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言文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8-01-29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潘文婧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桃花源意境文言文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 潘文婧

在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效地进行积累、感悟、与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欣赏品味”并且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瑰宝,古诗词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不管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需要找到科学的策略。对此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深化教学研究,让学生更好的从中获取力量,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那么我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浅谈古诗词、文言文的有效教学策略。

1.有效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常常用词讲究,押韵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意蕴绵长,这样的作品是作者内心情感与实际景物交融的产物,营造出十分美的意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分地强调对字词的理解,而要实现对古诗词整体的把握,感受其中的意境美。就以《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为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寂单调的悲凉秋景,表现了诗人愁肠欲断的思乡情怀。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将古诗中的重要字词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理论知识。接着,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系统加入多样的素材,营造一个生动的意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眼前就能看到那一幅悲凉的秋景。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进行思考:“假设自己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面对这样悲凉的秋景,自己是否又会想起家乡的亲人”从而让学生有一种真切的体验,真正的领悟到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与作者达到心心相通的境界,整体的把握古诗词的意境。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真切的理解与感悟诗中的情感与内涵,更好地实现整体性把握,获取更好的学习效果。

2.有效渗透文言文的创作手法

古人的创作手法与现在有着显著不同,于是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作品,自然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创作手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将这首知识渗透在其中,通过科学的策略,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来理解这些作品就以《岳阳楼记》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不是单单的对岳阳楼的景色进行描写,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写景的过程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从创作手法进行理论知识的渗透,让学生了解到借景抒怀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探讨“作者在文中对景物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在其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而对文章实现整体性的理解,同时能够理解文言文中运用典故的作用,要知道典故的内涵以及运用典故表达的情感,更透彻地理解这样的文言文。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创作手法进行有效渗透,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情感的过程中,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提升知识水平。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古诗词与文言文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全诗、全文进行机械地背诵,而是要让学生深刻了解其中的内涵与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深挖其中的内容,感悟其中的内涵。就以《桃花园记》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于是教师可以将主题定为“我心中的桃花源”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中学生收集各种资料,从多方面来实现对文章的深入了解,学生从桃花源的景色、民风进行深刻剖析,感受桃花源的魅力所在。同时学生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展开讨论,学生能够知道这样的桃花源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寄托着对和平的心愿,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一谈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探究性的学习提升学生对古诗词文言文作品的理解。

4.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古诗词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较为特殊的内容,承载着更重的文化含量,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用创新的教学思路来组织教学,于是教师可以跳脱出课堂教学的模式,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品读诗词,体会诗情画意”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从诗人的角度,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些经典的作品,学生这时就感觉像是在介绍自己的作品,能够从诗作的内容情感进行透彻的解析,让其他同学感受作品的魅力,并且这样的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诗词学习中来。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的学习,就以《陋室铭》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模拟其中的对话,直观地了解作品的内容,从而理解基础的理论知识,感受其中的哲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了各种丰富的活动,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文言文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作用,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开展高效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对古诗词和文言文的传统文化建立更深刻的积极情感,从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奇贵.新课改下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俪人:教师),2015

【2】朱德兴.关于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思考【J】.新课程,2015

猜你喜欢

桃花源意境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再造“桃花源”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桃花源记》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会背与会默写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