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实践探微

2018-01-29盖小峰

小学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课生活化小学生

◇盖小峰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理念,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有效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不合理的成分。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环节中,应该从教学理念出发,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考查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个性,设计充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在有效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当前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由于各主体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再加上教学内容与生活化理念结合得不够充分,不仅无法满足小学生锻炼身体的需求,久而久之,甚至还会使其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提升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度,结合小学生受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为其设计与时俱进的、充满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其业余生活的同时,也能促进当代小学生的身体发育。

一、小学体育生活化的概念以及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一)小学体育生活化的基本概念

专家曾经指出,体育生活化就是以体育锻炼的形式,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充实平淡的生活,从而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和改善生活品质的作用。具体就是将体育活动,逐渐融入家庭和集体活动中,从而成为每一个家庭必备的活动项目和日常行为。

(二)小学体育生活化实施的必要性

首先,能有效调动小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基本为跑跳训练为主,教师在一旁示范,小学生模仿。由于小学生天生好动,因此经常会在枯燥的示范中溜号,错过了学习的机会。但是通过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每一项运动小学生都可以在课下甚至是回家之后做,极大地丰富了其精神生活,也使其更有兴趣参与到实际的课堂中来。其次,能有效实现预期的体育训练目标。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最主要的训练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达到国家标准。

二、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各主体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充分

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人们总觉得体育课不重要,学习才是第一位的,因此以往的体育课堂常常会出现被主科教师霸占的情况。这种强大的升学压力也在学生心理埋下了一种观念:体育课可有可无,先把学习搞上去才最重要,因此小学生自身对体育课就不够重视。除此之外,家长们也普遍认为,小学生上体育课就是玩,在操场上疯跑,如果教师没有严加看管,磕到碰到都是常事,因此也不愿意孩子经常上体育课。

(二)体育教学内容和生活结合得不够充分

虽然现在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会适当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趣味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如小组接力竞赛和集体跳大绳等,但是这些活动都没有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发挥的优势也不够明显。再加上一些教师的年龄较大,因此会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从书本上节选自认为有趣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进行,殊不知那些体育活动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小学生的心理诉求,体育课程单调乏味。

三、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实践的探索

(一)体育教学理念的生活化

多数体育活动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整体升华。因此,教师要让小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魅力,从心底里了解到掌握体育技能、学习体育文化的重要性。最主要的就是将生活中的智慧和常识,与体育理念融合在一起,使体育活动更加生动。例如,在学习攀爬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采取情境教学法。小学生们都知道人们登山或者是攀岩的时候,身体需要向前倾。因此,在开始动作训练之前,先让学生们开动脑筋,在脑海中想象出登山员马上要攀上山顶的场景,在收获那份成功和喜悦之前,他们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小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再根据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会不自觉地做出攀爬的动作,从而实现体育训练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安排上,教师可以根据当下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设计充满趣味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们能够在游戏和快乐中强身健体,从而感悟到体育精神的魅力。例如,在训练小学生反应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游戏教学法,以打地鼠游戏为例。小学生们在生活中都知道打地鼠的游戏规则,用手或者是游戏锤打击冒出头的小老鼠,打中就算赢了。因此,教师在游戏中就可以充当打地鼠的“猎人”,场景设定在教室中或者是操场上。教师在前面做瞄准动作,只要瞄准目标,那个同学就必须要坐下,如果反应迟钝了三秒,就需要几个人站在一起表演节目。这种游戏的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再加上孩子们爱玩好动和好胜心强的天性,一定会聚精会神地等着老师的瞄准,对于反应能力的训练来讲是最好不过了。

(三)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教师在有效满足小学生对生活化体育课程需求的前提下,设计趣味十足的体育训练内容,做到寓教于乐。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训练,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小学生观察生活和实践能力,为更高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必要的用电、用水和煤气常识等。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守则和电影,能够让学生在心里引以为戒,以后再碰到类似的情况知道怎么处置。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几个学生一组,模拟受伤的路人和运动伤员等,教给学生一些急救常识,方便其日后在体育锻炼中出现意外时,可以随时清理伤口。这与体育课程目标也是一致的。

促进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实践改革,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当下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和生活特点,尽量选择充满趣味性的生活化素材,将其融入小学体育课程中,促进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在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使其认识到体育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体育课生活化小学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育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是小学生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