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燃点”,烧起兴趣之火
2018-01-29◇杨敏
◇杨 敏
在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地位显得格外重要。对学习兴趣的培养,越来越成为我们教学中强有力的前提和保障。除此之外,努力的情绪与学习兴趣在某些方面是对等的,如何把握好这二者的关系,同样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一、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将课堂上所教的知识全部学会掌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尽管一节课40分钟不是很长,但是对于处于学习状态的学生来说,往往是漫长的。那么这个时候,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就应该充分准备好上课的材料,包括对文本的解读和教学语言的组织,让学生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节语文课结束后还是意犹未尽,仿佛在品尝一道美味的大餐,舍不得放下。
语文教学重在打下扎实的基础,对学生的培养重点应放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对于学习水平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不是一个可以提前衡量的概念,并且这一标准必须依附于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识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这四个部分,是兴趣启发和生成的重要载体。
真正的兴趣,是所要习得的知识或者行为与自我内心愿望是一致的,没有强迫等外在因素。也就是说,真正的学习兴趣,不在于华丽的外表,也不在于生动的情境创设,在于学生的心理燃点是否被点燃。
教师在于教学之前的准备,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燃点”,这里的“燃点”,就是学习心理与兴趣之间的可以衔接的情感特征。
二、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识字教学
掌握汉字,识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识字又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中华民族的文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千年变幻,其中的文化历史底蕴浓厚而又深沉,而汉字的数量之多,种类之多,要想分清也要颇费一番心思。如果将识字教学简单地分割成拼音、间架结构、字形,无疑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如何让识字的过程变得有趣起来,是学生爱上语文这一门课程的第一步。猜字谜是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它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分析笔画的特点然后变成字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方法。例如认识“美”字,可以先让学生猜:羊字没胡须,大字藏底下;“花”:草帽戴头上,化成一朵花;“金”:一个人,他是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实践证明,运用字谜的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一些,能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同时作为教师也要清楚,根据每个汉字的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编字谜是有效的辅助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在编写时,要做到简洁、通畅、通俗易懂,让学生不能觉得太难而不想去猜。这一方式要运用适当,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阅读教学
每一篇文本都是与心灵对话的范本,语文教学的主体就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从中提取丰富的情感与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主体观念。我相信,仅仅靠教师讲解的文本是吸引不了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让学生自己想要去主动地了解文本,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六模块”建构教学中,六个板块的依附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等模块,给了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并不仅仅是学习课文。每一篇课文仅仅代表某一个方面的价值观。因此,语文的教学必须广泛而又深入,广泛就是要了解文本的所有背景,包括作者和时代色彩;深入就是要告诉学生,到底我们要学生知道的是什么。例如教学雨果的《船长》一文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找关于雨果、关于这篇文章的所有资料,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法国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在此基础上再去读雨果的这篇文章,学生对内容情感的把握肯定是不一样的。此外,对女性地位的重视可以从雨果的其他作品,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中也可以看出来,通过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找寻作品与作品的相关联系,再来看这篇文章,可以说学生很容易就能知道文中人物人格的特征牢牢地刻上了作者的思想印记。
(三)写作教学
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低年级的写话可以说是为了中高年级的写作打下基础。在教学一年级语文时,不要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可以先锻炼说话,如何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教学《村居》时,先让学生们想一想,每天放学后都做些什么?再看看图上的小朋友他们在做些什么?让他们先说出一句话,然后再动笔写。一句话是写作的基础,一年级的孩子应该建立句的概念,能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这样的写句训练也应该成为体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简单的表达学生都能达到,但是如何具体地表述,低年级的学生会显得很困难,词汇量积累不够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具体的表达。此时,教师可以做出示范,例如《村居》,课文中描写的春天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孩子们放学归来,放下书包,迫不及待地出去放风筝,大概有五六个孩子,有的孩子很高兴,有的孩子抢着放风筝等等。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可以想象孩子们的表情;可以将句子说得更具体。能将句子写得具体的学生,他对写作的兴趣也就慢慢地从文本中生发出来。此外重要的一点便是教师的鼓励,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让人兴奋和继续为之努力的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应该是主动者,当然也存在着被动的学习者。作为教师,对主动学习的学生要积极引导和指点;而对于被动学习者,教师的任务便是找准“燃点”,点燃兴趣之火。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也可能是困难的,但是学生的柔软的内心,是不会排斥任何一位充满爱的教育者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实践的证明,也需要时间的考验,找准学生的心理“燃点”,我想,未来的教育会越来越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