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堂灵性的生发
2018-01-29
2018年,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教育报刊总社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联合主办的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书法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初评阶段我参与了在苏州市吴江区屯村实验小学赛区的课堂教学展评,决赛又参加了在镇江市桃花坞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这次课堂教学展评的主题是“涵养基本素养、提升课堂品质”。教师的基本素质,就是能说好课,能写好字,能设计好板书,能和学生流畅地沟通,能采用适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材施教,从而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这次展评还要求教师脱稿说课,手写板书,不得使用多媒体课件。依我浅见,在多媒体介入程度高和人们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今天,要求展评教师这样做,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重在考量书法教师的基本功,即自身的书写能力;二是考量书法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即如何将静态的书法内容转化为学生能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三是考量书法教师的文化视野,如何将书法艺术的美纳入书法文化的形态中,让学生接受美的艺术及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听课下来,我惊喜多多,经过展评教师用心用智地辛勤劳动创造,书法文化课堂的展现可谓精彩纷呈。这里讲一些共同的课堂教学品质特征。
一、注重育德,塑造高尚的人品
清末民初李瑞清在《清道人遗集逸稿》中说:“学书先贵立品。右军人品高,故书入神品。决非胸怀比卑污而书能佳,以可断言也。”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立品为先”的道理。古代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不但书法精湛,而且人品高洁,无论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做人准则,都是后人的楷模。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都将他们的人品、感情、艺术高度融合在一起,岳飞的“还我河山”更是体现着那种驱除鞑虏、恢复中原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感人肺腑,撼人心魂。在这次书法课堂教学展评上,就有好多教师通过讲故事、讲析书法家及分析其作品,让学生将书法同道德品质联系起来。如郭雯老师让学生通过聆听《国家宝藏》的介绍,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古老,感知汉字的演变,感悟书法这一传统文化的美,让学生感受到华夏文明的绚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和自豪。刘巧亮老师认为:“一切教育都是成长成人的教育,书法课也不例外。其实中国人的祖先早就知道这一亘古不变的法则,心正则字正,字如其人等古语,无非在告诉我们,在提升技法的同时,需要一并进行为人品质的教育。”教师的这种情怀告诉我们,书法是具有高尚道德精神意义的。
二、注重启智,提升书法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在这次展评课上,所有教师都体现了较为扎实的书法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基本功,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训练学生的智力思维。如金苗红老师“有温度的老字头”的教学,从当下流行和学生欢迎的绘本阅读为切入点,追溯汉字的造字本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书法课堂呈现出浓浓的人情味和书法文化味。在书写技法的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师一味讲授的做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观察比较、小组研究、操作体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观察、质疑、探究的深度学习中发展书法的思维。再如李新杰老师“读帖”的教学,在追求书法味,追求儿童味,追求翻转味的教学中,做到了扶与放的结合,学与思的结合,主与次的结合,整个课堂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得以发力,学生的学力得以发生,课堂教学的品质得以提升。其实任何课程的教学都有智力思维的要求,书法课也不例外,而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教师对书法教学的智力投入,对学生书写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三、注重健心,修炼健康身心
古代即有“寿从毫端来”的说法,书法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刚柔相济、动中寓静的活动,是心、身、气互相配合的全面的综合运动,它能取得与气功、太极等活动相同的养神健心的功效。即通过笔端,有机地输送到字的各个笔端,亦所谓“以通身之气之功之力而用之”。这种气功力对于书法的学习与创作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教者具有坚韧的意志,持久的耐心,甘于寂寞的静心和对书法欣赏的热情,更要教师通过书法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学习书法修身养性的道理。很有幸,在这次听课中就有教师巧妙地渗透了书法学习有健心功能的理念,如梁磊老师在课堂上既引入了经典书法故事,又展示了书法与太极的异曲同工之妙道。两所承办学校的书法操亦有浓浓的健心功能。我曾问过一位展评教师两个问题,一是“书法的乐趣在哪里?”回答一是书法是中华优秀文化之瑰宝,理应传承;二是书法是艺术,对美的艺术的学习与追求有益身心;三是学习书法可以锻炼自己耐心意志,让自己能静下来做事和思考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你教学生学书法最重视哪些方面?”回答是:不是想让学生成名成家,而是要让学生了解点书法历史,书法文化,书法艺术;尽量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漂亮点,对得起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字;要紧的是现在社会进步很快,浮躁的人也很多,学习书法能让学生静心一点就更好了。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江苏教育》开展这样的展评活动,正是给了教师静下心来研究书法课堂教学,提升课堂品质,修炼身心的一次机会。
四、注重审美,陶冶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属性。点画形态各异,结构丰富多彩,章法生动和谐,气韵张弛有序,风格各领风骚。书法教学中对书法作品的剖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瑰宝,蕴藏着无穷的审美价值。教学书法的过程无不对学生发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审美浸润。杭群燕老师课结尾展示的紫砂壶,可谓用心用情,它呼应了课堂教学审美的要求,提升了教学意义,学生的审美情感由课内生发到课后,印正了一句话: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在戴亚兵老师的理念里就有“写好字不是练字的唯一目的,练习写字的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美德的熏陶,渗透美感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道德美和艺术美与共的教学境界。”我对郭雯老师的课有这几句评价:“整个课堂教学通达流畅,通过对比欣赏,讲授书写,以及对字的内涵的剖析,课堂教学节奏美,形式美,从书法的自然美升华到了书法的审美价值。”所有展评课尽管教者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无不展示了一个个教者的精神面貌、丰富情感、审美追求。
这里我还想讲一点个人的想法。从初评到复评再到决赛,所有教师以及幕后的团队都精心地做了准备,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好的经验与教法还有很多,但仍有需要努力加强学习的地方。第一,作为书法教师,对书法应有更丰富的认识。大家不妨静下心来去深入了解汉以前书法,魏晋书法,隋唐书法,五代宋金书法,元代书法,明早期书法,明中期书法,明晚期书法,帖学期书法,碑学期书法等,只有认识了各时期书法及代表书家的特质,对书法的认识才会更丰富,教学才会得心应手,自然生成。第二,要加强读帖训练。现在学校所选用的书法教材,都是千古大书法家的碑帖,如何读帖,在了解书法家精神面貌和风格的基础上,就笔画而言,“观其起笔处,看清露锋藏锋;观其驻笔处,看清如何收笔;观其转折处,看清方圆笔;观其笔画连接处,看清是连还是断”。就结构而言,“观其字的各部分关系,看清疏密与停匀;观其字整体,看清正侧与大小比例;观其笔墨神采,领悟字的精神气势;观章法布局,认清各字的位置摆布;观其落款钤印,部位是否妥当”。所谓“欲书,先静坐默思,如对至尊”“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足以说明读帖的重要。从课堂展示效果可以看出,很多教师没有做到。第三,作为书法教师,要有敢立潮头,勇于彰显个性教学风格的信心。这里借用冯远的话与大家共勉,“如果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沐我以雄强旷远、中正大气的审美特质;是红色文化教化我以刚健坚忍、淳朴超拔的精神气质的话,那么当代具有先进价值特质的文化建设,则就需要我等立足于中华文化基因基础之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新作为新成果去丰富先进文化内涵,进而发挥为前向未来中华新文化艺术提供历史铺垫与续接,后向与历史文化艺术传统血脉承传的文化艺术链接功用,这是需要不同时代的人物画家共同面对的历史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