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2018-01-29杨朝晖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内容思政

杨朝晖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习近平总书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整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早提出“新媒体”概念的是时任美国加州大学研究所所长马克,他在1967年发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一文中第一次使用“新媒体”一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概念得以不断拓展和延伸。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指借助互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通过因特网、多种通讯网络、卫星等中介,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不同形式的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等相关服务。近两年,新媒体因其具有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平等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也被广泛运用到高校思政课堂上。但对于目前民办高校思政课而言,新媒体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民办高校思政课新媒体教学现状调研分析

2018年4月,为了全面了解新媒体教学手段在民办高校思政课的应用情况,笔者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随机抽取了672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思政课教学效果得不到学生充分肯定,在回答“您对目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是否满意?”时,表示“非常满意”的只占16%,表达“比较满意”的占48%,表示“不太满意、气氛沉闷”的占35%。可见,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喜欢上思政课。新媒体运用创新力不足,在回答多选题“老师最常用的多媒体手段是?”时,有97%的同学选择了“PPT展示”,75%的同学选择“视频媒体”,而选择“手机”的只有1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多媒体工具上。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充满期待,有57%的同学希望通过手机的课堂互动能及时向老师提问,70%的同学希望能通过手机线上互动与教师进行学术探讨,47%的同学希望能在线上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在新媒体技术异军突起的时代浪潮下,学生迫切要求教学技术的及时更新。

民办高校思政课新媒体教学表现出来的这些现状,跟教师对目前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偏差有关。

二、民办高校思政课新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误区一:手机是洪水猛兽。手机媒体以其便捷性、超时空性、超大容量性、娱乐性等特点成为了大学生最主要的交流工具,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对于文化基础起点较低、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的民办高校学生来说,这一点更加明显。如过度依赖甚至沉迷手机,课堂呈现大片低头族,手机内容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抢占思政教学的领地。正因为如此,有不少教师和管理者把手机视作洪水猛兽,认为手机带来的影响弊大于利,所以上课要求学生上交手机,以杜绝课堂玩手机现象,这一做法其实是削足适履,对新媒体工具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信息技术不断澎胀的当下,移动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办公信息管理、浏览资讯、社交聊天、支付费用、嘀嘀出行、单车共享、订餐订房、快递收取等各方面都在用手机网络服务。可见,移动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其负面的影响,势不可挡的新科技革命已冲击着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手机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思政课教学不应逆风而行。禁止“手机进课堂”那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面对手机如潮,我们要做的是“引”,而不是“堵”。

(二)误区二:新媒体就是“电脑+屏幕”。在我国,多媒体教学手段大概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兴起,一台台式电脑、一个投影屏幕便是当时最选进的教学工具。十几年以来,“电脑+PPT”也一直是多媒体教学的标配。但近几年,移动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媒体工具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种各样的新式媒体层出不穷,笔记本电脑、平板、智能手机、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计步器等,以及随之研发的数不胜数的电脑和手机软件。其中,智能手机的多元化功能与各教学软件的结合,一改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实现课堂内外师生的充分互动。所以,“一台电脑+一张屏幕”等这些传统媒体设备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信息科技的发展赋予新媒体以时代的特点和烙印,新媒体已经不再特指“电脑+屏幕”等固定的设备,而是泛指所有的具有丰富功能的硬件和软件工具的总和,而其中手机的使用将是教学创新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还有很多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严重缺乏创新观念,如井底之蛙,对新科技置若妄闻,不主动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科技发展新动向、不积极学习新技术,教学手段上还死守着“电脑+PPT”那一亩三分地,固步自封,不愿正视新变化,认为只要使用了电脑那就是应用了新媒体技术。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一直没有新的突破,这跟思政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有着密切的关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冯培教授提出:“现在我们正在快速向人工智能时代(AI时代)迈进,网络就是校园,手机终端就是移动课堂,固定的人、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学习固定的内容的传统教学方式正在被消解。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主动把新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才能提高思政课堂的魅力”。

(三)误区三:运用新媒体技术就是依赖网络资源。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本来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机遇,网络资料丰富且易于搜索,为我们提供的非常便捷的途径,但这却助长了部分教师的惰性,使他们形成了过度依赖网络,盲目下载资料等极不负责的态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师课件的使用上,有38%的同学认为课件不够美观,14%的学生反映PPT是直接从网上下载而非自己制作;在视频使用上,有13%的同学认为视频内容与教学内容关系无关,11%的同学认为视频内容过时。由此可见,部分老师没有认真对待备课,表现在对课件制作较随意,不用心不细致,追求形式的花俏而缺乏内涵;懒于动手不加分析机械照搬网上课件,使教学僵化失去灵性;对网络资源不加甄别,盲目下载,不考证资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不考虑资源的时效性和适用性。课件的制作必须是建立在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上,要直观地体现教学思路,教学资源的选择要紧贴学生紧贴内容,这种不加分析照抄网络资源的现象使教学设计脱离学情而缺乏针对性,更会导致教师慢慢丧失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

(四)误区四:课堂活不活,取决于是否应用了新媒体。目前,对新媒体教学除了出现观念守旧的极端表现外,还有另一种极端苗头浮现,那已经把是否运用新媒体作为评价教学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准,只要应用了新媒体,那就是实现了教改,反之就是没有实施教改。这是犯了逻辑错误,首先,激活课堂气氛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如幽默语言的运用、趣味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师独特风格的感染等,新媒体教学只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不能单凭是否有应用新媒体来衡量课堂效果。其次,新媒体的应用与否,不能决定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当新媒体的运用脱离教学内容时,不但事倍功半,反而会使新媒体工具干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新媒体是教学形式,课程知识点是教学内容,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新媒体的运用要围绕教学内容而展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科学运用新媒体工具的各种功能。如果新媒体的运用与教学内容发生错位时,那新媒体的作用就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只有在科学运用的前提下,新媒体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那些把新媒体作为判断课堂效果唯一标准的做法是形式主义的表现。

三、原因分析

民办高校思政课在新媒体教学方面出现的两种端性,跟民办高校师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主观原因:民办高校教师缺乏一定的奉献精神,创新动力不足。由于民办高校教师收入待遇普遍偏低,社会认同感不高,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思想较功利,抱着“给多少钱干多少事”的思想,对个人职称评定没有直接利益的教学任务,他们不愿意积极钻研,“工作热情不高,备课不用心”,这是不少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写照。研究新媒体教学,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找资料,认真参与示范课听课评课,然后不断实践摸索,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斤斤计较个人得失,那是不可能用心去学习新媒体技术的。所以,目前民办高校对新媒体的学习动力不足,乐于钻研新媒体技术的教师只是凤毛鳞角,绝大部分老师基本上是处在教学松散、科研怠慢状态。

(二)客观原因:学校对师资培训和新媒体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陈占安强调民办高校思政队伍表现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不适用,二是不平衡,三是不到位。其中,不到位是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不健全,一些高校领导认识不足、措施不力、管理不善,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队伍的建设在一些高校中被忽略。民办高校办学理念功利化是普遍现象,重专业轻德育,目光短视,对新媒体教学设备投入不足,很多民办高校没有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不重视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由于缺少高端的新媒体技术系统化培训,教师及管理人员对新媒体技术一知半解,没有学习途径,教师只能从个别讲座获取零碎的信息,或者阅读相关的教育文献,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缺乏具体的系统的实践指导。

四、创新民办高校思政课新媒体教学的对策

针对目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新媒体教学现状,要增强新媒体教学创新效果,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提高民办高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教学创新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支持,这是外部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对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承担着同样的育人重任,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民办高校必须更新办学观念,要着眼于学生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的育人目标,密切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发展新动向,尊重思政教师,加强对思政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力度,积极推荐年轻教师参加省市级甚至国家级的高端培训及竞赛,加大物质投入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科研活动,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掀起教改热潮,开创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面貌。

第二,教师自身要强化创新意识,这是前提。在不可阻挡的网络大潮下,利用最新网络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是这个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不能顺势而行,那必将被淘汰。民办高校思政教师要培养时代责任感,着眼于大局,要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品质,把教育教学作为自己责无旁贷工作任务,要有勤于思考、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敏锐的时代触角,善于学习新媒体教学技术,主动参加各种新教学技术培训,并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不断摸索和实践,为推动教学改革不遗余力。

第三,新媒体教学的实施先从简单媒体工具入手,这是切入点。新媒体教学之法的顺利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不断实践慢慢熟练的过程,可用于教学的新媒体很多,但初学者应从简单易学的微信和雨课堂入手。微信是广大手机用户必备的通讯及交流平台,大学生群体对微信功能了如指掌,利用微信平台实施教学最简单的方式是建立思政课程公众号,在公众号的菜单中分模块设置不同栏目,如可设置“学习任务”“知识清单”“配套资料”“有话一起说”“答疑专区”等栏目,这样通过微信公众号可实现课前布置任务、课中互动、课后研讨的全过程。雨课堂是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新媒体教学工具,目的在于将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助力推动教学改革。雨课堂把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piont和微信中,将MOOC视频、习题、教学任务推送到学生手机,通过扫码签到、弹幕答疑、数据分析等方式,增加师生互动效果。微信和雨课堂教学工具操作简单,方式灵活,可作为新媒体教学实施的开端。

第四,用心完美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与新媒体运用实现完美结合,这是关键。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也是灵魂所在。新媒体工具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完善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缺乏认真的备课过程,无论采用怎样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徒劳。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教学知识点是内容,教学工具是形式,教学资源的选取和教学工具的应用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切忌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脱节,哪些教学资源需要推送给学生,以什么方式互动等等这些问题都要紧密围绕教学知识而仔细斟酌。二是课堂组织要把握时效性。微课和雨课堂等教学工具的运用不需要贯穿于整节课,要适时适度,讲哪些知识点是由教师讲授,哪些知识点是需要与学生互动,什么时候需要互动,什么时候需要教师总结,教师都必须把控好,避免为互动而互动的盲目性。

新的时代带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作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清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勇于面对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各种挑战,积极投身教学创新建设中,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教学内容思政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