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18-01-29彭哲,张芳
彭 哲,张 芳
(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总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临床指出[1],在肺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为证明上述研究结果,对其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经相关临床诊断被确诊为肺炎,无其他严重器官疾病。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4±1.6)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5±1.2)岁。全部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精准医嘱进行护理,包括药物护理,体征观察等);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 病房指导
患者入院后为其提供舒适良好的病房环境,基于肺炎疾病特殊性,需要将呼吸机无创吸氧或鼻导管吸氧的正确方法告知患者或家属,并向其家属讲解有关护理的注意事项。
1.2.2 治疗护理
根据患者给氧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开展对应治疗,护理人员对其实施静脉抽血,协助医师完成实验室检查。而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则需要开展对应影像学检查,密切观察其病情状态以及服用药物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特殊情况产生,必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
1.2.3 治疗后护理
当患者经过相关诊断后确定其生命体征及肺功能恢复准许出院时,护理人员则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告知其生活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合理的控制饮食,并告知其下次来医院复查的时间。
1.3 研究指标
护理干预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呼吸流量峰值(PEF)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入院前两组患者PCO2、PO2、PEF等指标无明显变化;出院前,观察组PCO2为(40.12±10.34)mmHg,对照组则为(50.42±9.68)mmHg,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2、PEF分别为(86.69±11.35)mmHg、(4.63±1.05)L/s,对照组分别为(75.62±9.36)mmHg、(3.62±0.97)L/s,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肺炎是指患者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的炎症,是临床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在临床资料[2]中,肺炎患者往往具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常见临床表现,且经过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伴随不同程度的胸部疼痛或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身体状态及生活。
临床护理路径则是一种针对患者住院期间的有效护理措施,通过制定合理且有效的图表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制定,明确患者护理及治疗流程,从而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肺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保证治疗效果,并通过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来促使治疗效果获得提升,促使患者病情康复。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炎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肺炎患者肺功能指标,保证其治疗效果,值得用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1]杨秀芳,王继军.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炎患者肺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164-2166.
[2]侍效梅.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炎患者肺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2):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