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小微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8-01-29傅建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微岗位金融

傅建源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社会和国家管理层的肯定。据统计,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正因如此,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国务院均表示,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而在此过程中,小微金融机构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与大中型企业的金融需求相比,中小微客户的金融需求具有额度小、期限短、申请频繁、资信和资金实力较弱等特点。围绕该类金融需求,金融机构纷纷开设了小额信贷、融资担保、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务,我们将此类金融业务统称为小微金融业务。它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在目标客户群上有较大差异,因此也和传统金融业务形成补位关系。过去10年间,以小额信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为主体的小微金融行业迅速成长壮大。

行业的发展必然带来人才的需求,那么小微金融机构的专业人才需求如何?就业前景是否广阔?行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应该如何培养?当前金融专业的定位、发展方向应该如何应对小微金融机构异军突起的新业态?这都是摆在高职院校金融专业面前的一系列新问题。本文将从行业出发,分析当前小微金融业的人才需求,剖析高职金融专业在小微金融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小微金融业发展态势及人才需求分析

小微金融业作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中坚力量,其发展一直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政策倾斜力度明显。2006年至今,国务院、银监会、人民银行以及地方金融办等各级监管机构对小微金融业颁布了一系列意在促进其规范、快速发展的行业政策文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5〕43号)、《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等,以上文件的发布及执行昭示着中国小微金融业的春天已然来临。从行业发展数据上亦可得到验证,据权威机构统计,至2017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551家,贷款余额9799亿元,从业人员约10.4万人;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在保余额总计19120亿元,同比增长39.1%;互联网贷款余额22073亿元,同比增长约63.7%,互联网理财资金规模34491亿元,同比增长约25.6%,客户群体超过4.5亿人。

蓬勃发展的行业必然带来稳定增长的专业人才需求。经调研发现,小微金融机构对高职金融人才的岗位需求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专业岗位需求集中在小微金融机构的三大核心部门:市场部、客服部和风险管理部。按部门岗位需求人数从高到低排列,人员需求量最大的是市场部的业务岗位,主要负责市场拓展、客户关系维护等工作;其次是客服部的客服岗位,主要负责接待咨询、处理客户投诉等工作;最后是风险管理部的风控岗位,主要负责项目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风险资产处置等工作。二是以上三类专业岗位一般采用三层管理制,即“基层人员——团队经理——部门经理”的层级结构,这也构成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和空间。三是从人才需求层次特征上看,整体是呈三角形状的。企业大量需求集中在基层人员岗,其次是团队经理岗,部门经理则需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和更深厚的专业素质与管理技能。但由于很多小微金融企业均处在发展扩张期,学生在该行业可以获得比在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业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晋升空间。四是在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方面,小微金融业与传统金融业存在差异。企业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一般的金融理论知识之外,还应精通小额贷款、融资担保、互联网金融等小微金融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并具有良好的金融营销、服务、风险管理意识和技能,对于业务能力优秀者,还希望能具有一定的团队管理潜力。

二、当前高职高专小微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对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新发展、新特点,目前高职高专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总体存在不够重视,反应不够及时,最终导致专业输出的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错配等问题。具体问题包括: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未能精准聚焦小微金融岗位群。据本项目组调研显示,目前大部分高职金融专业均致力于培养传统金融行业的技能型人才,例如商业银行的柜台人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客服专员,保险公司的保险经纪、核保专员、理赔专员,证券公司的投资经纪人、投资顾问、客服专员等。近年来,一些金融专业尝试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相关岗位列为目标岗位,但也未能兼顾小微金融领域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普惠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其他小微金融机构的岗位需求。

二是专业课程设置不能与小微金融的岗位需求有效对接。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偏差的原因,目前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多数倾向于设置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类课程,常见课程包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柜台业务》《商业银行信贷实务》《保险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分析》《个人理财》等。但对小微金融人才所需的小额信贷、融资担保、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业务操作技能和小微金融产品对应的营销技巧、风险管理技巧等关注较少,课程设置出现方向性空缺。

三是教学条件难以匹配小微金融人才培养需要。经调研,本项目组发现有些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虽然也看到了小微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缺口,但是核心课程所需的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却没能及时跟上,或者是教师对小微金融业务的认知度和操作经验不足,导致对应的人才培养一时难以有效开展。

三、小微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由上可见,小微金融人才的培养虽然存在行业发展需求产生的迫切性,但它是个系统性工程,专业必须从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设置、软硬件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校企协同育人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效。

(一)人才培养目标梳理

虽然小微金融属于金融,但其业务内容与传统金融相比又有很多显著区别,其对专业人才也存在着很多个性化需求。学校可通过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群,并加强对目标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任职能力的分析解构,帮助学生清晰认识到小微金融人才和传统金融人才的不同;通过对目标岗位的职业发展路径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坚定职业发展信心。

经过对行业、企业充分调研论证,笔者认为可将小微金融业发展成熟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作为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将该行业存在旺盛需求的客户经理、风控专员、客服专员三大核心专业岗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群,并为学生规划好从三个职业线条的基层业务岗,到基层管理岗乃至中层管理岗的“五年三级”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将基层业务岗位所需的素质能力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目标,并将管理岗所需的素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拓展能力目标。

在综合素质方面,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包括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及品行,强烈的事业心、工作责任心和拼搏精神,具有阳光心态和较强的心理承压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个人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应让学生具备小微客户经理和风控专员岗位要求的较强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文书撰写能力,客服专员岗要求有耐心、细心、亲和力和服务意识,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具有良好的形象气质。专业的拓展素质培养目标主要是提升学生未来作为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可包含项目计划拟定、项目推进和组织协调等综合管理能力。

在专业知识方面,学生应掌握的核心知识包括:现代经济、金融的基本原理,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小微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小微金融产品的分类及特点,熟悉各类小微金融机构的业务内容及业务流程,并对经济法、合同法、小微金融业的法律法规有足够了解。在此基础上,还应掌握金融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等方面的金融营销知识,金融服务礼仪、服务规范和客户满意度理论等方面的金融服务知识,小微客户财务报表制作、财务报表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等金融风险防控知识。可将企业管理、团队建设、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管理学知识,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务知识作为专业的拓展性知识目标。

在专业技能方面,学生应掌握的核心技能包括:金融产品营销策划、金融产品销售、客户拓展、客户关系管理等金融营销类能力,以及商务礼仪、服务技巧、客户投诉处理技巧等客户服务类能力,另外还需掌握一定的金融风险评估分析和理财规划等能力。拓展性能力目标可包含商务谈判、商务演示、商务演讲、团队领导与激励等能力项目。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人才培养目标,除公共课程外,建议配置专业基础课、核心能力课和拓展能力课等三大专业课程模块,将具体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匹配挂钩起来。专业基础课除了开设常见的金融学、经济学原理等课程外,建议开设《小微金融基础》《会计基础》《商务统计分析》《商务文书写作》《商务沟通》《商务礼仪》《金融与经济法律法规》等课程。核心能力课程可包括《小额信贷实务》《担保实务》《互联网金融实务》《消费金融实务》《个人理财实务》《大数据金融》《金融风险管理》《小微金融法律法规》《财务报表分析》等跟小微金融机构业务紧密相关的课程,另外还可开设《金融服务营销》《新媒体营销》《金融产品销售实务》《金融客户服务》等训练学生金融服务、金融营销能力的课程。拓展能力课可设置金融业务方向的拓展课程如《商业银行信贷实务》《证券投资实务》《保险实务》等,丰富学生对传统金融业务的认知,还可设置《管理学基础》《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等管理能力的训练课程,为学生未来成为企业中基层管理者奠定基础。

(三)教学软硬件环境构建

教学环境的构建主要包括:一是师资队伍的搭建,可通过师资送培、送企业实践等方式,加强教师对小微金融业务的认知,提升业务操作的实战技巧,积累教学案例,为教师进一步的课改、课程资源库建设奠定基础。此外,还可考虑引入合作企业的业务主管,构建校企双主体师资团队,专任教师侧重于理论知识讲授,企业师资侧重于实操技能训练。二是增强校内实训室环境建设,针对小额贷款、融资担保、P2P、众筹、互联网理财等业务配备仿真教学软件,构建小微金融业务实训室,实现主干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三是加强与小微金融机构的合作,挑选综合实力强、管理规范、人才需求稳定的小微金融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群,为专业打通人才出口,提供顶岗实践和就业机会。

(四)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可挑选行业的全国或者区域的龙头企业建立办学战略联盟,建立校企沟通渠道和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实施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校企双方可以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通过行业专家引领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还可引入企业师资,共建精通业务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并充分利用双方师资力量加强核心课程的教材、教学案例、在线共享资源课等教学资源库建设。

学校还可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允许企业提前入场挑选有潜力的学生构成小微金融订单班,将企业所需的特色课程内置入校园,通过企业专家入场直接讲授业务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在企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对学生实行定向个性化培养,有效缩短学生从校园课室到企业岗位的适应期,并解决学生未来的实习就业问题。

四、结语

我国的小微金融业作为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得到实体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双重支撑,可谓方兴未艾,行业人才需求前景不可限量,其对专业人才提出的精业务、重实操、营销与风控技能并重的职业素质要求对当前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既是一项新机会,也是一项新挑战。高职金融在注重传统金融行业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应对该新兴的金融子行业给予关注,通过深入行业调研,尽快将其需求量大、对口性强的岗位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并为之开设特色课程,通过师资、校内外实训室和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在新型方向金融人才培养领域谱写新篇章。

猜你喜欢

小微岗位金融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小微企业借款人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