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018-01-29赵俊玲白人杰鲍玉静
赵俊玲 白人杰 鲍玉静
(1.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保定 071000;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图书馆 保定 071000;3.河北大学图书馆 保定 071000)
“每个读者有其书”是图书馆人的梦想,图书馆界一直努力探索如何帮助读者找到适合的书,因此书目推荐或阅读咨询(英文为reader’s advisory)成为阅读服务的核心内容,也是开展历史最悠久的一项服务,其核心是面向某个或某类读者对象,根据其阅读需求,了解其阅读偏好,向其提供合理的阅读建议,推荐合适的读物。经过多年的实践,美国图书馆界发现原有的书目描述更多是从书的角度出发,甚少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不能很好地帮助读者找到合适的书,因此提出了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英文为appeal factors或者appeal elements。按照韦伯斯特词典的解释,appeal意为“引起关注的力量”。笔者查阅了国内相关文献,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采用“吸引力”一词的较多,笔者也采用了吸引力这一提法。至于factors或者elements,国内其他领域的论文中有的用元素,有的用要素,有的用因素,比如高校吸引力要素模型、电影吸引力元素等,笔者主要考虑此理论主要用于适应阅读推广层面的书目描述,因此采用“元素”这一元数据中比较通用的提法,因此将其翻译为“吸引力元素理论”,由于该项理论主要面向阅读服务,因此笔者将其明确为“阅读吸引力元素”。该理论是目前阅读服务的理论基石,据不完全统计,在Web of Science中,LIS领域中主题为appeal的文献就有372篇,但是经过文献调研发现国内对这一理论关注比较少,笔者希望通过对该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从而对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成果有更深入的了解,推动阅读推广实践的发展。
1 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的萌芽——对读物选择行为的初步探讨
尽管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的正式确立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但是appeal一词却很早就出现在阅读咨询服务的文章和著作中,阅读咨询服务最主要的目的是为读者挑选适合其阅读品味的书籍,因此在阅读咨询服务产生之初,研究者和实践者就非常关注读者是如何选择读物这一问题,希望分析读物对于读者的吸引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在此基础上更好的提供阅读服务。就笔者所查到关于阅读咨询服务的早期文献,比如美国早期阅读咨询服务的领军人物Jennie M.Flexner所著的A Readers’ Advisory Service(1931)一书中就提出“读者在决定读哪本书时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封面或者书名的吸引力、其他人的推荐、出版商的大型宣传活动”[1]。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韦普尔斯(Douglas Waples)1931年尝试发现各类主题的书籍是如何吸引读者的,即发现各种主题书籍对读者的吸引点[2]。多萝西·埃斯琳(Dorothy Ethlyn)曾经对阅读领域1928-1944年之间的研究生论文进行统计,发现在58篇关于阅读的研究中,有7篇是关于影响读者阅读选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约占12%[3],可见当时就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关注影响读物选择的因素。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之后,由于图书馆的职能由阅读向信息倾斜,阅读咨询服务衰退,因此对于阅读读物选择方面的研究也一度冷却。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阅读咨询服务开始复兴,对于读物选择方面的研究重新进入学者和行业的视野。1984年图书产业研究小组(Book Industry Study Group)研究了成年人的图书采购行为,发现“书籍的封面、封面中描述性的语句及标题等是影响成人读者阅读选择的重要因素”[4]。这些读物选择行为的研究对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的产生奠定了研究基础。
2 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的正式提出——萨瑞克斯和布朗的吸引力元素理论
虽然不少学者对影响读者阅读选择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但appeal这一概念的正式形成则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1982年,美国唐纳斯格罗夫公共图书馆成立了专门为成人服务的部门,伊斯·萨瑞克斯(Joyce G.Saricks)和南西·布朗(Nancy Brown)是部门负责人。1983年,萨瑞克斯和布朗一起为12种不同类型的小说编制12种推荐书目,为读者推荐书籍,但这种方式很快显现出其弊端,一旦读者将推荐书目中的作品读完后,图书馆员将无法继续根据已推荐书目进行书目更新,仍然存在推荐书籍无据可依的问题。鉴于此,萨瑞克斯和布朗指出阅读咨询服务的关键在于确认读者在阅读中注重的因素,并在其他同类型书中找到这些因素。之后,他们对特定类型的书籍进行研究,通过阅读该类书籍的内容、评论或与读者进行沟通,试图发现此类型书籍中具有普遍性的、最吸引读者的因素。在萨瑞克斯和布朗之前,为读者推荐读物的主要依据是该读物的主题,尽管主题是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元素,但只是诸多因素的一种,并且经常不是最重要的那个元素[5]。萨瑞克斯和布朗于1989年在Readers’ Advisory Service in the Public Library一书中正式提出“吸引力”的观点,萨瑞克斯认为吸引力就是书中那些能吸引读者的元素[6]。1997年,萨瑞克斯将吸引力的概念系统化,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吸引力描述框架,她认为阅读选择取决于节奏(pace)、人物(character)、故事情节(story line)、画面(frame)这四项基本元素,并且对每一个元素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定词描述,这些描述基本都是形容词,用来描述读者可能喜欢的读物类型。比如节奏这个元素下面按照故事推进的速度分为快、慢、适中,人物这个元素下面提出了很多种人物特征,比如贫困家庭出身努力奋斗型、比如身残志坚型等,这样图书馆员就可以根据这一描述框架深入揭示读物吸引读者的要素所在,而不再仅仅凭借馆员的主观印象。
3 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的发展
吸引力元素理论的出现,在业界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并纷纷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丰富了吸引力元素理论的内容。其中代表人物有南希·珀尔(Nancy Pearl)、尼尔·怀亚特(Neal Wyatt)、克伦·戴利(Keren Dali)、杜坎·史密斯(Ducan Smith)等。这些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阅读吸引力元素进行发展和完善。
3.1 描述项目的拓展和深化
吸引力元素提供了一个从阅读体验出发的书目描述框架,学者们根据萨瑞克斯提出的这个框架对描述项目进行拓展和深化。凯瑟琳·罗斯通过访谈法收集分析读者如何理解一本理想的书,提出六个元素,除了节奏和人物刻画这两个已有的元素,增加了行为(Kind of =Action Represented)、呈现形式(The Nature of the World Represented)、对读者情感的影响(Emotional Impact on the reader)、读者需求(Demands Placed on the Reader)。其中“行为”主要指书中的某种行为表现方式可以激发/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读者不喜欢涉及暴力、色情行为的书籍。呈现形式主要指书中所描述的世界是基于现实还是虚构的世界,不同读者会选择不同形式的呈现方式。情感影响指读者在阅读书籍后可能会产生的情感,如燃起希望、充满绝望。读者需求指读者在阅读方面一些具有偏好性的要求,比如书籍页数的多少等[7]91-93。罗斯的研究同时印证了萨瑞克斯的观点,大多数的读者不是在寻找某一主题的书,而是想要一本具有特别“感觉”的书,因此理想的书不能通过主题途径查找获得,而是通过吸引力元素进行查找[7]89。
除了史密斯,还有其他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尼尔·怀亚2007年提出了某些描述项目下面的子项目,比如故事情节下面设计了内容、流派、主题、类型等子类,图书设计下面设布局和格式等子类。增加表达阅读感受的元素,比如情感(Affect)、心境(Mood)、基调(Tone)等[8]。2013年萨瑞克斯将语言(Language)与风格(Style)纳入吸引力元素体系[9]。这些学者的研究发展并完善了吸引力元素理论的内容。
3.2 从虚构读物吸引力扩展到非虚构读物吸引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阅读咨询服务的重心从虚构读物扩展到非虚构读物。非虚构读物可以分为两类:信息类和叙述类,信息类主要指手册、指南、百科全书等,叙述类主要指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说明某个事情、人物等,包括传记、回忆录、散文等。有学者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用户出于愉悦的需要去阅读非虚构作品,而不是出于获取信息或研究的需要”[10]。长期以来在非虚构作品中,信息类读物占了很大的比重,这类读物通过分类号或主题词就能比较顺利获取,但是随着对叙述故事型的非虚构作品(比如传记)的增加,单纯依靠分类号和主题词就不能满足人们查找合适读物的需求,需要对此类读物的吸引力元素进行研究。
非虚构读物和虚构读物在吸引力元素方面有相通之处,在分析非虚构作品的吸引力时,也要考虑人物、节奏、风格、语言等方面。非虚构读物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人们在享受一个好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某些真实的人物、事件等”[11]。因此非虚构读物的一个重要的吸引力元素是智识内容,通过阅读此类读物,能够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了解一个比较深奥的科学问题、社会问题、历史问题等。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其他的吸引力元素,比如学术水平、资料的详尽程度、图书美学方面的吸引力(地图,插图、索引等)。美国图书馆协会的阅读咨询分委员会曾经对非虚构读物的吸引力元素进行研究,制定了不同类型非虚构读物的吸引力要素,有力的促进了美国公共图书馆非虚构读物阅读咨询服务的开展。
3.3 从印刷型读物吸引力扩展到跨媒体吸引力
不管是虚构读物,还是非虚构读物,基本都是以书为主展开的,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技术的发展,对有声读物的需求逐渐增加,据美国2002年的数据就表明,“有声读物是增长最快的出版物市场”[12]。2017年,Jin Ha Lee曾经指出图书馆的阅读咨询服务长期以来以图书和音频为主,由此可见,面向音频资源的阅读咨询服务在美国公共图书馆比较普及。这种情况下,有研究人员开始对有声读物的阅读吸引力元素进行研究,提出应该在节奏、故事、人物、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元素,那就是声音表现。声音表现这一要素主要考察讲述者是否能够很好的展现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故事类型。我国2018年发布的《全民阅读报告》中也曾指出“有近两成的居民有听书习惯”[13]。因此如何做好国内听书场景下的有声读物推荐也是业界需要研究的问题。
随着对非书资料吸引力研究的逐渐发展,有学者开始思考是否可以提出一个面向所有媒体类型的吸引力框架,Jin Ha Lee2017年就提出了一个跨越图书、电影、视频游戏、图形小说和音乐五种媒体类型的吸引力元素框架,包括情绪、场景、复杂性、人物和主题。由于此项研究距离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还不能断定这项研究成果到底会对实践产生何种影响,但探索通用描述框架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
3.4 从读物吸引力到阅读吸引力
吸引力元素理论刚提出时主要关注的是图书本身的一些元素,后来随着一些学者的努力探索,突破了以书为中心的描述框架,扩展了读者相关的阅读吸引力元素。萨瑞克斯对吸引力元素也一直进行调整完善,在2010年将基调(Tone)和心境(Mood)添加为新的吸引力元素[14],突破了以书中心的思路,将读者阅读时的情绪纳入到咨询服务范畴,但对原有框架进行根本性突破的是加拿大学者克伦·戴利。
克伦·戴利认为应该对吸引力的概念进行审视,应该将其放在阅读行为、阅读动机、阅读实践等更广阔的环境中。她认为虽然萨瑞克斯的吸引力元素理论有着不可否认的优点,但其对吸引力的描述更多的是从书籍的角度出发,将阅读的吸引力元素等同于书的吸引力元素。戴利将吸引力重新定义为“激发阅读兴趣、产生阅读行为的力量”,并将吸引力元素分为两类:“书籍相关吸引力(Book-Related Appeal)”和“读者驱动吸引力(Reader-Driven Appeal)”,二者共同构成“阅读吸引力(Reading Appeal)”[15]。在“书籍相关吸引力”中,克伦·戴利对原始的吸引力元素进行了补充,包括类型 (Genres)、主旨 (Themes)、人物刻画 (Character)、背景(Setting)、系列(Series)、作者、写作风格、信息价值及实用性(Informational Value and Practical Usefulness)、信息获取难度(Ease of Access)、语言。在“读者驱动吸引力”中涉及到的吸引力元素有好奇心、个人处境、需求、心境等要素。
克伦·戴利认为,吸引力元素是阅读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阅读的时间阶段和阅读的其他特征(如阅读的作用)密不可分,为了阐明这种联系,克伦·戴利构建了阅读时态模型。该模型有三个阶段,分别为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时(Reading Proper)和阅读后(Post-reading)。“阅读前”与“阅读时”阶段对应的是预期效果与吸引力元素(书目相关吸引力与读者驱动吸引力),“阅读后”阶段对应的是阅读的作用。克伦·戴利的时态模型表明了阅读的预期效果、吸引力元素和阅读作用之间的关系。阅读时态模型对开展阅读服务的启发在于阅读服务可以嵌入到阅读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阶段读者的需求以及可能的吸引力因素。
克伦·戴利对吸引力元素理论做了补充与完善,丰富并发展了理论内容,对阅读咨询服务人员了解阅读效果与阅读吸引力之间的关系,理解阅读过程、阅读体验和阅读咨询服务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4 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的应用
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源于实践,是为解决阅读服务过程中的问题而生,因此理论一经产生,就迅速应用到阅读服务中,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出版了大量供图书馆员使用的阅读服务参考资源,比如ALA出版了一套关于不同类型读物的指南,包括科幻作品、街道文学、历史小说等多种类型的读物,介绍其主要特点、作家、作品以及主要的吸引力元素。除了印刷型资源,很多书目推荐数据库或软件也充分借鉴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的核心内容,比如Novelist、Whichbook和Fiction Finder等。它们的基本原理为:对吸引力基本元素添加描述词汇,用户根据个人偏好选择词汇或对每个词汇所表达意思的强弱进行调节,根据用户选择与系统内的书目特征进行书目匹配。Novelist是最早利用吸引力元素理论进行阅读咨询服务的软件,将情节快慢、故事情节、写作风格、基调和人物认定为吸引力的基本因素,并对每种吸引力元素都用一系列词汇加以详细描述。2002年,英国开卷公司(Opening the Book)基于吸引力元素理论开发了Whichbook,该软件将吸引力元素进行组合,每组元素由意思相反的词汇构成。OCLC基于萨瑞克斯的吸引力元素观点开发了“小说发现”(Fiction Finder)系统,以此作为在数据库中查找小说的标准系统。笔者认为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或者说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源于实践,形成理论,用于实践,为今后阅读推广研究范式提供了参考。
5 相关思考
在梳理美国公共图书馆阅读咨询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发现美国学者提出的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笔者当时兴奋不已并引发诸多思考,这里略作总结和分享。
5.1 加强以读者为中心的书目推荐相关研究和应用
帮助读者找到合适的书籍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的阅读服务,需要图书馆进行丰富的书目推荐,包括提供阅读咨询、编制推荐书目、专题书展等。书目推荐的核心是建立人和书的关联,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关联,必须以读者研究作为书目推荐服务的逻辑起点,进行推荐时需要考虑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偏好、阅读情境、阅读体验等方面,从以书为中心的推荐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推荐。
5.2 加强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研究和应用
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为阅读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对该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尚有多个议题需要研究,比如特定类型读物的吸引力元素,希望更多的同行关注该理论,加强对该理论的研究。在深入了解该理论的基础上,需要考虑本土化问题,该理论主要基于美国读者和英语读物的研究,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中国,依笔者不成熟的考虑,描述框架和项目可以借鉴,但是具体赋值则需要开发针对国人阅读偏好和中文读物特点的词表,笔者通过对国内读者相关数据的收集,进行了小说和绘本描述元数据的初步研究,呼吁更多的研究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关注。图书馆也可以借鉴美国当时的模式,将馆员组成研究小组,对某一类型的读物进行集中研讨,分析该类读物的特点和吸引力,相信经过业内人士的积累和研究,会形成适应中国阅读推广情况的理论,为阅读推广的科学开展提供有力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