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在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应用
2018-01-29庞玉芳庞声航廖德发刘灵芝宾云飞黄大海黄一鲜梁达庆
■ 庞玉芳 庞声航 蒋 倩 廖德发 刘灵芝 宾云飞 黄大海 黄一鲜 梁达庆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者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1]。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不争的事实。就现阶段的独生子女来说,结婚、购房、育儿、赡养父母的负担普遍较重,且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导致了子女对老龄者的关心与爱护不够,老龄者交际圈变得越来越窄,甚至与社会脱节。这些现象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所以养老以及护老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
1 “时间银行”理念
所谓“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1]。自愿参加“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在需要时拿出自己的时间和其他成员交换服务,不仅仅解决了自己眼下的困难,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此模式对当下居家养老的老龄者也同样适用。居家老龄者是需要服务的对象,社会中的志愿者则是将自己的服务时间存进“时间银行”的客户,当自己亲属或是未来自身需要接受服务时,可从“时间银行”里使用存储的被服务时间寻求志愿者帮助解决自己暂时的困难。“时间银行”无关乎货币,其特点是双向的,且只在供与求之间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参与的用户无需支付一分钱,只需要将自己服务的时间存储进“时间银行”即可。
2 瑞士“时间银行”模式
瑞士的退休养老金很丰厚,尽管如此,瑞士的居民很热衷于参加“时间银行”。“时间银行”是由瑞士联邦社会保险部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人们把年轻时照顾老龄者的时间存起来,等将来自己老了、病了或需要人照顾时,再拿出来使用。申请者必须身体健康、善于沟通、充满爱心,有充裕的时间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龄者,其服务时数将会存入社会保险系统的个人账户内。每位参加者会签订协议,按照协议规定的工作期限提供服务。期限到后,“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统计出时数,并发放一张“时间银行”卡。当需要别人照顾时,可以凭借“时间银行”卡去“时间银行”支取被服务时间或“时间利息”。届时,“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在验证过“时间银行”卡的信息后,会指派义工到医院或家中提供照护服务。如果去世前没有使用完“时间银行”卡中的“时间”,“时间银行”会把这些时数折合成一定的金钱或物质奖励给遗产继承人[2]。该模式对我国而言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3 广西某医院居家养老平台“时间银行”业务场景设计与实现
广西某三级医院借助构建的居家养老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构建居家老人与社会志愿者的联系桥梁,推出“时间银行”服务项目。该项目旨在号召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中有需求的群体,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而居家老龄者是“时间银行”的重点服务对象。该项目中,志愿者以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及其他社会群体为主,他们自愿注册医院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志愿者,服务对象为参与医院居家养老项目接受过基线调查(有健康档案)的老龄者。“时间银行”设4个功能模块,分别为活动发布、活动报名、活动考核、服务积分(服务时间)兑换。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管理员根据居家老龄者的服务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在线上发布“时间银行”公益活动计划,明确参与活动志愿者的条件以及活动时间和活动流程。志愿者通过浏览该医院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子模块“时间银行”所发布的活动信息,根据自身工作安排,报名参与活动;管理员在报名截止后,统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名单,通知和确认活动信息,并在系统上生成对应的签到签退二维码。开展活动时开放签到二维码,志愿者抵达活动现场签到并参加活动,活动结束后签退,确保志愿者真正参与,并有效把控活动进程。由于服务对象为老龄者,其对部分电子产品操作水平有限,结合实际情况,暂由管理员收集服务对象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以及签到签退情况分配时间币。当志愿者时间币累计到一定量,可根据自身需求来消耗时间币,比如亲属体检、兑换线上奖品、免费参与一些医院组织的技能培训等,也可累计时间币在将来换取被服务时间等。
4 “时间银行”体系构成要素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中,“时间银行”的体系构成包括居家老龄者、志愿者、医院及“时间银行”。
4.1 居家老龄者
加入居家养老平台的老龄者在“时间银行”中充当被服务的对象,是“时间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家养老的老龄者,在日常生活上大多数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且加入平台的老龄者有1/3年龄在62~65岁,比高年龄层老龄者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本项目中,加入平台的居家老龄者会填写一份基线调查表,用于记录人口学资料、既往史、现病史以及体格检查结果,进而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居家老龄者在养老平台不仅仅可以获得医院医生实时的健康监管,在其他方面亦可获得社会的关注以及照顾。参加“时间银行”过程中,老龄者可以与社会不同角色充分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日常生活,也避免了与社会脱节,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4.2 志愿者
截至2017年6月30日,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的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已达到5.79亿小时,平均每位志愿者服务时间为13.85小时[3]。这意味着,我国志愿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且具有活力,保障了“时间银行”志愿者角色的稳定性。
4.3 医院及“时间银行”
医院医务人员对志愿加入居家养老平台的老龄者开展一对一基线调查,调查信息录入平台,为每位老龄者建立健康档案。医院工作人员在老龄者与志愿者之间充当管理员的角色,起到了“桥梁”作用。作为“时间银行”的管理主体,医院承担的角色尤为重要。工作开展得好,就会使服务对象和志愿者的信任感增加,从而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时间银行”活动,以确保“时间银行”的正常运转。
5 问题与对策
5.1 问题
目前,“时间银行”仅处在试行阶段,存在的问题较多:(1)“时间银行”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有的民众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阻碍了“时间银行”的发展,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加以引导和支持。(2)“时间银行”独木难支。居家养老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养老的主流模式,仅“时间银行”一种服务模式不能满足数以亿计居家老龄者的养老需求。(3)志愿者能力有限,不足以提供过于专业的照护服务。居家养老超高龄者群体庞大,需要介入服务的需求量亦大,且对服务的要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给志愿者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而参与“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多为在校学生,服务时间及专业技能有限,效果不够理想。(4)“时间银行”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就医院而言,开展这种服务探索虽有较好的现实意义,但如果想要长期坚持下去,需要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5.2 对策
“时间银行”要想长久运行,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以引导和支持。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给予“时间银行”一个合法身份,并出台政策保证此项公益活动的公允性、可及性、持久性和有效性。(2)增强基层社区网络化组织建设,细化社区网格员的职责和行动计划。通过组织建设和明确职责,使社区网格员能真正起到居民健康促进员的作用,组织好参与“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尤其是对所在社区的老年志愿者,能就近为居家老龄者开展常态化服务。(3)开展“时间银行”活动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合作。社区医生更加了解居家老龄者的健康与生活情况,能及时反馈老龄者存在的问题。社区医生与“时间银行”精诚合作,更利于“时间银行”志愿者提供针对性的帮助。(4)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形成社会共识。“时间银行”在发展阶段,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会为“时间银行”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使这一新生事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既能发现问题,又能修正问题,有利于以更完善的制度、更优化的流程、更精准的服务推动全民共建共享居家养老的“时间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