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8-01-29林淑玲苏碧兰陈青青陈美佳黄秋梅
林淑玲 苏碧兰 陈青青 陈美佳 黄秋梅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泉州,362400)
脑供血不足是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供应不足引起的功能障碍,与脑部动脉发生硬化有密切关系,脑部供血不足会导致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躁、健忘、头晕头痛等情况,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发展成为脑梗死或者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1]。目前急性脑供血不足已经引起了临床的重视,但是慢性脑供血还未得到人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效果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收治的脑供血不足患者164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按患者意愿进行分配,每组82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循环障碍、头晕、眼底动脉有硬化、脑灌流动脉有杂音或者部分伴有高血压,所有患者脑部都没有局部病灶情况发生。对照组中男44例,女38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5.5±10.5)岁。观察组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0±10.0)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经过医生检查确诊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炸、高盐食物,多吃蔬果、清淡、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控,防止突发事件发生,并指导其用药剂量和时间。观察组实时护理干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习惯等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出院自我护理和康复指导。1)心理干预:大多数老年人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不重视,对脑供血不足相关的情况和知识不了解,但是当确诊后,又对病情和自身健康状况过于担忧和紧张,出现消极的心理,排斥治疗,对康复不抱希望。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给患者细心讲解脑供血不足的知识和康复措施,提高患对康复的信心,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态,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按摩护理:为患者进行按摩护理,并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习头部、面部按摩方法和技巧,每天对太阳穴、四神聪穴以及百合穴进行10 min按摩,根据自身的情况对次数和力度进行确定,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镇静安神、加强脑部血液循环以及血氧供应的作用,使患者能够感觉到脑部症状缓解。3)健康宣讲干预:为患者进行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的相关健康知识讲解,积极解答患者对病情的担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详细讲解自身的疾病状况,在讲解时应避免使用生硬的专业术语,让患者知道自我护理对康复的重要性。4)作息、饮食干预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表,养成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吃营养丰富、低脂肪高蛋白以及维生素含量高的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炸、高盐等食物,忌烟酒。5)运动干预护理:指导患者加强体育锻炼,每天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脑血管硬化引起的脑部供血不足情况,避免急于求成,运动量过大,防止使病情加重或出现意外情况,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6)出院指导干预:对患者进行延伸护理,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注意事项,定期进行回访或者采用电话或信息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指导,鼓励患者做好血压监测、锻炼日志,便于对自身病情发展进行掌握的同时为医生诊疗提供参考,还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关心,增加其自我护理和康复的动力,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复查对病情的发展进行监控。7)用药指导:指导患者规范用药,不能自行对药物服用剂量进行调整或者停药,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用。
1.3 观察指标 1个月后观察2组护理干预前后依从性、护理干预后的疗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2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越低患者睡眠质量越好。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很少或没有出现头晕;有效:头晕出现次数和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无效:头晕出现的次数和持续时间没有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本次依从性、疗效、满意度等数据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依从性比较 15例18.29%、12例14.63%,比较结果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依从性分别为,好:11例13.41%、44例53.66%,χ2=36.342,P=0.000;良分别为:42例51.22%、37例45.12%,χ2=0.745,P=0.388;差分别为:29例35.37%、1例1.22%,χ2=39.009,P=0.000。对照组和观察组依从性优良率分别为:53例64.63%、81例98.78%,χ2=39.00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经比较,1个月内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头晕发生频率分别为:(5.2±1.5)次、(5.3±1.3)次,持续时间分别为:(9.6±1.5)min、(9.5±1.7)min,比较均结果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1个月内发生头晕的频率分别为(3.5±0.8)次、(1.5±0.7)次,t=17.037,P=0.000;持续时间分别为:(7.2±1.1)min、(4.7±1.3)min,t=13.29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PSQI评分情况比较分析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前PSQI评分分别为(15.01±5.02)分及(15.12±4.98)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SQI评分分别为(7.65±4.79)分及(13.28±4.81)分。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4 经比较,对照组满意度别为:非常满意18例21.95%、满意36例43.90%、不满意28例34.15%;观察组满意度分别为:非常满意55例67.07%、满意25例34.15%、不满意2例2.44%;对照组总满意率54例65.85%、观察组总满意率80例97.56%,χ2=33.63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65%~70%的人脑部都有不同程度的供血不足,80岁以上老人中大约有75%~80%的人脑部有供血不足的情况[2]。慢性脑供血不足会使患者感觉功能出现障碍、神经功能失灵甚至精神意识出现异常,整日昏昏欲睡、要不沉默寡言要不急躁多语,歪嘴流涎、活动不灵、某侧肢体发麻、眩晕等情况,甚至会出现智力衰退或失去意识,对患者生活和生命带来严重的隐患,常规护理仅能满足日常护理需求,无法促进临床症状得到缓解[3-4]。本研究通过对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取得了甚为理想的效果。
慢性脑供血不足容易反复发作,是患者易怒烦躁,确诊后,由于患者对脑供血不足认知和理解的偏差,通常认为脑部疾病很严重,或者治疗需要进行开颅等,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并排斥治疗[5]。因此,护理人员及时实施心理干预,为患者详细讲解脑供血相关的知识是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减少内心的恐惧和担忧,通过分享成功案例为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按摩护理,来缓解患者头晕、头痛症状,还能促进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关系,增加信任感;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提升其身体素质,通过对用药进行干预,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用能够有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避免了患者自行更改药物剂量出现耐药性等情况;对患者出院后进行干预,能够促进患者保持良好的习惯,和自我护理效果,对需要血压监测、锻炼进行记录可以使患者和医生对病情的发展状况有清楚的掌握,及时进行指导,提高预后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使患者头晕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降低,还促进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同时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综上所述,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与心理状况,减少病症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临床疗效显著。
睡眠心理学
Sleep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