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师教育视域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来自《劳拉日记:瑞吉欧教育展评》的启示
2018-01-29粟高燕
粟高燕
(台州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体育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一、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进入20世纪下半叶,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基础教育改革蓬勃开展。相应地,为了更好地配合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建构主义思想对基础教育的现实指导价值,反思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目前建构主义教师教育(Constructivist Teacher Education)正成为当今教师教育发展的主导范式,在欧美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实践。
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师培养培训的新模式[1]。这种新模式在教育理念、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相比与传统的教师教育是一个全面和彻底的改变,标志着教师教育模式的范式转型。其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发展观。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教师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包括:其一,教师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是“自我主导的专业发展”[2]117。“自我主导的专业发展”具有个体自主、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学自修的特征,强调教师在专业发展活动中的主动性,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和自主成长,同时也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自律性[2]117。教师对于专业的理解是以自身经验为基础不断地生成、建构出来的。任何外在的教育影响都必须经过主体的选择、加工和诠释。其二,教师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知识的解释者。教师只有把知识的底蕴与精神揭示出来,并赋予知识鲜活的时代意义,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才是自主建构的、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对知识的诠释,体现着教师的价值观和知识观。
(二)教师学习观。其一,强调教师学习者的学习主体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在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的互动中建构。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作为学习者,教师需要把他们的知识变成完全个人化的东西,用他们自己的生命来体验和反思,而不是他们自己之外的东西。教师是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认识能力的主体。其二,强调教师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性。教师的职业实践是在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交往对话中发生,教师是自己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其三,强调教师学习者学习环境的对话性。对话的基础是实现反思性学习,对话式学习是教师发展的根本途径。对话可以是与自己对话,也可以是与他人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中,与儿童的对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伙伴。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了解儿童的故事,就不可能深入到儿童的内心深处,有效地教导他们。对话作为一种动力,能维系教师与儿童的良好关系并增进对儿童的理解,帮助师生建立相互理解、平等交往的关系。其四,强调教师学习者学习的整体性。教师学习者的个体经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教师学习者应该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把知识与情境进行整合,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
(三)课程与教学观。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师教育的课程是以个体经验、实践取向、自主反思、主体间交往等为基础建构的协商性课程。协商式课程文化理念强调,课程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协商建构的教育经验;课程目的在于注重培养反思的态度与能力、基本的问题解决与个案研究能力,以激励教师学习者的主体性为根本旨趣;课程内容紧扣复杂的、不确定的教育情境,重视教师学习者的经验及社会生活;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注重基于教师实践知识的情景性、反思性及合作性的师生交往、对话过程。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反思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及探究性学习等形式。在教师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法、对话法、日记叙事法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方法。日记叙事法在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在于:“教师学习者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通过心灵的自由联想的形式,使个人的教育经验转化为具体的语言;用其批判性思维理解在其教育生活中起作用的原则和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学习者认识到观念形成的依据,并拓展新知识建构的连接点,形成多样性经验的自我。”[3]36-37
二、经典教育日记《劳拉日记:瑞吉欧教育展评》对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主要内容。《劳拉日记:瑞吉欧教育展评》(以下简称《劳拉日记》)是由美国著名学者Carolyn Pope Edwards(卡洛琳·波普·爱德华兹)、意大利学者Carlina Rinaldi(卡利那·里那第)合编的一部体现瑞吉欧教育理念的经典著作,译文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其英文版在世界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本小小的教育日记,却富有很大的教育哲理。这是一本解读经验型幼儿教师如何成长为专家型幼儿教师的经典案例之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这是一部适合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儿园一线教育工作者阅读的故事式学术著作。这本书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讲述该书产生的背景、过程及其对儿童、教师和家长的意义。“《劳拉日记》记录的是一个个简单的小故事,但它传递了早期教育的整体理念。它专门讲述了一个关于关系的故事。它也展示了教育日记的潜力,以及记录过程如何帮助儿童、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公众……教育日记令人回味无穷……激发了情感和思想火花,理所当然应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经典。”[4]30第二部分主要展示了关于幼儿劳拉在婴幼儿中心成长的10个经典故事。第三部分讲述了长大成人的劳拉与老师们一起重温教育日记的情形。劳拉带着儿子大卫及母亲欣然接受了邀请,并感觉十分幸福。此部分进一步向我们阐发了教育日记对儿童与教师的成长及家园(校)合作的意义。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各国专家学者对《劳拉日记》意义的评价。他们对10篇经典故事的专业分析和提问,使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其间的教育智慧,这对教师,尤其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二)《劳拉日记》对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作为教育日记的《劳拉日记》,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纵观全书内容,它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教育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了教师主体发展观。建构主义教师教育理念强调教师的发展是“自我主导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基于自身经验的主动发展过程,是知识的自主建构者。教师既要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又要有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2]117。撰写《劳拉日记》的两位老师分别是伊露西娅(Eluccia)和艾薇塔(Ivetta)。他们每天认真记录着劳拉的表现,分析劳拉行为表现背后的心理成长水平。两位老师正是在这样每日的记录与思考中,在与同伴的对话与交流中获得了专业成长。他们之后都发展为专家型教师,他们不仅通过出版论文论著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且成为幼儿教师的杰出培训者。
2、体现了教师学习观。与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所提倡的教师学习观一样,《劳拉日记》强调教师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两位幼儿教师伊露西娅(Eluccia)和艾薇塔(Ivetta),他们自觉撰写教育日记,主动地在经验中不断学习反思,他们自身的教育经验、知识基础是自身主动参与和反思的结果,这成为他们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他们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者与被改造者。同时,《劳拉日记》强调教师学习者学习的情境性与社会性。伊露西娅(Eluccia)和艾薇塔(Ivetta)每日获得的专业知识不是抽象的书本知识,而是在每日亲身经历的具体教育情境或问题中获得的情境性知识,由此获得的知识是有意义的,而且容易发生学习迁移。他们把日记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在老师们中间、老师与家长之间进行交流,研讨日记中的重要发现,最后在这基础上生成新的课程内容。《劳拉日记》也强调了教师学习者学习的整体性。《劳拉日记》中的两位教师,他们持之以恒地记录与反思着每日的重要发现,他们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而不是零碎的、片段的。而且在记录中他们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分析孩子的行为表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反思理性与实践理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3、体现了教师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强调教师教育课程应以广泛的社会生活、教育为背景,深度链接个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经验,追寻课程的生活意义。在建构主义教师教育领域,将课程理解为自传或传记文本是课程理解范式之一。教育日记可以成为自传或传记课程的内容来源及呈现形式,因为日记里有故事、有案例、有体验、有感悟、有反思、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与意义的过程,它强调教学的体验性、合作性及反思性。《劳拉日记》中的伊露西娅(Eluccia)和艾薇塔(Ivetta),他们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撰写教育日记本身就是他们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的最好方式,这是一种体现情境性、社会性与反思性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日记中,“反思”是手段与目标的有机统一。通过反思,这两位教师有效地促进了自身教育经验和知识的整合,以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整合。作为一项目标,反思已经成为两位教师极为重要的专业品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反思能力,而且形成了很好的反思习惯。日记撰写过程是一个自主性学习过程,一个探究性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合作性学习过程。《劳拉日记》是两位教师合作完成的日记,在合作中两位教师互相学习与启迪,实现了在合作中的探究与创造。《劳拉日记》尤其是让我们认识到了日记法在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在教育日记中描述经历的关键事件并反思自己的应对方式,总结解决思路或策略,进一步认识、理解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
三、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视域中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的教育日记
《劳拉日记》文中指出,教育日记不仅是当前和未来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载体,也是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这一工具在许多方面对教师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教师教育文化,即建构主义的教师教育文化。
《劳拉日记》作为经典的教育日记之一,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的诸多内涵,对当今我们进行学前教师教育,甚至整个教师教育都有着积极的启示——撰写与运用教育日记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日记有利于幼儿教师树立“儿童本位”的文化观。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是对儿童生活方式的一种专业关怀,是对儿童学习的一种专业探索与研究,体现的是一种“儿童需求至上”“儿童至上”的全新儿童文化观。教育日记成了儿童文化的思考方式,使每一个关于儿童的故事有了意义。“日记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它展现了对一个儿童特别的爱,以及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在儿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协调和记录儿童所取得的进步的重要性。”[4]73
长期以来,我国的儿童文化一直受到成人权利的压制,儿童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是儿童的主宰者与控制者。而《劳拉日记》体现的儿童观是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即“一切为了儿童”、“儿童优先”的儿童观。因此《劳拉日记》里的儿童,或者说在伊露西娅(Eluccia)和艾薇塔(Ivetta)两位教师笔下的儿童是神奇的儿童,他们拥有特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两位教师是倾听、了解、尊重儿童的教师,他们是儿童的倾听者、观察者和研究者,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他们精心呵护孩子的纯真和活泼的自然本性,他们坚信孩子的自我创造潜能。他们依靠自己的专业智慧,帮助孩子们全面展现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充满了自信和神奇。正如作者所说:“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获得了关注,孩子们也成为了‘爱的主体’。”[4]68
(二)教育日记可作为幼儿教师反思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培养教师的反思文化以及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反思文化建设过程中,教育日记是重要的工具。“写教育日记实际上是教师参与教育的过程,是反思教育的一个过程”,“写教育日记无疑有助于训练教育工作者的观察能力,就好像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在教学场景中每天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如果没有被捕捉并记录在日记中,就不会有意义和价值。”[4]8教育日记让教师获得了主动的、自觉的发展,改变了教师教育的方式,让教师不断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常常借助教育日记来回顾和分析教育过程,或者反思和讨论彼此感到困惑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将涉及到更多的专业反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思便成为教师教育实践中的一种习惯。《劳拉日记》对于中国教师反思文化建设颇具意义。“日记中一个宝贵的元素是,关注教师对于具体事实和生活经历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写日记过程中教师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正是这种反思将儿童的生活轶事转化成知识,并将知识转化成大家所共知的、具有逻辑关系的学问。”[9]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5]133《劳拉日记》的作者也提出:“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日记无疑能够提升他们的能力,教育者可以观察事件在何时何地发生,同时,他们还可以跟同事一起分析并自我反思事件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形式,既包括自己的行为也包括儿童的行为。教育日记也是与家长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跟家长一起阅读教育日记,并以儿童的经历为背景,共同分析儿童在其中的行为表现。”[4]19正是在这种感性和理性的交互性反思中,教育从“随意性”走向了“目的性”。
(三)教育日记可作为幼儿教师课程与教学文化建设的载体。实践建构主义课程文化,建构主义教师教育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灵活规划”和“倾听教学法”上。倾听是灵活规划的基础。倾听教学法指的是帮助教师学习者从他们的所作所为、经历和体验中寻找意义。正如卡利娜·里那第(Carlina Rinaldi,1998)在谈到幼儿教师培训课程时所说的:“课程既是明确的,又是不明确的,既是有结构、有组织的,又是开放的,课程更多的是基于灵活的策划,而不是死板的计划。”[6]76无论是“灵活规划”还是“倾听教学”都体现出今天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对教师学习者学习主体性的高度关注。而教育日记是帮助教师教育者实施这种课程文化的重要工具,是构建协商式课程的重要基础。“教育日记可以成为建构主义教师教育协商式课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更好的课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6]187
教育日记里的故事、案例、体验、感悟、交流、反思及自主建构理论可以成为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来源及呈现形式。倡导与指导教师撰写、分析及运用教育日记可以作为教师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体现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教学的情境性、社会性及反思性。
(四)教育日记可作为幼儿教师评价文化建设的载体。在建构主义教师教育中,教育日记与教育评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建设发展性评价文化的重要工具。发展性评价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评价,采用定性评价方法,注重过程导向和主体定位。教育日记使教师自主的学习具有了可见性,能成为工具来帮助教师分析和反思自身先前的经历。“它可以被看作是重访、重新构建、解读和重新解读,是决策的基础”[6]78。教师学习者运用文字、视频和照片等视觉记录材料,与儿童、家长一起审察活动过程,为教师和家长评价儿童提供实证依据。教育日记不是一个测量工具。测量的目的是获得准确的量化结果,但记录的重点是显示并研究“学习的痕迹”,而不是标准化的测量。教师利用教育日记,帮助自己建构更深刻的对教研活动的理解,帮助自己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教育日记提供了一种发展性评价方式,赋予了学习过程以意义与价值。
(五)教育日记可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载体。建构主义教师教育强调教师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及合作性学习,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教育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由教师教育者、教师学习者及家长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特别是教师学习者之间、教师学习者与家长之间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劳拉日记,是一部记录了一种关系的传记,或者更确切地说,它记录了多种关系。”[4]3教育日记则是推进这个学习共同体的重要工具,通过教师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以及教师学习者与家长合作撰写教育日记,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不仅提高教师学习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及文化素质。
首先,教育日记提高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学习。教育日记使家长更加信任教师。对于父母来说,教育日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子女亲近的机会,父母可以通过教育工作者的眼睛来观察研究他们的孩子,教育者的描述更加不带有主观色彩,有时也更加客观和细腻。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不在家时的情况。给家庭一个记录孩子生活的教育日记,在年末和孩子离校时,教师可以将该教育日记完整地交给家庭。教育日记极大地提高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成为维系教师与家长友好合作、相互学习的重要感情纽带。同时,教育日记也促进了家长育儿水平的提高。由于教育日记,教师与家长日常谈话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因为家长和老师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育日记可以每天被家长带回家中阅读,家长被鼓励或被要求在教育日记上写一些注解或者评论[4]8。通过对教育日记的共同评阅,家长、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科学地共同教育孩子。
其次,教育日记拓展了教师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空间。教师学习者通过撰写的教育日记与同行交流,或者与同行合作撰写教育日记,这两种方式都有利于教师学习者彼此的合作交流学习。
再者,教育日记也是联结教师教育者与教师学习者的重要纽带。教师教育者通过阅读教师学习者的教育日记,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学习者的教育思想观念,发现教师学习者的教育困惑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师学习者的专业成长。同时,教师学习者的教育日记也可以帮助教师教育者更好地了解教育实践,更好地了解教师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及发展需要,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成长。教师教育者与教师学习者凭借教育日记这种方式或工具可以实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