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2018-01-29包月强赵王青

关键词:矛盾时代发展

包月强, 赵王青

(1. 湖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沙 410006; 2. 东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来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就没有止境。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5年的发展,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和经济总量不大的局面得到了全面改善,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新变化,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矛盾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相结合,审时度势地作出了我国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了开拓创新的概括,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科学依据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是凭空产生的,也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出来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政治判断。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结果,是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判断,有着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1. 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一切,正是因为矛盾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和进步,矛盾是推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逐渐发生新变化的最基础力量。当然,矛盾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认为,矛盾不仅有主要和次要之分,还有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正是由于它们的地位不同,所以对事物的作用也不同: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就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说的:“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1]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还认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和水平,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不文明到文明、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首先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才能考虑更高层面的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与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提高,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总书记才作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新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2. 实践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发展井然有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做成了许多以前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为中国社会各领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使我国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在经济速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依旧排名世界第二;人民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有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不断彰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生活幸福感增强,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取得巨大新进展等。古老而又伟大的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历史性飞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人的需要都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变化发展的,就像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说的:“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一个简单的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2]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我国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满足了最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达到了基本的小康水平,但人们不满足于现状,还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如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更多的正义感、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更好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等。正是基于以上的社会实际情况,习近平通过敏锐观察提出:以前旧的社会矛盾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适时的调整。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习近平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表述:“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发展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3]这就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现实依据。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5年,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历史性成就。习近平经过深思熟虑的探索和研究,在我国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背景下审时度势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大力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具有重要意义。

1. 深入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层次内涵

这一概念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社会供给能力的大小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从社会供给能力方面讲,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巨大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改革开放一直发展到现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3]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不断提升,不仅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保证了人民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而且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更加公平地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幸福感有了大幅度提升,最终使社会对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供给能力不断加强。因此,如果现在还强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创新,将不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从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这个层面讲,正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表述的那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3]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的发展,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而且要求在精神层面有更多的获得感,要求经济发展不仅要注重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社会法治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公益性文化成果更加丰富多样,拥有更多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到绿色健康的食品,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再继续提“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难以与新时代的要求契合,必须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这一提法充分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

2. 深入挖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实质性内涵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3]通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发展速度快速提升,发展质量更有保证,上到国家,下到每个公民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所说的落后社会生产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社会各方面发展成绩显著,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成为阻碍我国发展的新障碍。所以,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难题,成为国家和全社会的主要关注点。首先,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不平衡主要是指社会不同部分、不同领域和不同阶层之间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主要包括:第一,各方面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即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第二,城市和农村,东部、中部和西部发展明显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更体现在受教育水平和人的思想观念方面。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阶层利益分化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各个社会阶层之间产生了贫富差距。可见,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人民的团结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更不利于人们美好生活愿望的实现。其次,不得不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指我国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还有所欠缺,具体表现为:第一,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比较粗放,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第二,我国社会发展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尚未形成健全的鼓励机制和创新体制,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第三,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依然比较单一,应该号召全社会所有力量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四,我国社会发展成果共享能力不足,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做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受到生产发展方式的束缚和制约,因此,如果不对这些短板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必然会影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最大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不利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伟大梦想的实现,因此必须凝聚力量积极解决这一难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对党和政府提出的具体要求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3]我们必须坚决依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阐述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对党、政府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解决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难题和挑战中去,最终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幸福美丽中国的伟大胜利。

1. 必须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我们采取的依旧是比较粗放的发展方式,不仅造成对资源的浪费,而且不利于环境保护,必须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总量巨大,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但在一定程度上过分重视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所以应该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将经济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与发展效益结合起来,给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继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2. 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我国各方面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一方面大力扶持中西部发展,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尽量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最终达到大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目的;另外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利益分配的相关体制机制,减少摩擦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运作。此外,国家应投入资金资源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协同发展,切实推动我国各方面平衡充分地发展。

3. 更加注重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人民各方面合法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的真正体现,也只有做到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实现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让每个个体都有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舞台,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真正的社会公平。针对目前我国社会各领域发展面临的复杂环境而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主要体现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地位、不同阶层的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享有生存权和发展权,能够平等拥有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能够真正公平享受我国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体会到真正的公平。

4. 必须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和政府必须想人民群众之所需,急人民群众之所急,积极解决民生之忧,补齐民生发展的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和精准帮扶,保障全体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5. 更加深入地推进民族团结、社会安全和稳定工作

民族团结、社会安全与稳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基础性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就不可能有人们所需要的一切。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一新的伟大时代我们更要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保障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只有社会安全稳定,才能提供一个建设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才能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真正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

6. 着重加强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方面的投资

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的进步说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其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如果经济社会不能进步,就根本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人的全面发展又能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聪明才智。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到新时代的今天,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身体的发展,还有智力的发展。我们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结合起来,在社会取得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7. 必须更加注重推动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特点,也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关系,自然界永远都将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才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正因为如此,必须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建设美丽家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时刻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道理。根据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日益丰富的需求,党和国家必须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尽快将我国建设成美丽中国、绿色中国[6]。

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理论和政治判断,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所具有的坚持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新蓝图、明确了新任务、规划了新目标,也为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重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7]。

1. 为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中国化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

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一直都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习近平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理论宝库,增强了马克思主义顽强的生机和活力[8]。生活在19世纪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开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时刻保持着清醒头脑,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点和科学方法运用于分析人类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运用于分析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相关原理与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发生的新变化这一社会现实相结合,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这一论断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党和政府就如何满足人民日益丰富和广泛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发展新方案,提出了奋斗新目标,为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增添了新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新天地。

2. 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新蓝图、明确了新任务、规划了新目标

对当代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国家和政党正确制定科学、有效发展战略必备的基础性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发展规划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阐述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伟大奋斗目标[9]。正因为如此,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本性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继续贯彻党中央的正确决策部署,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更要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要时刻关切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进一步缩小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贫富差距,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做到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三是更要关注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让人民的这种期盼变成社会现实;四是从生产关系上由“准许一部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发展,逐渐消灭贫困,不让一个人掉队。

3. 为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5年,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总是能够顺应时代变化潮流,总是能够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是能够抓住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促进我国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克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成就,使伟大中华民族走上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深刻总结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要的矛盾。他结束了过去一直占统治地位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社会各领域发展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绩,迈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积极的热情投身于伟大祖国的建设事业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无疑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0]。

五、结 语

习近平在把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相关原理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作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的科学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丰富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我国各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得以满足。在新时代,人民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满足,更需要精神层面的享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因时制宜、因时而变,根据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和基本国情与国际地位的“不变”,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切合实际的判断,从而为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提供更充沛的动力。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必须严格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推进各项工作:不仅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更要关注经济发质量;尽最大努力缩小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贫富差距;保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猜你喜欢

矛盾时代发展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