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基础教育指导理论发出“中国声音”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74期
关键词:阶段道德理论

近几十年来,在西方教育界一直流传着所谓的“中国学习者悖论”,按照西方的观点,中国的教学属于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起着支配作用,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在学习方面给人的印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停留在记忆、模仿、练习、考试等等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层面,还有许多机械训练。但是,相关的研究如国际性的教育测试却又清楚地表明,中国学生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凭借这样简陋的学习方法却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学习效果,实在令西方人不能理解。因而,我们必须从理论层面对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指导理论进行厘清,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不妨首先讨论在教学方面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指导理论。

一、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其中包括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对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之间的区别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意义接受学习的准则和条件。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这两种学习模式各有自己的理论依据,它们分别适合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一般的结论是学生的学习应该以接受学习(尤其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以发现学习为辅;即使是机械学习,在某门学科早期的学习中少量存在也是需要的。那种把接受学习等同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看作是意义学习的同义词是缺乏依据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新旧知识之间是否建立了联系,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旧知识也得到了修饰从而获得了新的意义。这样的结论正是认真研究了西方“进步的教育”“新教育运动”失败的教训后得出的。我国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是符合“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导,注意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因此,我国课堂教学的现状短期内不可能也不需要有根本改变,改革的重点应该在新知的学习开始时,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恰当开展合作交流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学会学习。而且,我们还应看到,正是由于西方教育采用过度的发现学习,又不注意进行适当练习,才导致他们的学生学业成绩两极分化相当严重,教学质量不够稳定。

这样的结论已经得到了新修订的新课标的支持,如现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肯定了接受学习的作用,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这里的“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学习方式,当然是接受式教学了。而且,在该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进一步明确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等方式”。因为,我们不能看到学生静静地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就是在机械地被动地学习,实际上此时学生头脑里的脑电波是在紧张频繁地活动着的,当今现代化先进的仪器已经可以清楚地测量出来了,这充分说明学生此时是在积极思考的。

二、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从各种教育心理理论流派中汲取所需要的成分。他区分了不同条件、不同类型的学习,通过描述八个学习层次来研究学生理智技能的累积方式,这八个学习层次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学习、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后四类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加涅的累积学习原理还指出:人类的学习是由低级到高级累积性的,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性学习上的,每一类学习都是以前面类型的学习为基础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基础性的知识学习对学生形成“高级规则或问题解决(即创造)”的重要性。我国的教学比较注重“双基”的教学,注重从简单的基本的知识教学做起,对知识的教学抓细抓实,依此逐步实现学生高级规则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理由就在于此。

三、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布卢姆早期注重教育目标的分类研究,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一部公认的、有影响力的著作,为观察、分析学习活动和进行评价提供了一个框架,这个目标分类已经进行了数次修订。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是要解释学校学习中个别差异,并确定改变这类差异的方法。该理论对认知领域学习中的信息反馈分析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做好教学的反馈和评价、转化后进学生等工作的重要指导理论。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四个要素是:线索、参与、强化和反馈—纠正。这四个要素与教学的一般过程紧密联系。显然,我国基础教育新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复习旧知、教学新课、巩固小结、课堂作业”与掌握学习的要素是存在明显关联的,这样的四个要素与教学的一般过程紧密联系。这里的“反馈—纠正”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地采用练习进行评价,这些练习往往就被大家认为是考试,这样的练习多了,我们的教育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应试教育”。其实,这里面存在着一定误解,因为这样的练习绝大部分是形成性评价,布卢姆认为,不应该给形成性测验批分数或等第,只需要标出掌握或没有掌握即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或等级,而是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如此看来,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大部分所谓“考试”,只是知识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考试,由此说我国的基础教育就是应试教育,也是值得商榷的。

四、布鲁纳等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以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及皮亚杰结构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是它形成的标志。布鲁纳认为,知识是有结构的,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的公理和普遍性的主题。学科的结构不是只有单一的模式,故可重组为各种特殊的结构。因此,我国基础教育的教材编写和教学都比较注重知识的结构和基本原理,注意帮助学生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其中的道理就在于此。

在课堂教学的结构方面,我国基础教育新授课堂较多地采用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或者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必要的改造。其教学过程主要强调按照五个环节展开教学: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个教学法对我国的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有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弊端,新课改以来一度遭到广泛的批评,但也非一无是处,即使是现在,仍然在一些基础教育的课堂中有广泛的应用。该结构之所以得到我国基础教育界的广泛应用,是因为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符合学生知识学习的认知规律,由于知识学习一般都需要经历习得、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而凯洛夫“五环节教学法”就正好与之存在明显的关联,是与学生知识学习的阶段相吻合的,所以,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得到了长期广泛的使用。

在学生的德育方面,主要符合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主张对下一代的教育进行严格要求。

科尔伯格是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提出人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主要内容是:一是前习俗道德水平。第一阶段是为避免惩罚而服从。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人们行事应该讲道德,因为如果他们不讲道德,就会受到惩罚。这是人类道德发展的最低水平。第二阶段是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这种倾向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心态,是一种原始的合作和与他人互换的价值观。二是习俗道德水平。第三阶段是寻求认可的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依据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这是一种社会从众的心态,即大家认可的就是对的,大家反对的就是错的。第四阶段是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这种倾向是一种信守法律权威、重视社会秩序的心理取向。三是后习俗道德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强调,道德是对他人权力的尊重,民主协议乃是法律的基础。第六阶段是普通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即道德是以抽象的原则来定义的。只有少数人曾经达到第六阶段,与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应该是前两个水平的四个阶段。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中小学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主要处于“前习俗道德期和习俗道德期”,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模仿”和“他律”的倾向,外部环境有时对他们的行为能够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注意用榜样引领和恰当的“规范”要求学生,就能帮助他们较顺利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工作中注重榜样的引领,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注意维护师道尊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比较严格,我国中小学普遍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符合这样的德育理论的。

从以上的简析可以看出,西方教育界流传的“中国学习者悖论”是对我国教育教学活动的误解后产生的谬论。由此,我国的基础教育界应该从过分崇拜西方教育理论的桎梏中走出来,引导广大教师珍惜自己的教学经验,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和理论,走自己的道路,不应片面地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教育,不应片面地用西方的教育理论否定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在世界教育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的教育智慧,确立我国教育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应该包括中国基础教育的觉醒和振兴。

猜你喜欢

阶段道德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神秘的混沌理论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