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零距离体验“职业”
2018-01-29刘丽红青岛电子学校
刘丽红 / 青岛电子学校
职教专业学科本身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要求职教必须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入实践才能真正保证专业的延续性和适用性。中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电子学校深化实习教学特色,形成了一套基本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与综合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实习实践课程体系。
构建系列化实习实践课程内容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构建起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第一课堂设在校内,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主干课为主;第二课堂设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实习实践课程为主。在第一年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学生从第二年起,进入企业由师傅现场授课,参与一线实践。灵活、高效、适用的实习课程安排,让在青岛高科通讯顶岗锻炼的学生与综合操作技能“零距离”接触。在校期间学懂电路板、制作PCB、编写单片机程序,而实习让他们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在学校学会使用30W的电烙铁把元件焊到电路板,而顶岗实习使用的电烙铁功率更大、元件更多,却需要他们用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一次性完成。实习实践课程让学生以准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让他们学会了合作、明白了责任、懂得了珍惜,拥有了“做就要做到最好”的觉悟,初步实现了从学生到员工的华丽转身。
打造专业化实习实践双导师队伍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推进“双导师制”,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 “三赢”。校企双方成立双导师工作室,制定双导师工作计划,为专业化实习实践课程建设的高效推进保驾护航。
在提升校内导师专业水准上,学校打出组合拳。聘请海信集团、特种设备协会、物联网协会等行业企业高管作为客座教授,定期与校内导师开展行业知识及前沿信息的头脑风暴;推行校内导师企业挂职实践活动,并将所学所得落实到课堂教学,完成企业案例的课堂转化;激励校内导师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践课程,改革课程体系,融“教学做”于一体。
同时学校遴选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组建校外导师团队,向学生传授岗位实战经验,传承企业文化,并融合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养成教育。学校还专门组织对企业师傅进行教师专业素养培训,系统提升企业师傅在教学和组织上的综合能力,增强其教育责任感。
诚如广电新媒体中心的李洁导师所言:“实习实践在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让导师知识重构。”
推行多元化实习实践评价体系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具有反馈、甄选、调整、预测和导向等多种重要功能。课程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实习实践作为一门课程也不例外。我校在丰富的实习实践课程数据反馈基础上,制订了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并行、过程考核与绩效考核共融、职业能力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并重的考评机制。
在青岛青整电子有限公司实习结束后,2014级的16名学徒生收到了企业对他们的职业能力评价:“大家以上进的形象为横轴,以爱岗敬业的作风为纵轴,十二分用心地构建出生平第一份工作的坐标图。”在加入青整的短短几个月里,已有3名学生因工作突出被调至巡检岗位实习;还有3名同学被评为优秀新人和希望之星。
以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为引领的改革创新,为学校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学校近年来为青岛电子信息类企业输送计算机、电子、电气类专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共5000余人。“素质高、能吃苦、留得住”,这是企业对学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从校园到职场,从电子学校到实习公司,学生们向老师和企业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