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的疗效观察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
2018-01-29毛金磊
毛金磊
(第二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相比于常规治疗,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的疗效观察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现将本次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儿童,选取研究对象100名,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名);研究组中男性28名,占56%,女性22名,占44%,年龄在6~13岁之间,平均年龄(8.67±1.73)岁,平均身高(113.1±3.7)cm,平均骨龄(8.9±1.3)岁;对照组中男性24名,占48%,女性26名,占52%,年龄在7~14之间,平均年龄(9.18±1.52)岁,平均身高(112.8±3.5)cm,平均骨龄(9.1±1.4)岁。本次研究经我院批准后实施,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在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其具体如下:①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并严格执行;②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7岁及以下每天至少睡11小时,7岁以上每天至少睡10小时;③进行常规的营养治疗,适当补充钙、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等[1-2]。
1.2.2 研究组:研究组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重组人生长激素(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93033)治疗,皮下注射前将1ml注射用水沿瓶壁缓慢加入重组人生长激素中,轻微摇晃使之全部溶解,不得剧烈晃动,一次0.1~0.15 IU/kg,一天1次,持续一年[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如下指标:身高、骨龄、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4-5]。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骨龄,据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组治疗前的平均身高(113.1±3.7)cm,平均骨龄(8.9±1.3)岁,治疗后的平均身高(122.8±4.1)cm,平均骨龄(10.7±1.7)岁;对照组治疗前的平均身高(112.8±3.5)cm,平均骨龄(9.1±1.4)岁,治疗后的平均身高(117.3±4.2)cm,平均骨龄(9.8±1.5)岁。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身高和骨龄没有明显差距;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身高和骨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长,且研究组的身高和骨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研究组患儿共有9例不良反应,其中甲状腺素低下4例,水肿3例,头疼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中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总而言之,配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疗效更好,且能够有效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值得推广,但是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