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家长课程体系,促家庭育儿水平
2018-01-29史卫华
◇史卫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国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我们的主张》中提出:“儿童教育是幼稚园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长育儿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仅仅通过半日活动开放以及家园联系栏等进行家长育儿水平的指导,显然是不够的,这就有必要构建家长专项课程体系,有效促进家长教育水平的发展。
一、分层次,多形式
第一层次是公共课程,所有家长参加,每学期四项:有保健护理、教养态度、教养知识、教育技能等项目。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儿童保健专家、儿童心理专家传授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策略。讲座前调查家长的学习需求,选择生活化、可操作化的素材,如:发现宝宝的敏感期、儿童营养管理面面观、祖辈课堂等。多途径做好宣传动员,多途径收集反馈意见,反思讲座效果,进行追踪指导。
第二层次是年龄段家长课程,每学期一项,各年龄段家长参加。如大班的“幼小衔接”;中班的“第一叛逆期:2-4岁的熊孩子”“玩具的购买与自制”;小班的“如何面对分离焦虑”“运动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第三层次是班级沙龙,主要围绕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或带有争议性的问题深入交流、分享教育经验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举办一次。由班级征集筛选了10个热点话题,调查统计出需求较多的3个话题重点进行研讨,如:“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宝宝爱乱发脾气怎么办?”等,为家长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充分调动每个家长的参与性,促进家长思考总结经验。
第四层次是入户指导。有针对性地走进幼儿家庭,开展一对一家教指导。对诸如家长习惯包办代替、过于娇惯溺爱的、对祖辈与父辈教育不同步的、对单亲家庭的等家庭儿童,中心会通过约定合适的时间上门走访、约谈,有针对性地选择帮助婴幼儿家长改善行为,转变育儿观念,提高育儿水平。
二、落地式,有针对
家长课程体系中所有的内容一是来源于调查问卷家长关心的话题,家长普遍关注的“我的孩子该如何培养兴趣爱好?”“家庭早期阅读该如何开展?”等。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统计,作为家长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二是来源于平时观察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如“孩子的专注力差该怎么办?”需要家长认识到孩子的注意力一般能坚持多长时间;幼儿注意力的特点;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再如现在幼儿普遍存在的进餐习惯差,父辈与祖辈态度不一致,邀请奶奶婆婆们参与家长沙龙“孩子如何吃得更科学”。三是来源于教育实践中各年龄段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如大班时,家长焦虑的“孩子需要提前学汉语拼音吗?”“孩子做事拖拉,快上小学了怎么办?”等问题;小班家庭教育中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培养孩子与同伴交往”等。这些课程内容来源于家庭,容易落地生根,保障了授课内容的针对性。也就是家长需求什么,关注什么,我们就讲什么。
三、强师资,保质量
我们采用外聘和内用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家长课程的师资问题。邀请的外聘专家在心理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比较丰富,但如何将课程内容讲解得更容易让家长接受,幼儿园在课程开展前,与外聘教师需进行多次的沟通讨论,让外聘专家的课程更能贴近本园家长的实际。同时为了实现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可持续性,就不能单纯依靠几个外来“专家和尚”念经,个性化问题的解决还是要依靠自己的老师。制定系统化的教师培训成长方案,加强理论学习教研以及模拟演练探讨,不断促进老师的成长,让每一个老师都成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专家,这才是推进家长课程实施的动力,才能切实提高家长课程实施的质量。
四、重过程,促体验
实施家长课程时,教师固然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但是光靠教师一个人并不是真正的家长课程,教师在其中更应该起好“穿针引线”的作用。采用“体验式”的形式组织家长课程,打破传统的家长课程模式,不仅能克服“一言堂”的单调乏味,充分调动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能让家长乐于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活动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课程的组织不是你说我听而是沟通互动,不是单纯用耳而是充分用心,不是一人会而是全体会,不是倚重智商而是以情商启动智商,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
以小班开学初的《家园沟通从心开始》为例,第一个环节老师们将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制作成了微视频,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在幼儿园愉快的游戏场景,家长们的顾虑渐渐消除。第二个环节是互动游戏,现在的家长大多对孩子很有耐心,轻易不会对孩子说重话。可每每遇到自己的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很多家长的耐心就慢慢消失殆尽......乌龟和乌鸦的游戏让家长体验了注意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家里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第三个环节是游戏“画树”,大多数家长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拿自己的宝贝和别的小孩比,总看到别的小孩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家孩子的优点,通过游戏“画树”,让家长感知每个孩子与每棵大树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存在个体差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看待孩子,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第四环节是游戏“看见的不一定是事实”,体会“亲眼所见的某个片段却不是事实”的状况,从而理解发生什么事情只要被演绎后事实就容易发生曲解,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尊重事情的经过而不是片段和结果,解决困惑和矛盾需要大家能够坦诚相待,像一家人那样坐下来面对面解决。
这样,通过游戏、视频等直观的形式,让家长在过程中体验体悟家庭教育的正确理念和有效策略,真正改变了“家长只是长时间地坐着听,状态完全是被动的,会中家长基本上没有机会发表意见,实际能听进去多少是个未知数”的状态。
一百个碎片抵不上一个系统的整体。要想充分发挥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就必须进行整体规划,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让培养人的工作,不仅仅成为教师的事业,更要成为家长的事业。让每一个家长明白,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不放弃自己的成长,家长越努力,孩子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