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西部地区大学英语的教学思考

2018-01-29潘莉莉黄玉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学术大学

潘莉莉,黄玉梅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自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诞生以来,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施都贯穿阅读是第一位的指导思想。但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年)中,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听说能力和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上。此后,绝大多数高校都把“由阅读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转移到听说上”的精神写进了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一些学者则认为,专门用途英语(ESP)才是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面对大纲的改变、学者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的质疑以及我国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和教材使用的普遍不满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似乎进入了瓶颈,学校和大学英语教师也进入了迷惘时期。

一、大学英语发展方向之争

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学界观点不一。从文献搜索来看,有些专家认为大学英语在完成基础英语教学后,主要方向应该是ESP或者专业英语。还有些学者从语言的人文属性和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出发,认为通识英语教学仍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另一些学者以大学英语课程需要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为依据,认为在我国高校中,学术英语对一部分大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是有需求的,但不应该是其所有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新形势下,清华大学在2011年秋季开始实行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

二、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滞后很多,大学英语教学就在其中。以下主要从西部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及西部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在西部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面,大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根据杨晓丽对西部地区高校学生对四六级考试的难度调查显示:

通过对大学英语的学习,仍然有68%的学生认为四六级难。李会丰、刘媛媛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三成的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这也就是说,他们完全不在乎学习效果,甚至不在乎能不能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学生在进入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后,认为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没有本质区别,造成学生对自身大学英语学习没有方向感(包括专门用途英语、通用英语、学术英语等)。

其次,西部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居多。通过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调查显示:传统的教师讲授占大学英语课堂的半数以上,剩下为师生“问答式”和“互动式”教学。此外,西部地区院校普遍存在着外语学科建设薄弱、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而在大学英语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灌输式教学仍然是主流。即使是现在西部基于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的大学英语课堂,也远远落后于中东部数字化网络平台模式的外语教学。造成该问题的直接原因,笔者认为西部地区教学与研究相较中东部地区明显滞后,这也就形成了西部高校和老师,相较东部、中部,对大学英语教学缺少前瞻性。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针对西部地区大学英语“费时低效”教学的现状,笔者就新形势下西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做出了以下思考:

三、新形势下西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一)“基础英语”的集中学习

鉴于西部高校大学生存在普遍英语水平低的现状,我们依然要强调“基础英语”的教学,但是大学英语界对“打基础”理念一直存在误解。语言学习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从人文性的角度而言,它是一种知识;从工具性的角度而言,它是一种技能。语言技能练习的强度与语言的熟练度成正比。可是目前大学英语课程一般是每周两次或者一次,这种断断续续的教学方式对于语言教学来说最不可取。考虑到语言习得的特殊性以及西部大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基础英语”教学建议安排语言集中学习。它指集中时间、集中材料、集中思想、集中方法进行短平快教学。较早提出集中学习、强化训练的是张思中,他认为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习者心理、生理特征。

我们可以考虑重新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安排,通过压缩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周期,增加学习和训练密度。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可以将大学四个学期的280或210学时集中到一学年,完成。这个做法实际上是可行的。基础英语教学(大学英语)在一年内完成,以后的三年主要通过专业院系开展的双语或者全英语课程以及外语通识课程来维持和继续提高。

(二)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在大学英语发展方向之争的背景下,考虑到西部高校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和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的前提下,西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完全做到以学术英语为导向,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课程安排有多元化需求。我们可以设计一下模式: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分为语言基础课程(必修)和学术英语、职业英语(选修)两大块。

1.语言基础课程(必修):由以前的大学英语改为专项技能课程。这不是现行的简单的读写和听说课程,而是分类型上课。将英语知识和能力高度系统化,分门别类设置专门课程。虽然课程依然是读写和听说,但是教听说只管听说,教读写的只管读写,帮助学生集中解决知识和技能问题,教学效率和效果就大大提高了。同时,这种专项技能课程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必修性质的语言强化课程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

2.学术英语+职业英语:学术英语包括通用学术课程和专门学术英语课程。通用学术英语是教会学生如何听学术讲座、查阅文献、学术陈述、学术写作和学术讨论等。专门学术英语课程是为专门需求服务的,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等。这与全英语课程不同,专门学术英语分析文体、词汇、句子结构、语篇特点和训练这些特殊领域的语言交流能力。重心在语言上,而全英语课程重心在内容知识上。职业英语是涵盖商管、理工、艺文以及医学等专业英文。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其专业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进入未来职场做准备。

(三)改变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理念

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基本是成功失败、伦理道德、校园生活等人文主题题材。我们承认选择学生熟悉的人文生活题材有利于学生理解,但是成人学习者会对没有百科知识的学习材料感到“智力饥荒”,因为内容本身对学生的智力不构成挑战。这样同类型、同模式的内容很难保证学生学习的持续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使用的基础上,补充学习材料,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教材的补充和删除中来。补充材料必须考虑到语言的真实性,培养他们阅读未简化文本的能力和独立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

有些教材有配套使用的电子教案和PPT,这样会严重扼杀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改变教材使用理念,灵活运用自己的教学理念达到教学目标。在这个意义上,教学法就比教材重要。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采用不同的教学法,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例如选取不同教材中的章节,补充成自己的课程“教材”,这种做法也是切实可行的。

大学英语的改革是无法阻挡的趋势,但是究竟改革的方向是学术英语还是通识英语或是两者的结合,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无论怎样改革,鉴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衡和东西部教师学生水平差距较大等因素,西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树立起科学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1]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杨晓丽.西部地区民族类院校大学英语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调查及发展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47-148.

[3]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改革观[J].外语界,2013(6):9-13.

[4]李会丰,刘媛媛.西部工科大学英语学习的制约因素调查——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J].海外英语,2014(23):35-37.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学术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大学》
学术动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