生产建设过程中不应扩大土地使用范围,尽量减少对土地、植被的占用和破坏,各种生产生活辅助设施应按矿山设计的地段进行建设,减少对土地的侵占和破坏。②开采时对表层剥离土单独堆放以便用于宕口复土,以减少复垦时场外取土,在堆土上方设置截洪沟、下方应修建挡土墙,防止水土流失。③开采过程中必须砍伐大的乔木、灌木应优先移入老宕口、老排土场内种植,对矿区已闲置的土地适时种植草木,以便缩短闭坑时植被重建周期及费用。④边开采边治理,闭坑后对露采场、排土场、工业场地等矿山占用场地进行边坡复绿、土地整理、植被重建等全面综合治理。B)地质灾害防治方案。①严格按设计规范开采。②落实各项制度,制定可能出现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③对于露天开采矿山,边坡危岩及时清理,露采台阶跟进治理;排土场上方、露采场上方设置截排水沟,排土场下方设置挡土墙等保护工程。④对于地下开采矿山,其地面变形可能滞后到闭坑后发生。在矿山产生时严格预留安全保护矿柱,生产过程中的废渣、夹石留置坑内,充填空区;在地表移动界线竖立水泥桩警戒线或隔离网,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及时预报和分析可能产生的岩土位移灾害,发现塌洞,及时回填。⑤对露采场边坡、排土场堆坡、平硐口、采空区地面变形、矿山道路切坡等进行监测。
5 结论
池州市区域大气、声、水环境整体良好,现状条件下主要矿山环境问题为矿山占用、破坏土地植被资源及地下采矿形成采空区地面塌陷等等。《规划》实施后,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势必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首先在重点开采区和鼓励开采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对土地植被的压占损毁、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仍较重;随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加强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完善,矿山开采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将减少;随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治废技术的发展,预计废渣、废水的利用率将大幅提高,对水土环境的影响将逐年减缓;随着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矿山开采布局将有所调整和优化,矿山疏干排水对地下水均衡影响总体上将呈现加大趋势,局部略有减弱。针对不同矿山环境问题,要积极采取保护与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产生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