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行为干预对血透患者内瘘穿刺疼痛的影响

2018-01-29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病患

焦 姣

(东台市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苏 东台 224200)

1 前 言

临床技术快速发展,带动了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使其逐渐发展成为肾脏治疗的新方法,对提高病患生存质量具有极大帮助。一般透析操作中,生命线会选择动静脉内瘘。内瘘穿刺的疼痛度相对较为严重,对于这一类病患而言,每周会进行2-3次的穿刺,且穿刺针一般选择16号针,对病患会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冲击,疼痛度越高,病患后期紧张焦虑感越强,其机能恢复效果相对较慢。护理理念的优化,心理干预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着尊重爱护病患的态度进行治疗,对构建良好医患关系具有极大帮助。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以本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病患为例进行分析,对所有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型病患进行随机分组,每组60例,其中治疗组男女比例为34:26,年龄范围在21-79岁之间,疾病类似包括肾炎、肾衰竭等,透析时间为4-158个月。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5:25,年龄范围在23-76岁之间,疾病类型与治疗组大体相似。透析时间为5-157个月。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此外,参考对象收取标准为,病患年龄高于18岁,临床诊断已经确诊为肾脏类疾病,同时并无智力损失等状况。

2.2 试验方法

两组病患均借助聚砜膜进行透析,液体为碳酸氢盐,流速维持在500ml/min左右。单次透析时长为4小时,每周透析3次。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针对病患进行饮食、作息方面的管理,提醒其不可摄入刺激类食物,针对病患进行了常规普通治疗处理,并及时协助病患进行体位调整等,一旦病患出现并发症便及时提供有效帮助,提高病房通风度、清洁度。

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的干预护理。包括下述几点。

第一、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及时对病患进行了健康教育,降低病患的恐慌、焦急等负面情绪;及时为病患提供了心理疏导帮助,避免病患发生伤害自己的行为,并加强病患隐私方面的保护。及时对病患提供健康教育的相关材料,让其快速学会自我管理。熟练掌握各种沟通技巧,并加强倾听、注意力转移等技巧的应用。对丧失信心的病患可介绍成功案例;对应激情绪明显的患者,需要及时帮助其进行发泄,避免负面情绪堆积引发的问题。

第二、行为干预。加强病患自我效能训练,保证整个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一般可将某一具体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可短期实现的目标,这对增强病患的自信具有极大帮助。此外,还可根据病患特殊性进行具体处理,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示范或让其与其他病患交流。

第三、社会支持,采用音乐、触觉分散法等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尽量转移其病痛带来的不适感。并及时向病患家属及其朋友说明配合的重要性,力求让病患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从而促进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快速恢复。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 果

3.1 焦虑、疼痛评分

两组病患的焦虑、抑郁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治疗组的焦虑评分为16.25±2.25,干预后为10.88±1.99;疼痛评分从干预前的6.25±0.25下降至1.04±0.28。此外,干预前对照组焦虑评分是16.33±2.48,干预后为13.17±2.84;疼痛评分从干预前的6.33±0.48下降至2.75±0.33。

3.2 疲劳症状评分

两组病患在干预前后疲劳症状的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评分方面,治疗组干预前是105.63±4.28,干预后为21.55±4.36,对照组干预前是106.55±4.00,干预后为50.56±4.48。

3.3 生存质量评分

干预后治疗组的病患,在生理指标、躯体疼痛的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健康评分为15.6±4.58,对照组则为13.56±5.50。

4 讨 论

血液透析属于创伤性治疗手段,对肾病较为严重病患肾功能替代的常规治疗手段。当下血液透析的应用逐渐增多,病危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血液透析辅助处理中可采用动静脉建立内瘘的处理方法,这对提高病患生存质量、康复效果具有极大帮助,原因在于该方法操作便捷,可快速建立理想通道。但是实际应用中,部分病患会因为动静脉内瘘问题引发并发症,如穿刺疼痛便是常见并发症,对病患身体、心理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长期血液透析必然会对病患心理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如敌对情绪的增加,包括焦虑恐惧、强迫症等,这些负面情绪会增加病患的疼痛感。

干预行为中,一般以心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改变人类自觉意识等状况,为病患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对病患生存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大帮助,显著提高了病患生存几率。干预环节中需要考虑人文精神,尽量让病患体会到人性化关怀,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从病患生存质量分析可以看出,心理行为干预对降低病患不适感具有极大帮助,可改变其生理机能、精力状态。同时是提高病患自我管理水平的常规举措,有利于病患了解更多的健康常识和保健信息,显著提高其生理、心理健康程度。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行为干预后,病患的生理机能、身体状况、总健康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评分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心理行为干预可快速降低血透内瘘病患的焦虑问题,同时缓解其因穿刺带来的身体疼痛感,对病患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大帮助。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病患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