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有效性的探索
2018-01-29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天堂山学校吴玉法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天堂山学校 吴玉法
2017年1月,本人主持的省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的调查研究》顺利结题。作为课题主持人,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不断探索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教育管理有效性的方式方法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倾尽爱心做文章,宽严有度讲理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真情是教育之源,爱是教育追求的永恒主题,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必备的心理素质。
成长中的学生身心天天在变化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长辈的耐心关注和科学指引,而大多数留守儿童却面临这样残酷的事实: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应有的关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无法与人倾诉和分享,他们的身心长期压抑。这个时候,需要为人师者对他们付出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关爱,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给予无尽的呵护和体贴,让困扰孩子的许多问题因爱迎刃而解。七年级有一个叫做徐鑫的留守儿童学生,对学习没兴趣,经常迟到早退、上课睡觉,和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时有勒索学生现象发生,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据调查了解,父母离异,常年外出打工,爷爷因盗窃被判刑,在身边的只有奶奶一个人,但是奶奶在家也有很多农活要做,根本照顾不到,更不要说教育问题。他得不到应有的关爱,也不懂得爱心。感情受到压抑,常常欺负弱小、敲诈勒索,以释放内心的不满情绪,取得片刻的乐趣。爱的贫乏有时远比物质的贫乏对学生的心灵更有影响力。像这种家庭关系残缺、亲子关系弱、家庭教育差、道德品质劣的学生,唯有从最为基础的环节着手:老师就应该像父母对待患病的孩子一样,对他进行精心治疗和护理。了解他,亲近他,开导他,关心他。有一次他违反课堂纪律,同数学老师发生冲突,思想教育工作一直做到中午饭时间,那一天碰巧班主任外出学习,他的奶奶又回老家探亲去了,作为德育副校长,我什么都没说,把他领到了自己的家里,煮了两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牛肉面,当时徐鑫感动地流下了眼泪,通过这件事,徐鑫同学的违规行为有了收敛,他奶奶也非常的感动,看到了希望,更加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他有自尊心,同时也有自卑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保护他的自尊心、提高他的自信,尊重他的一些想法,权当作他心灵理疗的驿站,给以他充分的关爱,让他感受爱的情感温暖。
教育工作需要反复、螺旋式进行。关爱有度是教师的一种素质,严不可或缺,而适当有力度的批评教育也是一种手段。硬碰硬不可取时,我们需要有理性的思想,得有细心开导,让他听得进。但是,又不能过于迁就。对于有的留守儿童孩子、不是苦口婆心的劝说所能短时奏效的,他不同于一般的留守学生,有时还得有点儿“狠心”,当作权宜之计。现在徐鑫同学已到职业中学读书,经了解在职校还比较认真,回来还会找老师聊天,变化之大几乎令人难以相信。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在对留守儿童教育时,一定要释放自己理性的爱。既然我们面对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现实,那我们就更应该理性地相信,在爱的教育感化下,再多的问题经历了风雨终将会见彩虹。
二、提升技巧与内涵,秉持信心化坚冰
面对敏感、极端、自私、自卑、失爱、逆反的留守儿童孩子时,教育他们就需要采用合适的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与其监护人沟通的同时,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以美丽的言行滋润留守儿童。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教育更应和风细雨,用亲切的话语打动他,以诚挚的情谊感染他。禁止施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作风,不然,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的距离只能越来越遥远;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假如我们不能宽容、而过分苛求,漠视条件、不讲规律,也许我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毁了一颗心灵,甚至会毁了一个家。
农村留守学生居住条件较差,学生监护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都制约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老师光有激情不靠谱,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涵养。教师闲暇之余要多翻翻教育书籍,查查心理咨询知识,分析分析学生心理状况,陪学生谈谈心,不定期走访学生家庭,经常电话沟通,充分利用校讯通平台,用平常心做平常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班主任生活在学生中间,自身涵养与人格魅力学生一览无余,提升涵养,树立榜样无疑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有些事是急不来的。特别是留守学生中的后进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吝时间、给予机会,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在多次反复中改正错误并形成良好的习惯。依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让他们去负责班级中的一些事情。一方面是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有利于改善他们的价值观,同时也满足他们的心理发展需求。对于问题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不可能一撮而就,但我们应该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滴水石穿”与“铁杵磨针”的故事就是对耐心意义的最好的诠释。
三、方法多元争实效,孜孜不倦育新人
1. 活动育人,活动管理
学校、班集体积极创造机会,让留守儿童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参与其它学校学生手拉手等联谊活动,帮助他们确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使其能融入集体,鼓励多与同学交往,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充分利用班会课平台,让他们敞开心扉,让其感觉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通过用爱温暖,用情感化,用理说服,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要求班上优秀的同学,有意地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一起谈心、学习、活动。在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等方面帮助他,努力让他们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同时,还要引导其主动地和同学交流,尽可能地及早融入集体中来。
2.家校联动,多管齐下
家校互动,齐心协力。学校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班主任多与家长取得联系,在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课题组制作的“家访联系卡”、“记录卡”与监护人多次交谈,并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与他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的物质满足是在害孩子,会使孩子滋生许多生活上的恶习。但在实际操作中,在家访中是极少见到他们的父母,见到的只是他们的爷爷或者奶奶,有时是根本见不到,所以很多家访也只能放在晚上才能与他们取得联系。
3.优化班主任队伍建设
教育管理留守儿童,设法把他们教育成人,培养成材,追求最大的教育社会效果,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老师是孩子的“第二家长”,“教者父母心”。在留守儿童学生的心里,班主任就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最贴近、最好的亲人,班主任老师自然就成了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他们能否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关心爱护每一位留守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和留守学生经常性进行心灵的交流,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管理效果。因此,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优化班主任刻不容缓。
爱是德育永恒的主题,师德是德育的核心。留守儿童作为一定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产物,其教育管理工作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愿我们化作护花的春泥,与爱同行,让留守儿童远离忧伤,不再孤单,去迎接美好的未来,拥抱明天美好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