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下颅内占位活检围手术期护理
2018-01-29樊羽
樊 羽
(北京丰台医院,北京 100070)
正常颅腔主要存在脑组织和脑脊液,脑血管内血流。在正常情况下,包括颅腔体积完全闭合,颅骨体积恒定,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约0.686 -1.96 kPa或70 - 180毫米)。所谓颅内占位,是指颅腔内病变所占的区域内的神经病变的临床体征和症状,颅内压增高,这种病称为颅内占位。颅内占位活检手术属于微创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易等优势。该类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不容忽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手术疗效、术后康复均有积极帮助。我院主张为该类患者实施手术期全面护理,并已获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及数据汇报如下: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体征监测、术后注意事项告知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手术期全面护理,如下: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即颅内占位物体的大小、位置和形状进行正确的手术。同时对两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对照组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包括:
(1)术前状态评估:术前应与家属沟通,说明手术的目的和过程,询问患者的病史和治疗史,根据具体情况,患者的生活方式,是否有潜在的疾病,心理状态等方面评价围手术期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并对家属进行安慰。
(2)术后干预: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患者的状态、瞳孔、体温、血压、呼吸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1 - 2H测量血压,提供氧气。术后主要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大概在术后6小时要复查CT看术区有无出血,情况良好可以喝水。如果病人有发高烧的症状,我们应该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果病人体温过低,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部分患处风险性高的病人在全身麻醉后常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手术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注射脱水剂,调整注射速度,防止水肿。使用抗感染、止血药物,防止创口感染。对病人使用镇静剂,止疼药,告诉他们避免严重的咳嗽。如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一天后可以下床进行简单的走动。
(3)心理干预:“颅内占位”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都是晴天霹雳。面对病情大多数病人的焦虑和紧张程度都不同。由于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疾病知识,医护人员需要让他们对有病情正确的认识,从而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我们应该引进更成功的外科手术病例,这样病人就能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来治疗这种疾病。同时,由于不同背景的患者对医院环境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同,容易产生多种不良心理。我们也需要对家庭成员的心理进行干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不良心理的形成容易加重病情,引起并发症,因此护士应及时心理疏导。首先,护士应建立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患者清醒状态,介绍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引起术后护理的原因,并说明使用该仪器作用,避免看到仪器影响疾病和情绪。通过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有科学的沟通,如文化水平低的患者,用平实的语言描述操作的,以降低因不了解造成紧张恐惧;对高文化水平的患者,因为它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疾病的知识是比较高的。治疗效果好,可以通过专业语言增强自信心。护士应加强非语言沟通,避免急躁,捕捉面部表情,手势,患者肢体、口型等信息,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并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鼓励家庭成员不要暴露太多焦虑的病人,照顾好他们的坏心情。
(4)治疗期间管控饮食:护理医师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告知病人和家庭如术后CT检查情况良好,六小时后可以简单进水,第二天,可以吃一些粥和其他食品,和逐渐增加容易消化的营养食物,以确保病人的营养需求。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健康、体温,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并做详细的记录。
(5)疼痛护理:建立与患者的信任关系,认同病人对痛苦的陈述,并接受病人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口服止痛药物,并观察和记录其效果。教会患者和他们的家属能够减少疼痛的方法;①皮肤刺激法:任何一种皮肤感官的知觉刺激,如按摩等,主要是通过自我控制或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影响或减少焦虑、压力、身心压力;②鼓励病人食用温凉的流质食物,解释饮食对减轻疼痛的好处。睡觉前服用口服止痛药。(3)保持房间安静通风,注意夜间护理。提高病人控制能力,促进家庭参与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让病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综上所述,为颅内占位活检的患者实施手术全面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具有显著帮助,可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