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困局及对策研究
2018-01-29冯建辉
冯建辉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困局及对策研究
冯建辉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0)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存在困局,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未确立、活动工作机制不健全、活动的时间、地点、经费无保障、体育师资不足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者应提升对体育工作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切实做好包括体育机构的设立、体育工作机制的健全及体育工作保障机制建构等内容的顶层设计;体育工作执行者应全力抓好体育课教学改革、体育文化氛围营造、课外体育活动模式创新、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与考评等环节,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整体水平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困局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在综合指标体系中,最基本的是身体素质,它是其他素质和能力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究竟如何?据教育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及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部门发布的《2014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1]。笔者对本地几所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调研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国家大力倡导的“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并不理想,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未得到实现。本文列举了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诸多困局,分析了困局产生的原因,并从顶层设计和具体操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研究对破解制约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瓶颈、卓有成效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指导。
1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困局
1.1 体育工作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基础性战略地位未能真正确立
国家层面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保证这一方针得到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许多关于学校体育工作法律、法规和文件。为切实增强大学生体质,2006年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起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对各级各类学校提高对体育工作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体育工作在一些学校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时处于边缘化状态。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争示范、争骨干、创优质、建双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都受到高度重视。相比之下,作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基础的体育工作不同程度地受到冷落,突出表现为作为高素质人才基础的身体素质要求在校级人才培养方案及学校的发展规划中体现不明确,其重要战略地位未突显。
1.2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运行机制不畅通
阳光体育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运动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014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对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提出了具体要求。真正落实标准要求,学校应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目前在高职院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谁组织、谁管理、谁考核”的困惑,体育教学单位、学生管理部门、各院(系)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都负有一定的责任,但独立承担这一任务又各有难处。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由学校出台一个校级层面的《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从宏观上对课外活动开展的组织机构、活动原则、活动时间、活动数量、活动要求等进行规定,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组织由学生所在院(系)确定,体育部和学生管理部门进行指导和协调。为完成学校《方案》要求的活动数量,有时院(系)课外活动的安排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无序和随意,课外体育锻炼的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大打折扣,难以吸引学生。
1.3 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场地和经费无保障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学制短,实习实训任务重,因此课时普遍排得满,有的学校下午七八节课,甚至中午、晚上都排上课程,这些都挤占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阳光体育活动规定的每周至少3次、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根本无法保障。其次,高职院校由于受办学实力的影响,许多院校活动场地不能保证,活动场地功能单一,面积不足。室内运动场馆缺失,许多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无法正常开展。再次,在学校办学经费的统筹安排过程中,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实习实训、招生、创新创业教育这些建设优质、骨干的硬指标占据了绝对的比重,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经费则被挤占,活动效果难以保证。
1.4 现有体育师资无法满足课外活动的开展需求
高职院校体育师资普遍不足。据调查,本地4所高职院校,其中3所为万人规模,专任体育教师最多的为18人,少的不足10人,在生师比上与国家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体育教师承担着繁重的体育课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单位很难抽出足够的师资进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系统组织和指导。此外,现有体育教师的专业领域有限,从事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如篮、足、排球、乒、羽、武术、田径的较多,相反,现在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兴项目,如冰雪、轮滑、攀岩、跑酷、体育舞蹈、街舞、瑜伽、花样跳绳等师资缺乏,制约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选择性和积极性,成为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2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困局原因分析
2.1 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高职院校过分注重学生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而忽视体育工作特别课外体育活动的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在激发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2 体育工作开展的机制不健全
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相对统一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目标责任、会议与通报、督检和奖励等相关制度尚未实质建立,沟通协作、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尚未充分运行。
2.3 检查考核的弱化和缺失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指出“评价体系缺失是学校体育工作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导致学生群体对参加体育课和增强体育锻炼集体忽视”[2],这种缺失表现在两个层次:首先是上级检查督导层面,国家对高等院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制定了相关的条例和标准,但对这些条例和标准的执行情况,国家或省级主管部门的检查不到位,往往是听取汇报、实地考察之后,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要求整改,而对达不到条例和标准要求的院校基本未进行必要的惩戒,致使某些院校体育工作始终得不到领导层应有的重视,某些短板始终没有改善;其次是学校层面,对体育工作缺乏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体育工作的开展未纳入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考评范围,在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过程中未予体现。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把关不严,测试不及格仍能顺利毕业,甚至还可以获得各种奖励和表彰,更加剧了学生对加强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的忽视程度,成为他们缺席课外体育活动的又一诱因。
3 破解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困局的对策
3.1 加强顶层设计,实施“一把手”工程
南开创办者、中国奥委会创始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提出“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南开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始终秉承着重视体育道德与体育精神培养的教育理念,为国内培养了无数英才。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把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涌现出伏明霞、胡凯等一批杰出的体育人才。因此,作为现代高校的领导者,应进一步更新人才观,强化体育育人认知,切实把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给予充分体现。认真做好调研决策,应在体育工作的规划、工作机构的完善、工作机制的健全、人财物的保障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给予强力支持,做好全校体育工作的顶层设计。而作为直接从事体育工作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主动、及时向学校主管和主要领导汇报、沟通、反馈,为学校顶层设计提供一手资料和科学决策的依据。只有具备了顶层设计的政策支持和运行保障,课外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才能成为现实。
3.2 深化体育课改革,发挥体育课对课外活动的引领
体育课是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如果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势必会吸引他们追求对课上知识和技能的延伸,在课余时间去关注和练习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这样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大大提升,锻炼效果就会更加显著。目前体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归纳起来,现阶段体育教学形式有教学班教学、选项课教学、通识课教学、俱乐部教学、分层次教学等多种形式[3],这是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有益探索。
3.3 举办重要的体育赛事和活动,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
重大的体育赛事和活动,一段时期内会成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和广大师生关注参与的热点,形成学校特有的体育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对广大学生投身课外体育活动也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校运动会的召开、体育文化节的举办、校级篮足排乒羽等球类及其他单项赛事的举办等,都能唤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潮。构建这些赛事和活动的长效机制,凝聚于其中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能对学生产生更深的触动,激发他们走上运动场,展现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形成校园美丽的体育文化风景。
3.4 组建形式多样的体育俱乐部,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分类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光有兴趣没有提升,该项运动的魅力也会减弱。学校的体育工作部门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成立专项俱乐部,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将对某项运动有共同爱好的师生吸收进来,通过指导、交流、切磋,共同提升运动技能。通过对外的交流比赛、展演扩大影响,加入俱乐部的师生找到归属感,进一步提升对该项运动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吸引外围人群加入,不断扩大该项运动在校园和社会的影响力,打造校园体育文化品牌。笔者所在学校成立的篮球和乒乓球俱乐部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加这两项运动,并带动了其他活动的开展。
3.5 为了学生体质提升,适当采用“强制体育”机制
现在高校学生体质整体堪忧。在每年上报教育部网站的数据中,很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都在90%以上,这恐怕掺了很大水分。受学业压力、沉迷网络及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在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并不很高,造成了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水平下降。而那些不愿锻炼的人,总会给自己找许多的借口,“惰性、逃避劳累和痛苦是人类的天性,缺乏强制性的锻炼,效能必然越来越低”[4]。因此,真正促成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水平提升,光靠他们的自觉参与明显不行,学校有必要采取一些“强制性”手段。首先,在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出量的要求,并由学生管理部门和院(系)进行严格的考核,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取消奖学金和评先评优资格,完成情况不好的院系在单位或部门考核中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其次,认真执行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严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关,将大学生体质健康报告放入学生档案,对毕业前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的按肄业处理,以此倒逼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走向运动场,加强锻炼,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4 结论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身体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基础。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课外活动开展不理想,身体素质下降的局面,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者应坚决贯彻国家对体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不断提升对体育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把开展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上升到人才培养体系基础的战略高度,切实做好包括体育机构的设立、体育工作机制的健全及体育工作保障机制建构等内容的顶层设计;作为体育工作的执行者则要围绕国家“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全力抓好体育课教学改革、体育文化氛围营造、课外体育活动模式创新、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与考评等环节,努力提高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
[1] 刘荣华,王丽娟,等.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问题与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7,(9):118-122.
[2] 赵芳,黎晓萍,黄礼娟,等.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1): 35-39.
[3] 尚玢.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状况影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9(4):97-99.
[4] 项丽敏.我国学校实施“强制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2):115-120.
Predicam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ENG Jian-hu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ngsh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re is a predicament in carrying out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due to its poor position in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improper working mechanism and lack of time, places, funds and teacher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school leaders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top-level design is necessary to chart its working and assurance mechanism. The PE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atmosphere, innovation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model and relevant i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predicament
G642.0
A
1009-9115(2018)06-0131-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8.06.029
2018-07-28
2018-08-01
冯建辉(1967-),男,河北唐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
(责任编辑、校对:何胜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