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研究
2018-01-29李娟
李 娟
(中共宝鸡市委党校,陕西 宝鸡 721001)
国家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中,围绕理想信念展开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理想信念的具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新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也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贯彻和落实的根本保障,体现了我们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性认识,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我成长。
一、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对各种新鲜事物极易接受。但同时具有不稳定性,思想易于波动,会因为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而动摇了理想信念。为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彰显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巩固了主流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相吻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选择和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时代元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多元社会思潮并存,更加凸显了市场经济的弊端,突出了各种利益矛盾,动摇了大学生理想信念,对于顺利实现“中国梦”形成了严重阻碍。当代大学生勇于创新、朝气蓬勃、充满激情,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担当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大学生是否有坚定和正确的理想信念,对未来社会发展走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
(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门必修的课程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不同,其人生目标和选择也会不同。理想信念是促进的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能为大学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新时代,高校应与时俱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积极应对。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能在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下真正明确方向、明辨是非,以引领自身健康发展。
二、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价值多元化与一元主导地位的冲突
新时代下,多样价值利益诉求、多种文化思潮并存、多元文化交融。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了社会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很多民众追求的价值取向,就是趋利性,这种思潮在大学校园内开始蔓延,并不断侵袭当代大学生思想。多元文化融合,催生了多样化的价值利益诉求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一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反马克思主义言论利用网络的传播,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学生不在关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等理论。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困扰广大青年学生价值判断和意识观念的主要问题,就是崇尚多元价值还是维护一元主导。而新时代下,高校肩负的主体职责,就是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课堂,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决定“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所以,高校应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的冲击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具有更加隐匿的传播途径和多元化的传播内容。网络信息的包罗万象,对网络安全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一些错误思想兴风作浪、恶意炒作,使大学生真假难辨。而这些肆意蔓延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思想领域的杂音,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互联网的方便和快捷,使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浏览、搜索、借鉴已成为常态,而信息的无屏障性又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的浮躁情绪。加上大学生不具备成熟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深刻的思想觉悟,各种杂糅的信息使他们很容易在不良的价值信念和虚假的信息中迷失,因此导致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难度的加大。
(三)对理想信念教育认识不足
部分教育工作者受理想信念教育边缘化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信仰,并没有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将理论知识向大学生传授的过程中,流露出自我怀疑的情绪,对青年学生的信心和理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青年学生具有薄弱的是非善恶分辨能力,在非理性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思想和行为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因为理想信念教育需要直面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变化,而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了人们的心理落差,并由此出现了许多负面现象,如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官场腐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仅仅依靠单纯理论说教,则会使理论脱离了实践,不能科学和全面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教育主客体对理想信念教育价值的认同被弱化,并因此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降低。
三、新时代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开展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前提。为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对于新时代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意义非常重大。开展新时代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和践行,使高校大学生真正成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一方面,应立足于高校大学生发展的特点,开展相应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使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渠道进一步拓展。例如,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和领悟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正确认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文化精髓,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习。同时,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对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矢志不渝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作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活动方式,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搭建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平台,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和内涵深刻理解和掌握。通过高校思想理论课的宣传载体的创新和以红色文化为主体的主题宣传活动的实施,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体系,以全面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的机制体制
为了提高新时代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建立和完善舆情分析机制、人才队伍机制和工作领导机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树立理想信念教育的思维。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始终融入“苟日新,日日新”的作风和理念。首先,新时代下高校顺利开展理想信念工作的重要保障,就是建立正确有效的领导机制。其次,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的人才队伍,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作为一名教育者,应对思想教育的特殊性充分了解,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有的放矢。目前,在一些高校内都是由教公共课的老师从事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这些教师自身具有相对薄弱的专业素养,对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最后,建立高校的舆情分析机制,对一定时期内校园文化导向和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掌握,对于校园内蔓延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发挥有效的抑制作用。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的巩固,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通过搭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领导机制、人才队伍机制、舆情分析机制,更好地保障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
在新时代下,拓展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能进一步完善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念。首先,应从教育者视角,建立师生双方平等的话语权,变“教育者为主体”为“教育者为主导”。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其次,教师在开展理想信念的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搜集和整理时政热点信息和网络信息。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思政理论课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对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利用一些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和微博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性。最后,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民族自豪感,使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入地开展。
四、结论
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对先进经验认真学习和借鉴,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完善理想信念的机制和体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有机地结合理论与实践,不断探索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快推进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