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对策探析

2018-01-29李晓宇

关键词:内分泌科铜绿单胞菌

李晓宇,侯 燕

(新疆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新疆 吐鲁番 838000)

多重耐药菌(MRDO)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近年来已成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病菌,也是患者病死率的增加和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的一大挑战难题[1]。本文旨在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9.12±17.82)岁,住院时间3~20 d,平均住院时间(11.31±8.24)d,住院科室分类:25例ICU,肾病科21例,内分泌科18例,泌尿科15例,呼吸内科11例。

1.2 方法

由专门人员按照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的内容,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信息进行采集,同时采集标本送检,严格依照检验操作标准进行样本检测,采用ATB NEW半自动细菌分析仪及配套的鉴定卡做药敏试验及菌株鉴定

配套的鉴定卡进行菌株鉴定及过敏试验,菌株用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每位患者如分离出同种的多重耐药菌只算第一株。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感染的判定标准按照卫生部医政司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内容进行判定,主要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3类抗菌药物耐药患者判定为多重耐药菌;药敏测试结果的判定依照美国NCCLS 2014年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比例分析

90例患者检出271株致病菌株,标本阳性检出率为100%,多重耐药菌有203株,占致病病株的74.91%,多重耐药菌感染菌株72株,占35.47%。

2.2 多重耐药菌菌株的分布

检出的203株多重耐药菌中大肠埃希菌117株,占57.64%,铜绿假单胞菌30株(33.33%),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79株,占39.10%,再则是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3.45%。

2.3 多重耐药菌标本来源

检出的203株多重耐药菌标本的主要来源是痰液(占35.56%),其次是尿液(占33.33%),再则是分泌物(占31.11)。

2.4 多重耐药菌不同科室的检出情况

203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的科室分布是ICU(占30.13%),其次是内分泌科(占17.12%),再则是泌尿外科(占14.11%)。

3 讨 论

结果显示,标本检出致病菌株271株,其中203株多重耐药菌,占74.91%,可以看出医院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占比较大,可增加医疗负担和治疗难度,且患者病死率高,因此,预防及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对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结果还显示多重耐药菌主要发生在ICU,其次是内分泌科和泌尿外科,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检出多重耐药菌较高的科室分布是ICU、内分泌科、泌尿外科,主要原因是ICU的脑部受伤患者较多,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免疫力较低,呼吸机的使用频繁,增加了感染机会;标本来源分布为痰液(占35.56%)、尿液(占33.33%)、分泌物(占31.11),多重耐药菌前3位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针对上述的结果,为减少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整理出以下几个预防及控制措施:(1)加强培训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使其增加防控意识,认真落实预防及控制措施,专题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保洁人员也需参与其中;此外,患者及家属也需加强宣教,并将考核内容纳入业绩考核内[2]。(2)强化卫生和预防标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手接触,手的清洁卫生可以降低50%的感染率,医务人员应先为其他患者诊疗护理,再安排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在接触患者的伤口、黏膜、血液、黏膜、体液、分泌物等时,应戴上手套,必要时需穿戴隔离衣,离开隔离病房前或接触污染物后摘除手套,洗手和进行手消毒,如手上有伤口应戴多层手套;病床床头和床尾可贴您洗手了吗的警示牌子[3]。(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方法:如有条件,可进行单间隔离,没有条件可将同种菌株的感染者安排合用一间病房,勿将多重耐药菌患者与外伤手术、气管切开患者安排一间病房;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计设定专用,不能设定专用的物品,用后需严格消毒,每日开窗20 min左右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患者的腕带、病历夹需做好耐药菌标识[4]。(4)加强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各科室对感染或疑似感染的患者采集标本并送检,根据检验结果及时隔离,并同时通知相关科室,保证监测管理的有效性,提高警觉。及早预防发生交叉感染,为消毒隔离做好准备,重点监测高危科室,如ICU、呼吸外科、泌尿科等,加大监督力度,对重点菌种也需加大监测力度,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

加强监测住院患者的多重耐药菌,针对性的培训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指导工作,能有效减少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概率。

[1]张翠莲,陈富莲.骨科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274-276.

[2]史翱翔,孙利花.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分析与控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05):505-507.

[3]张 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解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4):110-111.

[4]张艳英,赵秀枝.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措施[J].中国农村卫生,2015,(08):90.

猜你喜欢

内分泌科铜绿单胞菌
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中国妇女孕前肥胖诊治路径专家委员会(按姓氏字母排序)
川白芷抑菌活性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治分析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药师内分泌科药学服务实践与体会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