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应用于急性催眠镇静药物中毒急救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8-01-29姜婷婷
姜婷婷
由急性催眠镇静药物所引起的中毒在急诊科极为常见,临床表现包括昏迷、休克、低血压、呼吸抑制、神经抑制等,若未及时医治,可致死亡[1]。目前,临床暂无针对性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通常是采用输液、洗胃、导泻等基础对症处理。为探究纳洛酮的疗效,我院以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8例急性催眠镇静药物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急性催眠镇静药物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观察组54例,男女比例28∶26,年龄24~64岁,平均(45.16±10.24)岁,中毒时间1~2 h,平均(1.06±0.24)h;对照组44例,男女比例20∶24,年龄25~60岁,平均(45.11±11.06)岁,中毒时间1~3 h,平均(1.12±0.14)h;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入院后,先行洗胃、导泻、输液处理,10%葡萄糖液500 ml,0.2 g维生素B6,予以利尿、解毒药物患者口服,若中毒严重,予以充氧及抗休克处理。洗胃时注意把握进出水量,观察患者体征,以防发生吸入性肺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辅以纳洛酮(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084,0.4 mg×2 s)治疗:初始计量0.4~0.8 mg,静注,依照患者病况,每0.5~2.0 h对患者进行重复给药,直至患者彻底清醒,生命体征正常。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参照疗效标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体征、症状均消退,呼吸、意识均于2 h内恢复正常;有效:临床体征、症状均显著好转,呼吸、意识均于12 h内恢复正常或好转;无效:临床体征、症状均无好转或加重,呼吸、意识均于12 h内未恢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2]。观察两组临床相关时间(清醒、呼吸、血压、治愈等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4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51/54),比对照组的79.55%(35/44)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2.2 临床相关时间指标
观察组清醒时间(3.31±0.54)h、呼吸恢复时间(35.62±2.9)min、血压恢复时间(1.41±0.32)h、治愈时间(27.94±6.63)h、住院时间(5.74±0.84)d,均比对照组的(6.42±0.84)h、(67.11±6.45)min、(2.75±0.89)h、(45.33±8.71)h、(7.84±1.32)d 短,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催眠镇静药物通常被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其他类。催眠镇静药物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抗惊厥、安定、横纹肌松弛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比对照组(79.55%)高;观察组清醒、呼吸恢复、血压恢复、治愈、住院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提示纳洛酮能有效加快急性催眠镇静药物中毒患者的症状、体征恢复,提高临床疗效。纳洛酮是一种阿片类的受体拮抗药物,可以穿透血脑屏障,亲和阿片类受体的能力比吗啡、脑啡肽更强,竞争性集合吗啡类物质受体,以抵挡中枢抑制;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所含的β-内啡肽,在药物中毒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化学结构类似于吗啡,受体亲合力极强,对阿片类药物受体与吗啡的结合具有阻碍作用,且该药物的药理效应不明显[3]。纳洛酮治疗中毒的作用机制如下:(1)能促使儿茶酚胺类物质治疗的功效加强,刺激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增加兴奋程度;(2)有利于细胞膜的稳定,保护细胞;(3)能抑制体内血乳酸,减少其含量,使CAMP水平在患者细胞内的升高,以此纠正代谢功能;(4)对患者心排血量具提升效果,以减轻其呼吸障碍[4-6]。催眠镇静药物引起的中毒激励尚未完善,考虑可能与苯二氮卓类受体的激活、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产生等作用影响相关。需要注意的是,纳洛酮的药物副反应较少,少数患者在服药后可能会出现烦躁、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7]。在治疗催眠镇静药物中毒时,患者会因痛觉的恢复而增加兴奋性,上升体内血压,促使心率加快,或者引起心室颤动、肺水肿,所以,临床在使用纳洛酮治疗中毒患者时,应积极监测患者的体征,以预防不良反应发生[8]。
综上所述,急性催眠镇静药物所致中毒的患者应用纳洛酮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能缩短治愈时间,加快恢复呼吸、意识等体征,还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 袁磊. 纳洛酮在急性催眠镇静药物中毒急救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0):71.
[2] 李建文. 镇静催眠药物中毒126例抢救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3):4745-4746.
[3] 余晶. 纳洛酮在临床治疗中的新进展[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11):287-288.
[4] 徐尚刚. 纳洛酮救治急性安定中毒患者的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34-135.
[5] 王二宁,党淑雅,张娟红.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安眠药与酒精混合中毒的临床效果[J]. 陕西医学杂志,2017,46(8):1132-1133.
[6] 谢立志. 纳洛酮在急性催眠镇静药物中毒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7):36-37.
[7] 张强,毕玉磊.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临床观察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7):4134-4135.
[8] 李宗康. 盐酸纳洛酮在临床急症中的应用[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b1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