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背景下民办高校通识选修课建设
——以仰恩大学为例
2018-01-29郑立利
郑立利
(仰恩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强调的是不断丰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像复旦大学等公立高校逐渐意识到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综合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相应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反观办学时间相对较短的民办本科高校,对待通识教育重视度较之不足。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民办高校的通识教育多以通识必修课与通识选修课两种方式开设,其中通识必修课多以政治类课程为主;通识选修课程则多以实用型、技能型的课程为主,这显然与通识选修课强调的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原意相背离。
现阶段民办教育正朝着优质教育转型发展,民办大学已经进入积极的提升规范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定位,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仰恩大学紧跟趋势潮流,明确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根据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个性与人格全面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本校的通识选修课,发现诸多问题。教学管理部门对目前通识选修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MOOC的时代背景,寻求适合本校发展的通识选修课建设之路。
一、民办高校通识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识选修课是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主要形式。受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影响,民办高校多以专业教育为主,教学的主要重心也是在专业必修课程,从而轻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趋势,这对通识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目前,民办高校的通识选修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通识选修课数量较少,课程类型单一
通识选修课是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而开设的,课程覆盖面需广,涵盖的内容应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相关有利于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课程等等。而大部分民办高校的通识选修课开设的课程数量较少,且多以提高专业技能的课程为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较少,通识选修课程的设置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这就造成了通识选修课程类型单一的局面。再则由于通识选修课没有固定的课程大纲,导致课程的教学内容难有统一的标准,不设门槛,各个学校开设的同一课程名称的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太相同,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大,加之课程没有通用的系列教材,这也让通识选修课难成一个系统,无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二)有能力承担通识选修课程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尚未形成
作为通识教育的传播者,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优秀的品质素养又不能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高,因此,教师实施通识教育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民办高校承担通识选修课程教授工作的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情况并不乐观。有关调查显示,民办高校的通识选修课程多为专业课教师兼任,教师多数为专业课的授课教师,讲授的知识面较为专业,难以达到通识教育的要求,导致教师降低通识选修课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要求。大部分的学校缺少供通识选修课教师进行交流、研讨的平台,教师之间缺少了必要的交流,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则,部分教师某学期开设通识选修课的初衷往往是为满足课时需要,这也对通识选修课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挑战。
(三)教学管理部门对通识选修课的监管力度不够
质量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不管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以此来督促学校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但是,民办高校在通识选修课程方面的质量监控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据了解,部分民办高校的通识选修课并不在教学督导组的督查范围内,学期结束后的学生评教范围也不包括通识选修课的教师。这从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与学生对于通识选修课程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通识选修课不重要的错觉。
二、MOOC教学的优势
MOOC自发展以来,以其大规模、开放、在线的特点,迎合了现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已与高校结合得越来越密切。其在教学上的主要优势包括:
(一)MOOC平台与课程类型多样,学生选择自由度大
在中国,影响力较大的MOOC学习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超星尔雅、高校邦等平台。还有一些地域性的MOOC联盟,如东西部高校联盟等。这些联盟与学习平台合作,加强区域间的资源共享,整合优质资源,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设计相应的课程,不仅涵盖了美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健康教育、职业素养、社科素养等多项内容,课程的数量也较为庞大。课程的教学模式包括纯在线、混合式等多种方式,可多层次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
(二)MOOC的讲授讲师资质水平较高,保证了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据研究调查表明,MOOC的主讲者一般是对教育教学改革有主张的老师。在课程设计、课件打磨、教学艺术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目前,越来越多高校之间合作共建MOOC,让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整合校际间的优秀教师资源,精心打造共享课程。
(三)MOOC学习平台适时监控的数据方便教学管理部门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利用大数据,各MOOC学习平台具有较强大的学习督导和监控的功能,可快速便捷地帮助教学管理者掌握学生在课堂外的线上学习活动,反馈学习情况。
三、仰恩大学MOOC运用于通识选修课建设探索
仰恩大学是福建省第一所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民办高校。根据学校坚持应用型、教学型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积极引进优质的在线共享课程。从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学院陆续与智慧树等供课单位合作,每学年引入课程的力度逐渐加大,五个学期共引进课程数量达到1297门次,选课人次达21816人次,前三个学期学生共获得17705个学分。
(一)顺应时代需求与潮流,更新通识教育观念
MOOC自发展以来,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普惠教育等发挥重要的作用。各高校逐渐加大与MOOC平台的合作力度,补足课程短板。另一方面,将本校的优势课程放在MOOC平台上进行共享,实现双赢。仰恩大学抓住MOOC发展的趋势,在“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主动更新观念,改变单方面在校内寻求通识选修课程改革的途径,吸收校内外优势资源,积极完善和优化通识选修课程体系,持续扩充通识选修课程的数量,提供有助于激发学生综合思维,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人文素养,拓展国际视野和介绍学科前沿的各类高质量通识课程,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二)完善制度,鼓励学生选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的有关精神,为了构筑人才培养的开放教育平台,应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院于2015年制定了《仰恩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与学分认定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学生按照规定修读线上课程,通过课程考核,完成课程修读要求,可以认定相应的学分。从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至今,每学期平均约有4364人次选修MOOC通识课程,每学期课程通过率平均63.34%,平均优秀率(成绩90分以上)为49.14%。由此可见,学生选修课程的兴趣较高,学习较好。
(三)挤压了本校的通识水课,“倒逼”教师反思课程建设
五个学期以来大量引进优质的通识选修课,目前学校线上和线下选修课的课程数量已呈现出明显差距,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至2017-2018学念第一学期引进的MOOC数量为1297门次,而这五学期,本校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仅为58门次,选修课更多被MOOC所取代,这也对我校开设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师提出警示。2015年,学校制定了《仰恩大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案》,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据统计,我校近年来进行教学改革的比例有较大的提高,教改课程门数及比例平均37.53%,涉及教师数及比例平均30.6%。利用“倒逼”机制,促使老师改进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四)引进“直播+教育”的交互式学习方式,探索MOOC教学新模式
如今“直播”不再是一个新兴的事物,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随手可见各类直播,“直播+产业”的各种模式也是层出不穷。借助互联网技术,“直播+教育”孕育而生。据有关研究认为,“直播+教育”是目前网络直播最有前景的市场之一,说明了“直播+教育”的受众潜力与可行性大。在传统的MOOC在线学习中,学生的线上学习相对来说较为单一,在学习平台的督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各项作业,教师定期答疑解惑等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而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为了解决师生不同步交流的局限,仰恩大学利用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决定建设直播互动教室,引进直播互动见面课程,打破师生面对面互动的时空壁垒。自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学校引进智慧树配套的见面课程,经过一学期的直播互动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也对学校MOOC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总结
在学期末针对MOOC学习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过程整体表现良好。71.42%的学生学习态度较好,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82.87%的学生表示愿意选择在线课程;85.11%的学生认为学校引进的在线课程品质较高。仰恩大学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更新通识选修课程建设观念,完善各项制度,保障学生学习MOOC的兴趣,激发教师教育改革决心,探索MOOC“直播+教育”的教学新模式,提升教学质量,这对其他民办高校开展MOOC通识选修课课程建设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