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统艺术元素激活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8-01-29◇刘敏
◇刘 敏
一、引言
传统艺术中饱含着我国文化艺术的精髓,美术作为一种视觉文化承载了人类文化与思想的发展过程。作为美术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追寻历史根源,知其所以然。然而传承不是复古,教师要巧妙运用传统艺术元素激活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并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此更好地体现美术课堂的人文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本文将从挖掘传统艺术元素激活课堂教学的意义,并结合具体课例阐述挖掘传统文化激活美术课堂的具体做法。
二、挖掘传统艺术元素激活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2017年教育部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课程目标关键词“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挖掘传统艺术元素,可以让学生学有根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了解传统艺术中,也增进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提升学生的创作力,凸显人文性
由于传统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学生可以将传统艺术中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等元素,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使传统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并在欣赏中学习古人善于观察、创新和专注的品质,进而浸润学生的心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三、挖掘传统艺术元素激活美术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执教《动物装饰画》一课,为了让同学们知道最早的动物装饰画就是人们刻画在洞穴中被简化、夸张后的形象,那时候人们大多是用来祈福的。我借助于视频虚拟了一个情境,视频中有两位同学带领大家去探秘神秘的山洞,洞穴上出现的就是最早的动物装饰画。学生的代入感很强,在充满神秘、古朴感的洞穴中很直观、快速地了解了动物装饰画和真实动物的区别。
在执教《适合纹样》一课时,我以中国的传统美食----月饼为切入口,让学生观察月饼的精美在于纹样,进而总结这些纹样都是设计在形状之中,并适合于形状,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适合纹样”的特点。
在虚拟的场景中再现传统艺术,在美食中感悟传统艺术,让学生学有根源,培养了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挖掘传统艺术元素,丰富学生的美术创作内容
在执教《适合纹样》一课中,我引导学生欣赏古代瓦当、铜镜、青花瓷、刺绣、彩陶中的适合纹样,并从中提炼出了云纹、饕餮纹、回纹、蜗牛纹等传统纹样,这些纹样都是古人善于观察、创新的成果,让他们感受传统纹样质朴美的同时鼓励他们在设计适合纹样中融入传统纹样。同样在《动物装饰画》一课中,我引入了青铜器上的雷纹,让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传统纹样,丰富作业内涵。
(三)挖掘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依托新型材料,创新表现形式
在执教《动物装饰画》一课中,我选取黑色超轻黏土这一材质让学生进行创作,最后在凹凸不平的动物装饰画中用海绵刷均匀的蘸上一层金粉;紧接着我又出示了铜板浮雕,同学们发现他们的作业形式恰巧也是和铜板浮雕雷同的,虽然制作过程不一样,但可以巧妙地借助新型的材质再现传统艺术形式,一样地感受到了铜板浮雕古朴的美感,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在执教《图形印章》一课时,我采用了陶土制作成了5cm左右的泥块,让同学们在方寸的陶土上进行刻画,既掌握了知识技能,也便于学生操作。
(四)在欣赏中转变课堂模式,在欣赏中提升美术课堂的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美术教学不能一味地再强调技能,而要更加关注人的成长。在《适合纹样》一课中,我收集了瓦当、青花瓷、铜镜、刺绣、彩陶,让学生去了解适合纹样这一美术形式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在引导他们欣赏的时候,从创作内容上进行解读,古时候的人正是由于对动物、植物的热爱、崇拜,所以他们喜欢将它们体现在艺术创作中;动物、植物与人巧妙结合,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瓦当上的饕餮纹也正是他们集合了自然界动物的特点进行艺术处理,还有多变的云彩也被古人概括成了漂亮的云纹。
从这些欣赏中,引导学生向古人学习要热爱大自然,要善于观察和创新。在美术创作中,不应该人云亦云,而要有主动观察的能力,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托物言志。这才是美术教育功能的体现。
以上是从结合具体的课例浅谈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挖掘传统艺术元素的实践。在今后的实践中还将继续挖掘传统文化和艺术元素,更好地通过艺术创作传承传统文化内涵,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思想渗透,使学生能够对绘画创作产生新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在学习美术中感受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