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机器人肾癌根治手术病人的护理分析
2018-01-29金宗兰杨巧兰
程 艳,金宗兰,杨巧兰
(1.宁国市人民医院,安徽 宁国 2423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肾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目前,肾癌的临床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肿瘤,达芬奇机器人肾癌根治手术是目前最新的一种辅助手术模式,临床疗效显著,术中护理的开展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因此,我院选取50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肾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护理措施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达芬奇机器人肾癌根治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9.87±2.17)岁;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7.28±2.27)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且P>0.05。
1.2 方法
纳入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均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肾癌根治手术治疗,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措施,即遵医嘱给药,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保持病房卫生清洁,健康教育等常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及情感智能护理干预:①情感疏导:在护理期间护士可通过诱导式访谈方法对病人家属进行沟通,了解病人的兴趣爱好,对既往生活事件与性格特征等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收集整理,并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情感疏导干预措施。②认知宣教:护士需根据患者的学历、个人生活经历、医疗认知水平等开展个性化认知宣教,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患者,护士可采用现身示范方法,介绍肾癌的发病机制,手术治疗方法与流程,术中配合与注意要点等,并与患者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尽可能帮助患者掌握系统性、深入的医疗知识点。针对认知水平较差患者,护士将患者及其家属组建为一个干预团体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护理团体的指导效果进行了解。待宣讲结束后护士需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对遗漏的知识点以及偏差的信息指出纠正。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进行测评,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焦虑与抑郁情绪越严重,反之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护理干预前,焦虑评分:观察组(62.58±3.18)分,对照组(63.28±2.97)分,抑郁评分:观察组(64.28±3.29)分,对照组(63.58±2.77)分,组间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0.8512,0.8612,P>0.05);经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观察组(38.27±3.07)分,对照组(41.81±2.07)分,抑郁评分:观察组(44.17±2.09)分,对照组(51.48±2.31)分,组间评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5.0590,12.4169,P<0.05)。
3 讨 论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n,%)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描述,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组间数据比较,若组间数据P<0.05则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新型诊疗设备的研发与应用,达芬奇机器人作为一种手术治疗方式成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新宠,此种术式是在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通过细致入微的肾脏结构解剖,避免对体内重要脏腑器官与韧带造成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虽然,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产生了较大的临床效益与疗效,但是,由于患者对于手术方法缺乏了解,导致患者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若未及时进行有效疏导,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机体分泌系统紊乱,进而诱导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躯体症状的发生,不仅不利于术前准备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会使患者的精神心理出现进一步恶化[2]。
传统护理模式主要是强调对病人躯体症状的护理干预,对于病人的认知及心理诉求缺乏关注,病人对于自身疾病转归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也会出现认知歪曲现象,不良情绪也会进一步影响躯体功能状况,最终形成恶性循环[3]。因此,部分临床学者提出了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模式,该项护理方法是将病人作为一个具有复杂感情、认知、意识的独立存在的个体,护士在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从病人的情感与认知诉求出发,开展个性化的个体管理[4]。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在达芬奇机器人肾癌根治手术引入认知及情感智能干预,可使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有效改善。
综上,达芬奇机器人肾癌根治术手术病人采用认知与情感智能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