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知识推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学校教育场境中知识管理的内涵意蕴与实践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74期
关键词:教研学科学校

学校与知识有着天然的关系。在学校教育场境中,知识需要管理吗?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主阵地,应该把知识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部分。让学校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创造知识的沃土。但是时下的学校管理鲜有把“知识管理学校”“创造知识型学校”作为教育视点。作为学校管理者,提出“把知识推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就是要把正确的知识在正确的时间推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并在学校这个教育场境中做出积极思考和实践,回应教育应有的实践关切。

一、学校管理中对知识管理的漠视

1.制度化的崇拜导致学校管理中依靠标准化建设。

学校的制度是用来约束人和激励人的,对学校来说,由于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不够,热衷于制度的标准化建设,认为只有制度化的管理才是科学的管理,忽视了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本身也是学习者。加之当前对学校的考核中没有知识管理这个指标,致使学校管理过度依赖制度管理。

2.行政化的推动致使学校管理中相信人际化管理。

学校作为一种最常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组织形态,强调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制度,严格按照组织结构运转,缺乏畅通的交流渠道。僵化的组织结构显然已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也不利于知识的交流和应用,影响了知识管理在学校中的应用。

3.交流的缺失致使学校管理中存在封闭孤立现象。

知识是无形的东西,知识的交流更多的应该是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多种形式的传递和分享,而不应仅仅停留在文本形式上。学校硬件设施越来越好,却忽视了教师之间思想的交流,教师群体处于封闭化状态,个体之间有孤立现象。所谓的无纸化办公使得学校知识管理仅着眼于信息化使用。

4.个性化的不足致使知识管理处于静态零散收集层面。

学科管理中对于教师个性化管理认识不足,教师实践性知识零散、分散存在,共享不足。知识管理停留在教育教学科研资料的收集、信息化的运用上,共性管理有余,个性管理不足。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内涵特点

(一)学校知识管理的内涵定位

学校需要知识管理。学校知识管理的定位是在学校组织中建构一个知识系统,让学校中的信息与知识实现分享、整合、更新。通过知识管理使学校能体现校本管理的精神,显现知识文化的特点,为实践和提升学校管理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两种范式

知识可分为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两大类。缄默知识包括技能知识(Know-how)、人为知识(Know-who),显性知识包括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缄默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言传的知识,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而显性知识是能够言明的、系统化的正式和规范的知识。

据此,学校知识管理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管理范式:缄默知识管理范式和显性知识管理范式。一种是通过缄默知识的分享来创造条件,从而促使新知识的产生。而另一种范式是通过对显性知识的获取、选择和运用来实现知识分享。

(三)学校知识管理的特点

1.资源的重建性——体现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性化管理。

“以人为本”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创造价值的核心。在学校的管理中,要提倡“人是知识的重要载体”的理念,要让教师认识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有尊严。教师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可以最大限度地生成出实践性的知识。学校知识管理就是要把学校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这样可以大大增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成就教师的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2.人际的互动性——体现人人参与的新领导方式。

知识管理给学校带来了新的领导方式,即让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学校的领导中去。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需不断进行学习,以身示范,发挥其“感召力”。例如,以建言献策、做见习校长等形式,体现人人参与学校事务的职责。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我跟校长说句悄悄话”的活动,通过每周教师例会上的“值周校长分享”栏目,引导教师用管理的视角关注工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伴,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翁。

3.激励的向心性——体现学校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学校不能仅仅是教师工作的场所,更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文化的认同、情感的力量、精神的激励,都能促进教师更好地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扁平化管理、级部重心下移、赢在中层是推进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级部管理践行“五心工作法”:对学校有忠心、对级部有公心、对教师有诚心、对学习有热心、对工作有慧心。实行“管理重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的“低重心管理”思路,更多地放权给级部,减少冗杂的机构,减少刚性的制度,减少事务性工作,减少工作流程的阻力,减少单一的评价。

4.知识的共享性——体现交流互动的学习型组织。

学校知识管理必须依靠新的组织文化氛围。人是学校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同时也是最难控制的资源。学校不能只用已有的知识来管理学校,而是要从道德化、权力化思维中解脱出来,不断生成新的特有知识,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创造出远远大于个体知识之和的价值。学校建立学习交流制度:教师成长对话、组内交流“周反馈”制,级部学习“月反思”制,师生共读“月报表”制,“社会大课堂”月运行制,逐步形成以“共享有效”为标识的学习型组织特色。

三、学校知识管理的实践路径

1.建立隐性知识档案——让隐性知识显性化。

(1)建立教学案例库——分享教学智慧

学校建设的精品案例库,包括传统的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实践与反思、教材分析、微型课例、视频说课、录像课点播等,是年轻教师入门学习的样本,可学、可用。建立精品案例库,定期进行优秀案例评选,给点播转用率高的主讲教师予以表彰。

(2)建立教学反思阁——彰显知识特点

教师要进行批判性思考,深刻概括个性化知识和实践性技能,清晰地表达,使个性化知识的传播成为可能。通过撰写反思札记和生活叙述等,让教师了解自身专业发展脉络,形成教学特点。“我的教学我作主”“教学观点我提出”活动可以让教师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反思阁,而学习理论又可以让教师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读书库。

(3)建立教学课件库——提供教学支持

学校课件库的建设包含各个学科课程相应课件的建设,要求各学科及时上传到学科网站,同时实行“替换法”建设,及时淘汰过时资源,沉淀最好的资源到平台,形成“优质资源汇聚中心”,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引领学科建设——建立学术型的知识主管。

一所学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学术深厚、领导才能出色的学科带头人,即学术型的知识主管。“知识主管”在学科建设与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一名出色的知识主管应该引领学科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并引领学科成员进行科研创新,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学科教研领头人作为教学型知识主管,要求其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中有一定的话语权,用以指导学科教学工作。成立多学科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学校资深骨干教师领衔,从不同维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3.激发组织活力——建立三位一体管理组织。

激发组织活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组织方式,包括学科研修小组、教师发展共同体和教师自组织。三种不同形式的管理组织实行自主学习与团队研修相结合的学习机制,教师通过相互配合,协同创新,激活成长的动能。学校倡导每个教师都要发展,推出人才培养工程,分年龄、分层次、分梯队,打造一支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厚实的专业素养、独特的教学艺术、较强的科研能力、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

4.改进组织生态——建设知识资源管理网络。

(1)构建成长型的激励体

构建成长型激励体,需要把备课组建设作为教研教改的一个切入点,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研修形式积极开展全员培训活动,推进常态教研。建立“伙伴学习群”,遵循“课程、课堂、课题”一体联动,“教育、教学、服务”一体育人,“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发展。实施“弹性备课制”,推行单双周教研制度,单周为校级大教研,双周为各年级组小教研,以主题式研究为形式,提倡“同课异构、一课连上、同构异教”下的“真”研究,抓剖析,求实效。集体备课倡导教师间的专业切磋、经验共享,以“伙伴互助”“青蓝工程”“教师论坛”等形式为教师的相互交流学习搭建平台。

(2)建设支持型的教育场

如推行“课堂教学效益月”的研修活动,1~3年的新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沙龙引领,撰写反思,在课堂磨砺中滋养底气,在教学反思中见证成长。4~8年的胜任型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通过磨课赛课、主持论坛,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创意,在互动交流中挥洒灵气,在教学实践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与努力方向。8年以上的教师推到更大的舞台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个人特色分享。

(3)形成共享型的文化带

学校要努力构建三种文化:一是相互成全文化。每一位教师都是最重要的,都需要相互成全、共同成长。二是相互学习文化。学校应该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三是互相创新文化。学校要允许并鼓励不同意见、不同思想、不同行为的合理存在,为创新教师实践性知识提供可能。

猜你喜欢

教研学科学校
【学科新书导览】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超学科”来啦
学校推介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