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历史下的人性书写
——论阿耐的《大江东去》
2018-01-29,
,
(1.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2.山西大同大学 文学院, 山西 大同 037009)
2009年,职业经济人、网络畅销作家阿耐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同年获得了中宣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以网络小说首次跻身国家级文艺奖项的殊荣使得这部小说在当时轰动一时。从晋江原创网的首发至今,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这部小说在豆瓣、知乎等网站一直呼声很高,但其中的专业性评论还比较少。笔者认为,《大江东去》具有现实性的眼光,它以中国改革开放后二十年的经济发展为线索,通过几个主要人物的奋斗史,真实而细致地讲述了期间经济、政治、人心等的变化,在网络小说的类型化和站位方面独具特色,在人物的塑造上也表现出一定的深度,也是网络小说向传统小说看齐的一个极好的例证。
一、经济发展历史的再现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十几年以来,产生的‘类型文’的丰富性是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1]11与一般读者熟悉的言情、玄幻、盗墓等类型相比,《大江东去》在题材的选择上无疑具有相当的独特性。这部长达一百五十多万字的小说,立足于经济视角,对1978—1998年二十年间中国经济领域的变革、政治生活的变化和民众精神面貌的改变等方面作了再现式的描绘,堪称是了解中国经济变化的一部大书。
(一)四类经济模式的真实摹写
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看,注目于经济,通过经济活动、经济发展来展现社会进程的小说是非常有限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般会提到以茅盾为首的“社会剖析派”作家群和香港财经作家梁凤仪。经济题材小说创作的匮乏主要原因是受限于作家自身的经历与识见。有论者提到:“只要留意一下日本经济小说的‘作者介绍’,便可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作家都有过在经济领域工作的经历,并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2]242在这方面,《大江东去》的作者阿耐有着天然的优势:她的本业就是职业经纪人。多年职业的浸淫,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熟识,都直接触动着她写作的欲望。
在谈到《大江东去》的创作缘起时,阿耐说到:“我写小说,是我要说,我想说,说说我经历那么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感。”[3]将亲见亲历表现出来,阿耐没有仿照一般的经济小说或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由人物勾连起经济方面的各项事项(如《子夜》);或以人物的情感为核心,采取“经济+情感”的模式(如梁凤仪的财经类小说)等通常的写法,而是雄心勃勃地要展现过往二十年中国各类经济体制的发展历史。她说:“在想写的最初阶段里,脑子里就已经设定了四个主角,宋运辉来自大型国营企业,雷东宝是村办企业的带头人,杨巡从走南闯北的货郎发展为私营企业主,梁思申海归创业。任何一个企图写作反映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文章的人,都不会忽略这四种典型经济体。人物设定后,便是人物关系的组合,从姻亲关系到邻里关系的发展和互动,组成一篇长长的小说。”[3]
巴尔扎克说过,小说是民族的秘史。在《大江东去》中,作者通过四个主要人物的设置,通过讲述每个人物所倚靠的经济模式在二十年间的发展和期间经历的各种曲折,真实而深入地为读者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人心的发展变化,称得上是一部生动深刻的经济发展史。
国有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就以其重要性和复杂性一直居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地位。《大江东去》正是以小说笔法真实地再现了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之路,对发展路途中的各个问题做了一定的展示。宋运辉是“文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大学毕业后,1982年进入了大型国有企业金州总厂。他到厂报到的第一天“早上揣着一颗跳跃的心出门,至晚上理性基本破灭”。[4]127改革的春风还远没有吹到这大型国有企业,水书记和费厂长之间的政治斗争使得工厂的效益消磨在内耗中,连刚入厂的宋运辉也被站了队。于是,他在水书记的特殊关照下,从基层车间做起,凭借自己刻苦研读掌握的先进技术和如拼命三郎般的苦干巧干精神,很快在总厂的技术革新换代中脱颖而出,年纪轻轻就全权负责新车间的技术改造问题,一直做到了南海厂厂长的位置。宋运辉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他所经营其间的大型国有企业在新时代下的发展:金州总厂是生产国家战略物资的重点企业,作为一个有较长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家的统一调配下,已然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在这个王国中,等级分明,内部权力斗争激烈。改革开放刚开始时,虽有挖潜、革新、改造的任务,但动力不足、人才缺乏。宋运辉在水书记的运筹中客观上充当了水书记的棋子,但是也完成了外方先进设备的引进,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到了1985年,大中型国有企业可以申请对外经营自主权,使产品质量具有国际竞争力,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1986年,部分经济已经搞活。大型国企的统购销也出现了松动,工厂里搞销售的头脑灵活的以虞山卿为代表的一些人开始走在富裕的道路上。面对这一切,主人公宋运辉也有过动摇、茫然的时刻,但他更多的是用知识来武装、安慰自己,投身到最热爱的技术改造中。之后,他在新一轮的权力斗争中,运用结派、装病等手段,与新上任的闵厂长达成了共识,成功地脱离了金州,到南海去开拓新天地,建设起现代企业,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在宋运辉的大厂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国营企业在改革中举步维艰,看到了政企分离的湿布粘身,看到了家族裙带的层层缠绕,也看到了企业在改制重组中工人的下岗安置等各种问题。除了国营大企业的故事外,作家还讲了以雷东宝为代表的村办集体企业如何在政策的规划下艰难地发展成长,以杨巡为代表的个体企业的各种沉浮,以梁思申为代表的外资如何进入中国经济各领域的故事。
作家讲这四类经济模式在二十年间的发展,有大胆的试水、勇敢的突破;有暂时的犹疑、无措的摇摆;有遍地荆棘的重生;有歧路难归的扼腕。所有这一切都是改革、发展必经的道路。从创作心理看,作家对笔下主人公或成功或失败没有作主观的褒贬,基本上是冷静、客观地讲述每个人物的事业进展和心路发展,期间也不乏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严肃批判,是在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态度的烛照下对历史的真实书写。
网络文学研究专家邵燕君指出:“网络文学应该不断直面现实。优秀的网络文学首先需要反映时代精神,这是文学的普遍规律。其次它要有饱满的时代信息,需要反映这个时代下人们观念的变化。”[5]《大江东去》在选材、构思、主题的设定上是符合这样的要求的。这部小说最初于2009年在晋江文学网上连载,其对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的关注,对时代变化的感知远远超越了当时流行的以玄幻、穿越等为题材的网络小说。仅仅从站位、立意、时代感等方面就在网络小说中脱颖而出,与传统的“纸质文学”不分轩轾,其获奖自然在情理之中。
(二)编年体式的结构
小说是讲故事的,故事是小说的材质,作家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材质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上,从而建构出小说空间。因此,各种材质的安排、各个环节的连接在长篇小说中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文学结构成为进入世界文学的重要元素。我们看到,凡是经典作品,在结构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创制。《大江东去》中故事时间跨度二十年,作品中四个主人公所代表的四种经济体制的发展必然不是单质的,要涉及政治、国内外金融等等;同时在每个主人公身边聚集了大量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多样的人物如何有效地统一呈现出来,这对作家的结构功力是巨大的考验。
在作品中,作家采用了一种简洁而巧妙的结构方式:按照自然时序安排全文。小说从1978年写起,共二十章,每一章节都以年份命名,形成了编年体式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安排再配合上每一年经济方面的政策、条文等,使得网上的读者把这部作品称为是个人的《人民日报》。谈到这种结构设置缘由,阿耐表示:“自己从小阅读演义类小说,喜欢随时写下时间段和标志性事件及思考推测,看《东周列国志》时,用了三张A3纸粘联起来的表格,这种习惯影响了《大江东去》的结构……既然是历史回顾,写作前主要是查阅资料,一是把记忆中的印象通过有记载的资料来厘清时间脉络,二是通过查阅资料,激发沉睡在心底的记忆。”[6]
以自然编年的顺序结构作品,是适合这部小说表达需要的。
首先,有利于清晰地讲述经济发展历史。以自然年代为纬,将每年经济方面出台的政策、法规、变化为经细细地织入,缜密地结构起一幅经济发展的图画。读者在这幅图画中浏览,不仅看到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而且对于我国二十年间经济的走向可以清晰把握,了然于心。
其次,在自然编年的框架里,有利于掌控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入,较容易以一事、一物引起另一人、另一事。而且在这个框架里,作家也是刻意设计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雷东宝是宋运辉的姐夫,在宋运萍离世后依然保持着大哥小弟关系,因此宋运辉为小雷家的建设不遗余力;宋运辉和梁思申是从师生关系演变为夫妻关系;宋运辉与杨巡是老乡,是大哥大给家乡小弟提供事业导向和空间支撑;杨巡又是小雷家电线厂的长期固定客户。亲情、爱情、乡情等等将主要人物扭结在一起,再将他们的故事一年年按部就班一马平川地讲出来,不给读者制造任何阅读障碍,这既是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惯用手法,也是网络小说通常的结构方式。
但是这样的结构方式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故事发展太过按部就班,每一年都详细讲述,整部作品就显得有些琐碎拖沓,一百五十多万字的篇幅读起来比较辛苦。而且小说写得太事无巨细,太事事告知,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读者的主动创作权利。另外,以编年的框架列入资料,对历史的讲述就比较僵硬。阿耐曾谈到之所以写这段历史,一方面是自己的亲历,一方面是不愿意让这段历史成为盲点。为了记录这段历史,她在作品中植入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或者通过作品中人物转述当时的文件、政策等主要内容,或者以作品中人物的经历来印证各类经济发展的阶段,比如杨巡的个体企业发展:原始资本的积累、挂靠集体企业、和外资建立联系等等过程。这些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有时人物的语言比较僵硬呆板,部分人物的形象出现单一化倾向。
二、经济生态下人性的多样展示
阿耐说:“我有幸生活、成长在这个中国大变革大发展的年代。我和我的同龄人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也被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欲望驱使着,全身心地投入大家小家的建设,我们取得骄人成绩。但是驻足回望,却是看到很多盲目,很多不足,很多遗憾。我们在建设中放弃了谁,剥夺了谁,遗忘了谁;我们的同路人有谁掉队,有谁失足,有谁超前;我们的物质生活进步清晰可见,而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偏离崇高、尊严、真实,日益被物质侵蚀;为什么?我们,该如何走出下一步?”[6]这是作家对历史的认真思考,这个思考在作品中很好地传递了出来。经济发展是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更能见出人性的真实。
(一)情爱关系中的女性依附模式
《大江东去》的主线是讲述二十年间的经济发展。在这个主线下,人物的情爱故事成了辅助的部分,但是作家对其的书写也是颇费周章。杜拉斯说:“没有爱情就没有小说。”[7]118为了把爱情做足,或者说作家更要通过情爱描写看到人性,所以她为每个男主人公设置了两个主要的婚恋对象:宋运辉与程开颜、梁思申;雷东宝与宋运萍、韦春红;杨巡与戴凤娇、任遐迩。这种一男二女模式的设置,首先与一般网络女作家笔下的言情小说一女二男或一女多男不同,其次二女在男性的婚姻生活中不是共时化的存在,而是一先一后,保持着男性主导的地位。阿耐在《大江东去》中为读者塑造了一群典型的从属性女性,她们几乎都依附于男性而生。
程开颜如己所愿在运用了一些手段后嫁给了宋运辉,虽然她眼里心中都是亲爱的丈夫,但她在婚姻生活中其实是被忽视,甚至和丈夫对话的机会都很少。小说中还特意多次讲到程开颜的不爱学习、不思进取,整天沉溺于婆婆妈妈的闲聊八卦中。这就先一步为她与宋运辉之间的不合适做了铺垫,二人的关系即使在普通工人寻建翔看来也不合情理。之后纹眉、买衣服这些生活细节更出卖了宋运辉的真实感情。尤其是纹眉一节,作家用了许多的笔墨:首先是宋运辉在电话里得知程开颜纹了眉,未见真人,他即想象程开颜恐怖的面容;其次,就这件小事,他特意打电话向岳父前程厂长发牢骚;之后,见到真人后,感觉毫无改观。为此,作家还添了一小笔:初次见到程开颜的梁思申也是对其眉毛特别关注。这些细节构成了恶俗的程开颜形象,以至于后来程开颜的多疑反倒是自然而成。之后,已然有一方诸侯气象的宋运辉干脆冰冷地完全掌控了两人的离婚。在这段婚姻中,宋运辉从开始的被设计到最后设计岳父一家,完全走出了阴谋家的成功之路。可叹的是,作家的情感天平是倾向于宋运辉的。程开颜的骄娇二气、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审美判断能力、不求上进等等使她成为生活中的失败者,以至于连和女儿的感情都维持不住。
雷东宝喜欢宋运萍,也只是停留在喜欢声音、性情、小动作上。而他心心念念的为亡妻的坚守也被各方认为大可不必。和韦春红在一起,雷东宝多次厌烦她的衰老、干瘪,他每次来到韦春红的饭店只是为了吃饭、睡觉,连结婚也是为企业拿到银行贷款的一个契机。杨巡最后和任遐迩结合,看起来好像是他逐渐被吸引,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因为任遐迩是他事业的有力帮手。
由这些婚恋模式可以看出,作品中情爱的后面更多的是现实生存(宋运萍与雷东宝)、政治仕途(宋运辉与程开颜、梁思申)、事业发展(杨巡与任遐迩)的考量。也就是说,二十年经济巨变的历史依然是由男性讲述的,女性主体意识在其中基本是缺失的。即使是代表着一种经济模式的梁思申,初看她似乎是独立的。小小年纪就在异国求学,甚至为了自身利益不受侵犯敢于和亲人打官司,步入职场后事业做得也是风生水起。但仔细考察,她依然活在男性为其划定的世界中:她的外国老板是男的,她不过是公司意志的执行者罢了,因其父的作为她的身份、行为也受到质疑,以至于最后被迫辞职;在血缘上,她一直受到外公、父母的呵护;在婚姻中,她又有丈夫的无限宠溺。所以,她也不过是男性世界的依附者之一,小说最后她以为自己坚持的公平、正义也在父亲、丈夫等男性的作为下轰毁。
《大江东去》不仅通过男女情爱的故事为读者讲述了在经济的发展中,为了求得利益的最大化,必然有着不可避免的部分人性的泯灭。同时,也讲述了在人性泯灭后的反思及人性的回归。
(二)男性成长后的反思
“成长”、“启悟”是文学作品经常表现的主题。这类主题经常写的是主人公在生命的历程中,经受着各种磨难,在各种磨难中不断磨练提升自己,最终达到自我的成熟和对生命本质的把握。从这点上看,《大江东去》也是一部成长小说。
小说的三个男主人公都出身卑微,他们承接着家庭的政治、经济使命开始了人生的跋涉。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矛盾、困境。
宋运辉自小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受尽了凌辱,最爱的姐姐和雷东宝的结合也是为了找一个强力之人改变自己家庭的被侮辱地位。所以,他进入大学后最关心的是政治时事,最爱读的是报纸。进入金州总厂工作后,虽然以技术安身,但不断地被搅入各种政治集团,最终投入了水书记的怀抱。与程开颜的结合也是为这个集团添砖加瓦。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遇到过权益与正义的困境,年轻气盛的他站在了正义的一面,那时的他知道“他失,失的是眼前利益;他得,得到的是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必须坚持自己的人格,坚持自己的信念”[4]247。但随着个人地位、权势的提升,他虽然也感慨“到任何位置,都无法随心所欲,太多的精力得花在无用功上,无奈”[4]129,但还是在官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他和梁思申之间密切的亲戚关系,让人都怀疑他对梁思申感情的成分是否纯洁。
雷东宝退伍后回到农村,面对乡民的贫困生活,他毫不犹豫地挑起了带领整个村子致富的重担:“雷东宝充满原始激情的理想主义,是那样的理想主义促使雷东宝公而忘私地带领小雷家摆脱饥饿,丰衣足食”[4]251。在这样的激情下,他公而忘私,全身心扑在集体企业上,带领着小雷家一度成为当地致富的典型。但是在致富的过程中,雷东宝的性格不断地异化,他在公私之间作了错误的定位,或者说雷东宝的私欲不是物质方面,而是他追求的个人英雄主义膜拜。他希望自己在小雷家就是一个英雄,他就是小雷家,小雷家就是他。他需要的是所有小雷家甚至是更广泛的人群的一直的膜拜。这样的心态导致了他在管理中的个人极权,导致了他的眼睛被蒙蔽。小说较多描写了雷东宝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行贿事件爆发后,他被关入监狱:“他竟然要到今天才看清楚,他屁都不是,只有他对小雷家全心全意,没有小雷家对他全心全意。可是小雷家是他全部的心血。”[4]311这段反思有对中国农民心性的批判。雷东宝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舍弃小我利益带领集体共同致富,走出了一个英雄的轨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渐渐成为一个落伍的被时代淘汰的英雄,只能随时代而落幕。可惜他自己完全不自知,最后在众叛亲离中轰然倒地才结束了他的奋斗。
杨巡是作家写得最灵活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是很典型的个体经济形象。他初中毕业后就挑起了全家的经济重担,北上东北开始最初的创业。他的身上有个体户在经济开放初期缺乏监管的投机取巧的特质,但也有勤奋苦干的韧劲,他不怕困难,能很快擦干眼泪重新投入工作中。在宋运辉的提携下,他南下东海创业,付出的艰辛自不必说。作家还设置了他和梁思申的故事,他对梁思申一见钟情,心知不可能却不甘心放弃,在与梁思申的合作中因做假账被中断了合作。来自于事业爱情的双重打击,使他消沉以致泣血,但他就像打不倒的“小强”一样很快又站了起来。当他成为暴发户后,困扰他的是如何确立自身的定位,如何在社会中被认可。小说结尾处,用1998年的大洪灾给他提供了在社会中立足的契机这一事件,使他终于去掉心灵的阴霾,觉得自己可以和宋运辉、梁思申挺直胸膛站在一起。
阿耐谈到作品的构思时说:“改革是因各阶层人们对尊严生活的需求。这种需求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自觉的。可以来自农村广阔天地,也可以来自高等学府。我国改革的特点是,在自觉尚未突破意识形态桎梏的时候,农村自觉发起的改革已经泼辣辣星火燎原。由此改革的进程,我设定四个典型人物的先后出场,雷东宝代表农村因温饱所迫而自发改革,而后转向乡镇企业的那个群体。宋运辉则是代表我们国家大多数时候抱着,可也一直有力限制着,更有一段时间只取不给的老大哥国企那个群体。杨巡则是很典型的个体形象,如果再细分一点儿,他更代表浙闽一带个体户发展至私营经济的那个群体。梁思申与外公代表的是外资那个群体。他们曾经有过自发的带有点革命性的浪漫主义,但是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他们本能地自觉地转向实用主义,甚至功利主义。转换中有人因为修养的缺位,因为认识的止步不前,而终至走向他们最初出发点的反面。”[6]
宋运辉是实用、功利主义的代表者。雷东宝是修养的缺位、知识的匮乏使得其在失败的泥淖中越陷越深。相比较而言,作家似乎喜欢杨巡多一点。杨巡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他聪明,而且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东北严寒的春节中,他苦守仓库还在自学高中课本。事业做大后,他学习《经济学原理》、精通《税法》,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使他最后成为一个闪光的人。
在各个人物的成长中,作家在不断展现人性的发展变化,力图探究人的本心。小说的最后,在梁思申的不断拷问下,在宋运辉对自己的不断审视中,他们做了一次带有仪式感的旅行:回到过去生活过的村庄,重走当年走出外面的山路。那条路已经遍生荆棘。寻找来路,路被找到了,也再度走完了。但仪式感的走能真正走回内心吗?“不忘初心”,但那“初心”又是什么呢?
除了对人心的拷问,作家也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进行了拷问:当年,在小雷家的小河边,是“金风徐徐,吹得河岸边的芦花漫天飞舞,沾上人的头发,也有些被鳞跃的小浪花一把揪住。立刻就有小鱼蹿上,一口吞食下去,倏忽一下又潜入河底,在荡漾的水草间悠游。水面似玻璃一般,待得天上白云遮住阳光,水又变成通透的绿玉,纯粹得不像是真的”[4]144。几年后,这里的空气是臭的,道路是黑的,那条小河里的水都毒死了下游的鱼。固然作家在借作品中人物的口说这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代价,但是这个代价太沉重了。
总之,《大江东去》宏大的选题、对经济历史发展的全面观照、对人物心性的深度把握,使其成为一部有视野、有情怀的作品。它不仅为网络小说的创作开创了新题材新领域,同时对财经历史小说也有着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邵燕君.网络文学经典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 周晓杰.日本现代经济小说的浅析[G]//刘晓芳.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3] 诸葛漪.网络小说《大江东去》首获“五个一工程奖”阿耐谈心得[N].解放日报,2009-10-27.
[4] 阿耐.大江东去[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5] 杨雅莲,何丽娜,张钘伟.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异军突起[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7-15.
[6] 阿耐.《大江东去》问答[EB/OL].[2008-12-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bc5c40100bhhi.html.
[7] 芒索.闺中女友[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