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觉追求传统礼文化的四维路径研究
2018-01-29林大燕
林大燕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52000)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母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礼文化占据着核心地位。礼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等无不对当下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将优秀传统礼文化转化为青年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促使大学生学礼、懂礼、践礼,成为内外兼修的优秀青年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秀传统礼文化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重要意义
礼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内涵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演变,逐渐摒弃对人的约束,而是注重人的解放和发展。礼文化中所包含的“仁爱原则、责任意识、以德治国”等思想对于当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细数我国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都归功于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的内核是主导价值观,在实体中表现为话语权和软实力。因此可以说,国际社会话语权之争实际上是意识形态之争。不容乐观的是,受市场经济体制的消极影响及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潮的冲击,大学生盲目信仰西方文化,讲究享乐主义,在选择职业时也趋向于急功近利,讲究索取,理想信念渐趋模糊。加之受互联网的影响,多元文化交叉渗透,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受到了严峻挑战。
为此,将传统礼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追求传统礼文化中讲究的“仁爱、诚信、礼让、节制”等思想不仅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礼文化,更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独立的人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重新理清自己的站位,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传统理论课为主,教材也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教师通过我国的历史演进讲解来帮助学生培养历史和国情意识,同时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进行阐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礼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思想,如“出悌入孝”“尊师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信、行必果”等诚信思想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优秀传统礼文化,大学生自觉追求优秀传统礼文化有助于丰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具有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思想自由、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实现人的和谐和全面发展。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将优秀传统礼文化中的“感恩意识”“仁者爱人”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之情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并挖掘传承礼文化中对个人修养身心提出的做法及要求,指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古人把“以礼修身”作为人之为人的基本品质,认为“合礼的仪态是蕴藏着神奇魅力潜能的一种状态,合礼仪的姿态可以导致直接的行为目标”。因此,优秀传统礼文化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形象化发展,引导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支教下乡等系列实践活动感悟生命真谛,提升修养,从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优秀传统礼文化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四维现状分析
所谓“四维”,是指一个人的品德由知、情、意、行等四个心理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知、情、意、行是辩证统一的。一般来说,人们需要对事物有基本的认识才能对事物产生感情,在知和情的基础上,对事物形成更多的心理诉求,而这又能刺激个体增加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行”是知、情、意的最终目标。当前,大学生对传统礼文化的认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价值认知模糊,缺乏对优秀传统礼文化的认同感
人们对某种价值观具有认同感,取决于他对这种价值观的认知程度。多数大学生因为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需要多以关注专业知识为主,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获得渠道比较单一。正是因为缺乏系统正规的教育和引导,大部分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认知非常单薄,甚至完全不把它当回事。因此,传统礼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可有可无,更不会在校园和社会生活中以传统礼文化作为行动准则,缺乏对传统礼文化的认同感。
(二)价值情感淡薄,缺乏对优秀传统礼文化的体验感
人们在价值认知的基础上会产生相应的价值情感、价值意志和价值行为。价值情感又是将个体的价值认知转化为价值意志和价值行为的动力。但是大学生对传统礼文化的认识趋于表面或对传统礼文化未形成正面的认同感,因此他们无法判断传统礼文化价值观于他们而言是否有利有害,为此他们会按照以往的生活经验拥护他们认为有利的东西,抛弃他们认为有害或无用的东西。至此,传统礼文化价值观就面临了要被排斥的命运。大学校园里学生迟到、早退、课上吃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尊师重道”没有得到应有践行。这种缺乏情感引导的情况,导致了大学生对传统礼文化兴趣全无,缺乏将传统礼文化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体验经历。
(三)价值意志薄弱,缺乏对优秀传统礼文化的诉求感
意志表现为对某一事物的坚持和耐力,在“知情意行”四维运动中起着调节作用。价值意志可以用来调节价值情感和价值认知。当个体的价值诉求遇到阻碍时,强烈的价值意志可以充分发挥刺激作用,帮助个体完成价值诉求。当前,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礼文化没有形成系统正确的认识,对传统礼文化也缺乏应有的情感体验,这影响了他们传统礼文化价值意志的高低。对于大学生来说,传统礼文化的存在并不是必须的存在,对传统礼文化的学习持“不主动、不拒绝、不深入交往”的态度。这也导致了优秀传统礼文化处在尴尬的位置。
(四)价值践行虚化,缺乏对优秀传统礼文化的责任感
所有的价值追求都以最终的实际行动为目标,要是没有一定的价值行为,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意志都得不到发挥。部分高校虽也有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但极少有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生活相结合,因此学生满足于完成学分而已,并没有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学生也就无法在实际生活中更进一步获取传统礼文化的力量。
三、优秀传统礼文化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四维路径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见,文化自信在我国发展以及各项工作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便是我们有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为了更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有必要让优秀传统礼文化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进而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队伍中。从价值发挥的动态程序研究,优秀传统礼文化价值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需要推动大学生内在的心理四要素协调发展,推动他们的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意志和价值践行等能相互协调运作,进而外化为实际行动。
(一)深化价值认知是优秀传统礼文化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基本前提
价值认知是人的心理活动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认知水平往往会对其他心理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此,应当在大学生周围普及优秀传统礼文化的相关知识,深化学生的价值认知,营造“我要学习”的良好氛围。
第一,明确价值认知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把对传统礼文化的来源、特征、内涵及对现代价值等作为价值认知目标,让大学生对传统礼文化有清晰系统的了解。用优秀传统礼文化思想来鼓励大学生更深入地挖掘出优秀传统文化力量,彰显文化魅力,使大学生成为忠实的文化传播使者、实践者及传承者,进而为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注重价值认知方法。没有好的推行和认知方法,传统礼文化的价值也将无法让广大学生信服。高校校园里,推行传统礼文化的价值认知方法可主要以教育为主,辅以其他线上、线下教育手段。首先,开设传统礼文化课程。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因此,高校可以开设优秀传统礼文化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通过学习带给学生最直接、最根本的体验。为达到这一目标,还得先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只有老师们掌握了传统礼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筛选礼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摒弃过时的封建内容。如传统礼文化中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体制,束缚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应该予以剔除。其次,开设线上传统礼文化专栏。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定期推送有关礼文化的名人轶事或经典名言,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传统礼文化。
(二)升华价值情感是优秀传统礼文化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主要动力
情感是指对人与事物的一种心灵感受,是一种感情,它来源于人的体验。也就是说,人们是否接纳某种事物离不开直观的情感体验。同样的,大学生能否去自觉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礼文化并彰显其内在的价值也离不开情感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感动,没有感动便没有感情。正如列宁所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如果想要大学生自觉接受传统礼文化,并将传统礼文化转为实际行动,那么首先需要促使大学生加深对传统礼文化的情感,并在价值情感升华中进一步认同优秀传统礼文化。
可以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升华价值情感。校园文化对象以学生为主,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可以起到凝聚作用、榜样作用、创新作用和导向作用,促使大学生锻炼良好的品行,塑造健康的人格。如,建设宣传优秀传统礼文化的物质载体。适宜的物质环境可以对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将优秀礼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在多层面、多方位地构造物质文化。例如,可以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海报、墙报、校园建筑外围等载体加强礼文化的宣传,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报送有关礼文化的美德故事,倡导全校师生员工树立尊师重道、彬彬有礼、诚信友爱的正确礼仪价值观。此外,校园内的校道、建筑等可以以蕴含传统礼文化韵味的名字来命名,将这些建筑物赋予人文色彩,让大学生们每天与传统礼文化打交道,徜徉在书香校园里,逐渐升华传统礼文化的价值情感。
再如,搭建聆听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的直观平台。人的直观感受不仅来自于眼睛看到的,还来自于耳朵上的享受。大学校园的生机与活力除了注入鲜活的校园物质载体外,还应该给学生带来听觉盛宴,真正做到“耳濡目染”。因此,高校应举办形式多样的礼文化讲座、论坛,邀请知名学者讲授有关礼文化知识,给学生答疑解惑。同时,可以召开礼文化知识的辩论赛和讨论会、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探讨礼文化、领悟礼文化。
(三)强化价值意志是优秀传统礼文化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重要手段
意志指的是人的品质和意志,它调节着人的情感,能够促进认知转化为行为。因此,价值意志在大学生自觉追求优秀传统礼文化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是关键环节。价值意志强弱直接关系到价值行为的结果。因此,为了更有效地促使大学生自觉追求优秀传统礼文化,可以强化学生的价值意志。生活实践表明,坚强的价值意志除了自我锻炼外,还需要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准则给予约束和提高。良好有序规范的社会规则可以促使人不自觉地跟着规则走,逐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为此,可以从高校教育体系、政策支持等方面来加强人们对传统礼文化的价值意志。
基于此,可将传统礼文化纳入规范化的教学体系中。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有更直观的感受,并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按要求操作或学习。当前,也有部分高校有开设传统礼文化公选课,但并未做详细要求,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即可。总的来说,高校对礼文化教育的态度是有重视无要求,有引导无督导等现象,导致传统礼文化课形同虚设。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传统礼文化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第一,形成良好初印象。新生刚入学时对学校的所有一切既陌生又渴求,对于刚接触的新信息或新制度具有较强的接收能力或认同感。因此,在新生入学时就普及传统礼文化学习理念,点明教学体系要求,明确学校礼文化的培养目标及过程的趣味性学习,这样可以促使大学生对传统礼文化学习有良好的“初印象”。第二,制定贴切新计划。要增强学生的传统礼文化价值意志,就要在系统、全面的教育工作中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礼文化的真谛。因此,高校的教学计划应该贴近学生实际,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把优秀传统礼文化的精神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
(四)实化价值践行是优秀传统礼文化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关键内容
马克思曾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价值践行是知、情、意、行四维动态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最终目标,离开了价值实践,离开了现实生活,那么再好的传统礼文化的学习也只能停留在纸上,停留在脑袋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可以组织策划实际活动,引导学生将传统礼文化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加强对传统礼文化的体验感。
第一,打造由思到行的校园礼文化实践平台。坚持在校园内打造一系列活动平台,让学生可以将所学所听转化到实际生活中。如,举办礼文化知识竞赛。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团队汇编有关的优秀传统礼文化知识然后转发给所有大学生,择期进行知识竞赛。竞赛主要以团队参赛为主,通过现场作答表现形式评选出最优团队并给予适当奖励。还可以举办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号召全校师生寻找身边的最美礼仪使者或最美礼仪宿舍、最美礼仪班级等,并给以全校表扬,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加强对传统礼文化认同感,进一步理解礼文化的意义。此外,还可以举办礼文化主题趣味运动会、主题情景剧表演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接受传统礼文化、感悟礼文化。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礼文化活动推广,学生可以自觉投身礼文化学习,并将礼文化精髓外化于及时行动中
第二,组织以点带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可以组织成立党员先锋岗,到校外爱心服务站、特殊学校、交通引导站进行献爱心义务劳动,也可以到农村帮助留守老人和儿童,切实践行礼文化“爱国、感恩、诚信”等思想,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之后可以将党员的实践心得汇总成资料,鼓励号召全体学生效仿实践。
总而言之,从“知、情、意、行”四要素来加强对大学生的培育和引导,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自觉提取出优秀传统礼文化的价值,进而形成自觉追求优秀传统礼文化的意识,在全社会中率先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礼文化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