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2018-01-29祭迎迎
祭迎迎
PDCA是常见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环节,对应英文字母P、D、C、A[1]。本研究分析了PDCA在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80例新生儿分组。PDCA组男26例,女14例;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39.45±2.01)周。传统护理组男25例,女15例;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9.41±2.12)周。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传统护理组应用常规新生儿科护理,PDCA组应用PDCA进行护理。(1)P:制定计划。明确新生儿科护理工作重点,并收集相关资料,为护理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护士长根据护理目标制定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工作安排和工作内容,并通过开展小组会议征求意见,制定完善的、科学的护理模式。(2)D:计划实施。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科相关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明确工作目标,并找准自身位置,明确职责,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价值[2]。同时,及时反馈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长经常检查和指导护理工作,及时纠正护理偏差。(3)C:检查。检查包括质控检查考核和一级质量控制,其中,一级质量控制是根据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明确发生的原因,及时纠正。质控检查考核是根据一级质量控制检查的标准,对护士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并将其算入个人成绩中。(4)A:处理。定期处理新生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将良好的措施纳入下一次循环中[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消毒隔离技术、穿刺技术;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静脉渗漏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 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相比较
传统护理组满意有18例,比较满意有12例,满意度是75.00%;PDCA组满意有31例,比较满意有8例,满意度是97.50%。PDCA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
2.2 两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消毒隔离技术、穿刺技术相比较
PDCA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消毒隔离技术、穿刺技术分别为(95.18±5.09)分、(98.13±1.23)分、(95.73±4.12)分、(95.16±4.55)分,优于传统护理组的(82.72±5.01)分、(84.46±2.22)分、(80.67±2.13)分、(82.23±2.61)分,P<0.05,
2.3 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静脉渗漏发生率相比较
传统护理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静脉渗漏发生率分别为15.00%和15.00%,PDCA组分别为2.50%和2.50%。PDCA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静脉渗漏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
3 讨论
在新生儿科中,PDCA的应用是根据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和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护理工作,确保护理人员职责明确[4-5]。同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新生儿情况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不定时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最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在PDCA实施过程中,可有效提升新生儿科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家长的满意度[6-9]。
本研究中,传统护理组应用常规新生儿科护理,PDCA组应用PDCA进行护理。结果显示,PDCA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PDCA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消毒隔离技术、穿刺技术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PDCA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静脉渗漏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
综上所述,PDCA在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静脉渗漏发生率,提升家长满意度。
[1] 董秋花,马爱英. 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2):165-166.
[2] 文小兵,王妮. PDCA 模式在提高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质量中的运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6,42(5):348-349,352.
[3] Tregoning JS,Wang BL,McDonald JU,et al. Neonatal antibody responses are attenuated by interferon-γ produced by NK and T cells during RSV infec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3,110(14):5576-5581.
[4] 张蓓. PDCA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2017,4(14):160-161.
[5] 司徒妙琼,李诺,甘水凤,等. 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0):1347-1349.
[6] 尹莉娜. 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 医药前沿,2016,6(32):364-365.
[7] 孙庆芬,张亚军,顾彩霞,等. 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管理的效果研究[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5):343-345.
[8] 舒庆霞. 优质护理对新生儿护理的影响探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258-259.
[9] 蔡敏芬. PDCA管理模式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效果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8):2345-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