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蚕桑业发展新观察
2018-01-29徐嫣然江苏科技大学
徐嫣然/江苏科技大学
许 强/江苏省镇江市林业蚕桑指导站
张国政/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蚕桑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地区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弘扬丝绸文化意义重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省镇江市蚕桑业受生产安全和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面临着新的发展瓶颈。新常态下,蚕桑业应重点围绕转型发展和融合发展,在种质创新和科技创新上下功夫,让蚕桑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发展现状
蚕桑生产继续下滑。2017年全市桑园面积仅有2500亩(不含果桑),蚕茧产量21.36吨,降幅比较明显,主要原因是受国际国内市场波动影响,蚕桑业产出效益不稳定,蚕农发展积极性受限。
区域布局趋于稳定。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镇江市的桑园和茧、丝生产主要集中于丹阳、丹徒、句容三个地区,产区集中,品质优良,专业化特色明显,如丹阳市瓦西村的优质茧生产基地,句容市茅山镇的果桑生产基地等。
综合效益稳中有升。虽然蚕茧产量逐年减少,但蚕桑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蚕茧收购价稳中有升。2017年,镇江春优质茧蚕占春蚕80%,平均每斤茧价格高于草笼茧近2元,张产值增加150元。再加上各地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规模的扩大,全年蚕桑产值与上年基本持平,蚕桑生产综合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制约因素
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2017年,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3%,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88%,而蚕桑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30%左右,远落后于大农业生产。特别是在桑园管理、大蚕饲养等生产阶段,集中的高强度体力劳动制约着劳动生产效益的提高。
规模小散,生产方式改进相对滞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破解农村劳动力缺失难题、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和措施。近年来,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得到蓬勃发展。而蚕桑生产主要还是一家一户的栽桑养蚕模式,从事蚕桑生产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缓慢。目前全市专门从事蚕桑生产的家庭农场比例很低。
品种单一,产业市场竞争力相对较低。蚕桑生产的主要产品是蚕茧,用途单一,而其主要市场在国外。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经济增速放缓,作为高档消费品的蚕丝需求量增加有限。虽然近几年国内蚕丝消费量有所增加,但主要是商务礼品和家纺类产品,价格高、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
对策建议
优化结构布局,稳定蚕桑生产。由农业部门牵头,因地制宜制订蚕桑业发展规划,加大政府投入,以现代蚕业园区、蚕桑特色乡镇、专业村建设和家庭农场培育为抓手,打造一批蚕桑生产核心区,引导蚕桑生产向优势区域集聚。要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对蚕桑产业的重视和投入,通过加大财政对蚕(桑)种补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增加理赔金额等措施,提高农户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种业建设,推进院企合作。加强桑、蚕种质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突出三级原种基地建设,加快选育和引进适应当地气候、地理特点的优质、高产、强健性品种,有计划地退出难繁、难养、市场需求过少的品种。各地蚕桑主管部门应加强区域内蚕种生产的指导,积极争取政府对蚕种生产的政策、资金扶持,加快蚕种场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蚕种生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强化服务指导,提升科技水平。围绕提升蚕桑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利用镇江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优势,针对蚕桑生产关键环节和问题,组织专家开展联合攻关。重点推广自动化催青、小蚕饲养温湿度自动控制、养蚕专用大棚等设施装备;推广小蚕共育、大蚕条桑育、自动上蔟等先进适用的省力化养蚕技术。继续加强家蚕人工饲料等关键技术的实用化研究,加快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蚕桑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推动蚕桑生产的转型升级。完善蚕桑技术推广服务网络,组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开展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等活动,提升蚕农科学养蚕水平。
创新工作思路,实现产业转型。以“兼顾两头”理念来发展蚕桑生产,尤其在品种布局上,既要考虑农民对抗病、好养品种的要求,也要兼顾企业(经营主体)因市场竞争对高品质蚕茧的需求,统筹各方利益,协调推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借鉴、学习其他农业生产中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经验,建立、推广规模共育、病虫防治等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不断提高蚕业规模经营比重。要通过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多元利用,推动蚕桑产业的转型。在产业链各环节上,引导桑、蚕、茧、丝、绸由单一用途向多种用途转变,促进蚕桑产业由以蚕为主的单一产业向以蚕、桑并重的多元化产业发展。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在提升蚕桑生产综合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围绕乡村振兴,促进产业融合。目前,镇江蚕桑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句容市除了原茅山桑果基地和桑葚酒业以外,以桑果系列饮品为主的江苏华桑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投产运营,产品开始批量投放市场。丹阳市的江苏桑园圣树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开发出的“桑园圣树”“嫣桑姑”系列产品获得社会各界认可。中国农科院蚕研所正在与京口区合作打造以蚕桑为特色的蚕桑休闲农业示范基地。蚕食谱、蚕饲料的开发和利用,蚕丝文化、蚕蛾养生保健、蚕蛹虫草的开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蚕桑产业正逐渐朝着转型升级、复合经营、多元发展的方向迈进,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