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召唤 新学校的应答
2018-01-29
《江苏教育》有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教育宣传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推动学校教育进入新阶段。为此,《江苏教育》总有重大话题策划,显得大气、智慧,具有强烈的召唤性、鲜明的引领性。重大话题就是重大的价值主题;强烈的召唤性,即是核心价值的追求;鲜明的引领性,即是改革方向的引领。完全可以这么评说:《江苏教育》总是在不同阶段举起教育改革的旗帜。
这期的独家策划,“新时代·新学校”同样是面旗帜,值得关注。
一、请关注“策划人语”:话题的价值立意
策划人语,字面意思很明晰,即策划者要说的话,或是话题策划的意图,或是话题涵义的阐释,或是方向的端正,或是某些建议、提醒。假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主题价值立意的确立与指引。“新时代·新学校”正是由这一话题引出了价值主题。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面临着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教育应当为新时代的发展服务。二是新时代的新挑战,必然带来学校新发展,新学校、新教育必须积极回应新时代的新要求,要有新作为,有新作为的学校才有可能成为新学校。三是新时代的新学校,究竟应当有什么样的新作为,不同的学校应当有不同的切入口,不同的突破点,切入口、突破点实际上是新的生长点。新学校不是同质化的,而是和而不同的,形成丰富多彩的状态和格局。
这些意思在该期的策划人语中都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新时代确立了教育价值选择的新坐标系”,“呈现身处新时代的校长们的新构思和新战略”,“不仅要关注教育的未来,更要关注时代的未来”,“我们在专注教育内部变革的同时,要有更宽的时代视野和格局,要找准基础教育时代坐标系的新定位”,“一所有担当的学校应当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浪尖,我们的教育应该走向何方?学校办学如何创新突围?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教师和学生?值得每一位教育人深思。”仔细阅读,深入领会,您一定会有新的感悟,一股改革的浪潮与美好的愿景一定会涌上心头。
二、请关注新学校的新作为:校本的价值追求、价值生长点
新时代不是突然而至的,可以说,新时代的边界既是清晰的又是“模糊”的。可见,新与“美”之间不能阻隔,不能割裂,而应衔接、过渡、延续。但是,总得有一个变迁点,进而成为一个跃升点。变迁、跃升点在哪儿呢?六所学校从整体上作了回答,连在一起,便绘成了“新时代·新学校”的图景。图景需要编织,编织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将新学校定义为推进“适切教育”的学校。他们长期以来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让每个孩子在适切的教育生态中滋养成功”为目标,运用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切合学生素质发展的起点,以学生多元发展为方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显然,这是对发展素质教育的坚守,只有在素质教育之路上,以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本遵循,才能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适切的教育是新学校的作为,说不上什么“新”,却是教育的本义与真谛。可见,所谓新学校是对教育本质的追寻与追求,虽无“新”可言,却是在深层次上应答新时代的重大挑战,极富深意。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一中一小,一南一北,却有同样的“新”作为,那就是对审美教育的新追求。南菁高中认真思考教育生活中人的发展需要,审视应试教育弊端,不断叩问教育本质,形成“办关注师生生命幸福的教育”的办学主张,杨培明校长认为“幸福是一种生命主体的价值得以自由实现的人生状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自由实现时的主体生存状态”。这样的人生状态、主体生存状态是审美状态,是美学精神在人身上的折射与体现,他们的新作为是“新时代教育追求的审美表达”——“新时代·新学校”要进入审美境界。通州实小对新时代、新教育、新学校的认知与表达,其主旨是明晰的,价值愿景、价值追求是鲜明的,其“新”显而易见。美是世界的最高价值,文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美,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世界变得更美。“新时代·新学校”的审美方式已经初步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长期以来十分重视、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奉行学科育人的同时,坚信劳动育人的理念,使之成为信念。太湖边的“绿野村”成了劳动的世界,成为教育的一颗明珠。葛戴丹书记告诉我们:时代新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少不了劳动的理想、劳动的本领、劳动的担当。
三、请关注新学校的新举措:寻找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
新学校是创造未来的,一如未来不是我们到达的地方,恰是我们创造的过程。有新举措才会有真正的新作为。无论是新作为,还是新举措,都关涉经验与理性。加强学校管理,不能忽略经验,经验让我们成熟,让我们走向成功。但经验性生存可能会偏离专业,在经验的基础上走向理性思考,走向理性引领下的管理改革才会寻找到规律,走在规律之路上。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在这方面非常突出。林虹校长带领全校教师深入研究,进行“智慧评测支持学习的生态因子的应用研究”,用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工作,尤其是运用“儿童发展的生态学”来设计教育实验。他们从儿童气质类型、亲子关系类型、班主任领导风格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测评,进而形成了支持儿童学习的生态与校本策略。中央路小学的研究体现了专业性、科学性,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上下功夫,其专业品质和研究水平是新时代新学校所需要的,具有前瞻性。
学校管理将呈现什么样的走向?这也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简约管理”的设想,并践行“少即多”的理念,形成学校管理的一种思想方法。这是一种很有见地的研究与实践。杨志冲校长认为:管理改革的深处是思维方式与校内制度创新,这是改革的新生长点。
以上六所学校只是一些典型案例。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相信新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探索育人的实现方式,一定会呈现新时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