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护室护理工作应激源及对策

2018-01-29沈洁婷周子琳

关键词:监护室护士心理

沈洁婷,周子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增加了对健康的需求,相应的也对医院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再加上医院为了更好的提升护理质量,强化医院的形象。对护士的要求也愈加增多。因此,护士心理压力也就更大。国外研究表明,监护室护理工作责任较为重大,是最容易引发应激的职业[2]。为了缓解监护室护士的压力,帮助消除心理压力,笔者就进行了研究,详细如下。

1 应激行为概述

应激通常被称之为紧张,与我们常说的“压力”相同。宏观来说应激的概念较为复杂,其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意思[3]。而在医学护理中,应激主要是指护士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心理素质、生理等。使得机体无法平衡各状态,从而出现不适应。而能够引起不稳定状态的因素,也被称之为应急源[4]。其会对护士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基于此,就需要对引发应激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消除或者降低护士的应激水平,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

2 监护室护理工作应激源分析

2.1 工作角度的应激源分析

护士工作相对复杂,特别是在环境方面对护士影响极大。据相关研究显示,96%的护士工作者都亲眼目睹过死亡、崩溃[5]。再加上,护理工作的时间理念较弱,需要随叫随到,这就会造成护士一直处于精神紧张、生活规律差等状态。从而容易在工作产生应激。许美娟,张叶群[6]通过对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相关的应激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精神高度紧张、工作缺少安全感、生活无规律等均为应激产生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超负荷的工作负荷更是主要的应激源。随后,黄爱松,范景敏[7]通过该研究对工作负荷进行了研究,其将工作负荷转变为了两点,分别为质、量。其中质主要就是指作业的复杂性就困难程度,而量则是指劳动强度及工作时间。当护士工作负荷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心理、生理情况是,就容易造成应激行为的出现[8]。

相较于普通护士,监护室护士更加容易产生工作应激。归结原因有两条。

首先就是工作因素:1)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监护室内有着较多的仪器设备,这就会给监护室护士造成巨大的挑战,护士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综合素养才能胜任。这就会无形中增加护士的工作量[9]。2)当下无论是甲级或者基层医院监护室的护士都相对缺编,而监护室病房由于患者病情差异较大,抢救的机会要远高于其它科室,夜班轮流较快,造成了护士持续高负荷工作[10]。

其次就是环境因素:监护室与普通病房不同,该区域的患者病情大多较为严重,也就时常会出现呻吟、死亡等情况。同时该区域病情复杂,相关的医疗器械也较多,就会造成区域环境拥挤。另外,一些疾病会受到风的影响,加重病情,所以该区域通常处于24 h封闭,没有空气流通。还有一些诊断不明确的病人,就容易造成患者的较差感染。这些都会给监护室护士的心态造成巨大压力,容易引发心情烦躁、情绪紧张等应激源产生。

2.2 社会角度的应急源分析

据郝孟然,田红英,冯翠娜,等[11]统计全国各职业待遇、认可度等情况,能够看出,护士执业是一直不被认可的职业,且薪资待遇方面相对较低,工作辛苦。病人家属情绪激动殴打护士的情况屡屡发生,这就会对护士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从而使应急源出现。

护士作为高负荷的职业,在人们看来应该是名利双收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据统计显示,只有极少数的病患及家属对护士有着重视,多数的家属仅重视医生。这就造成患者对护士的尊崇程度较差,有些人甚至认为护士只是起到保姆的作用。郭全芳,孔媛,张云红,等[12]针对护士应激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护士的平均工资仅为医生的2~3成。这对高负荷的护士来讲就会有极大的落差。简单来说,当下的护士付出多,回报少且经常受到不尊重。这些都会造成护士心理压力,从而产生应激源。

2.3 护士自身因素应激源

护士自身对应激产生也有着决定性作用。国外著名心理学家曾说过,不同的人对同一应激源有着不一样的心理及生理反应。也就是说,在应激过程中,个人因素也极为重要[13]。相关调查显示,当下的护士专业素养较强,但心理承受方面由于未经过系统性训练,使得心理知识缺乏,对外界的刺激等承受力较差,容易出现诸多不良情绪,例如暴躁、焦虑及抑郁等。浙西不稳定的因素就会造成心理的压力,进而产生应激反应[14]。另外,伦理方面的问题也是较为常见的,当护士自身的价值观与要求相冲突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压力,再加上护士大多为女性,容易高焦虑,也就更容易引发应激反应。

3 监护室护理工作应激对策分析

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监护室护理工作应激源进行了研究,笔者基于文献资料,简单的叙述缓解护士人员心理压力的方案,以期能够避免护理应激反应产生,提升护理水平[15]。方案如下。

3.1 减少护士负荷,创造和谐工作环境

护士的高负荷工作大多是由于工作繁杂,轮转不流畅。基于此,就需要通过招聘护士,来增加流传,降低护士的工作量[16]。同时还需要增设相应的具体工作人员,例如护工,让这些人员来对设备、一起进行擦拭,帮助病人擦拭身体、翻身等。这样护士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本职工作,并及时的了解病人所需,提升了护理质量。当护士工作强度过高后,要及时进行调整,通过轮转机休假的方式让护士的心理能力得到有效的调节,当护士心理及身体均得到缓解后在进行上班。

除了减少负荷外,为监护室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是必要的。首先,需要保障工作环境整洁、安静。明令禁止患者家属的大声喧哗、吸烟等不文明行为。其次,要及时的对监护室进行通风处理,如果患者病情惧怕通风,可以合理的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来流通空气,减少空气中的气味(血液味、药味等)。这样才能够提升护士的舒适度,从而减小压力,提升护理水平[17]。

3.2 提升护理人员支持度,增加社会认可度

谢婉花等[18]研究显示,医院对护士的支持是提升护士心理水平的主要措施。基于此,医院应完善护理人员的支持系统,来减少护士的继续努力压力及疲劳层度。以国内外现今的经验作为基础,提升支持度。例如,莫瑰婷[19]医院采用构建护士减压中心、心理咨询室、心理课堂等方式来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通过该方式能够让护士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得到缓解,特别是护士身处于困境或者身心疲惫时,能够有宣泄的渠道,在调节情绪方面效果较为眼珠。另外,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每位护士的整体情况进行关注,如果护士的心理、生理及家庭方面有问题时,要及时的进行帮助[20]。

潘云波[21]研究表明,提升社会对护士工作的认可度能有效的缓解护士的焦虑情绪,降低应激反应产生[22]。基于此,医院就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来增加宣传,明确护士的重要性,让社会更加的关注及尊重护士[23]。另外,医院还应该更加注重精神及物质奖励,让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能够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们充分的提升其工作积极性[24]。

3.3 适当增加培训,提升护士综合素质

监护室是医院中较为复杂的护理室。同时医疗工作也是风险较高的工作[25]。护士的工作也是一项较为精细的技术,也充满了挑战[26]。基于此,就必须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让护士不断更新知识,让护士叫快递适应工作及环境,掌握新型技术的是用,从而满足患者的根本需求[27]。同时还需要对护士定期组织心理培训,提升护士的承受能力。另外,护士自身还需要通过方法来调节心理,例如1)身体放松法:包括自我放松法,视觉放松法,深呼吸,深部肌肉松弛法,睡眠,锻炼等[28]。2)自我分析法。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体验并反映着压力情境,由于引起压力的事物因人而异,因此,辨别出导致自己压力的事物并分析出该事物在自己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29]。记住教训,尽量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护士自身避免应激的出现[30]。

4 结 论

通过上述的综述分析,了解了护士压力产生主要的原因就是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负荷过大、交流障碍等。监护室护士总护理濒死及重病患者压力过大,就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基于此,笔者就针对压力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不少对策,如减少护士负荷,提升支持系统等。以此来提升监护室护理的整体质量。

[1]潘 园,金彩香,齐星亮.不同工作岗位护士工作应激源与头发皮质醇的关联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35):4451-4453.

[2]王丽霞,魏永婷,张静平.北京市某肿瘤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应激源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7,6(2):159-163.

[3]左倩倩,钱晓玲.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调查以及分析对策[J].饮食保健,2017,4(2):5-6.

[4]刘丽华,黄焕容,陈晓彤.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调查与对策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1):122-124.

[5]赵 丽.突发事件中护士心理应激及预防对策研究[C]//青岛市学术年会.2015.

[6]许美娟,张叶群.监护室护理工作应激源及对策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66-68.

[7]黄爱松,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54-55.

[8]欧阳瑞萍,冯桂芬.民营医院急诊护理工作应激与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2012,03(1):236-237.

[9]王飞燕,魏薇萍.临床实习护生工作应激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3,27(9):793-794.

[10]方 琼,吴蓓雯.护理工作应激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5-8.

[11]郝孟然,田红英,冯翠娜,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4):104-106.

[12]郭全芳,孔 媛,张云红,等.社区护士工作应激源与应激反应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25):2365-2366.

[13]张静平,姚树桥,唐 莹.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396-401.

[14]陈晓怡,曹育玲.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相关应激源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2):35-37.

[15]彭晓玲.护理专业本科实习生工作应激模型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

[16]吴雪华.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应对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08(16):94-96.

[17]廖瑞萍.夜班护士应激源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6):344-345.

[18]谢婉花,静 进,莫瑰婷,等.我院护理人员工作应激现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5-8.

[19]谢婉花,静 进,莫瑰婷,等.我院护理人员工作应激现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5-8.

[20]曾凤微.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华夏医学,2004,17(5):793-794.

[21]潘云波.应对方式对护士工作应激的调节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12-16.

[22]李永鑫,李艺敏.国内护理工作应激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3,17(6a):629-631.

[23]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81-82.

[24]魏玲本,葛纪梅.高血压病病人住院应激源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04,2(4):374-375.

[25]张君波.高血压病病人住院应激源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12):242-243.

[26]肖红媛,滕秀荣,王永丽.重症监护室护士应激源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方式[J].河北医药,2011,33(1):123-124.

[27]常佃沙,曹云芳,谭 峰.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52-53.

[28]赵 璧.护理人员工作应激及对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

[29]张梅玲.夜班护士应激源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7):599-601.

[30]赫秋玲.护士对应激源刺激的心理压力及对策经验[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5):2465-2465.

猜你喜欢

监护室护士心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