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
2018-01-29覃毅萍
◇覃毅萍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课程,也是未来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和出发点。小学数学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很多学校及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提出改革与创新意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目前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创新教学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教师成为课堂的“垄断者”,教学目的也是只是为了考试分数与升学,学生除了会做题,没有学到其他方面的能力,这与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目的是大相径庭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做到将教学角色重新定位,要求学生是教学中的主题,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学要有针对性,教师应及时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模型转化为主动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并学会自己主动解决问题。
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育还要注意创新教育的改革,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数学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创新精神的实质就在于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创新性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索欲望及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创新精神。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拓宽思路,营造不一样的课堂意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中,教师提出“一根铁丝刚好可以围成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那么如果围成长为8厘米的长方形,则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一种解题方法是5*4÷2-8=2(厘米)或者(5*4-8*2)÷2=2(厘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另一种解题思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是原来正方形的两条边长的长度,即5*2-8=2(厘米)。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突破旧的思维束缚。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的学习要依靠方法的结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都是要讲究方法的。数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1.分类思维方法
分类思维方法是所有学科通用的教学方法,但是数学教学中运用分类方法非常广泛,分类思维方法,即教师引导小学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将问题分类,找到每类问题相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快速有效地解决多种问题。
2.集合思维方法
集合思维方法是数学解决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可以锻炼学生集合思维能力,集合思维方法,即让学生学会将分散的问题进行汇总,将问题通过图形、实物等展现出来,培养学生集合思维能力,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比较直观的一种教学方式。
3.统计思维方法
统计思维方法是数学数据处理的比较典型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将让学生学会用图表的方式展现数学数据,教师要所采用这种展示方式,让学生逐渐认识到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联系紧密,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逐渐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数学技能体现在三个阶段探索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问题解决的教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性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对于数学的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能力差异或思维差异,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也是多元化和不完善的,因此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差异,教师应该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信任并尊重教师。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展现出自己的思维和个性特征,针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帮助和鼓励,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和课堂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年月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一张年历,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闰年闰月等数学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扎实掌握,消化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树立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教师用创新思维去进行教学,解放传统教学思想,推动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