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低学段巧设教学“支架”的探索
2018-01-29赵倩文
◇赵倩文
“支架”如拐杖,给人以支撑与辅助。一年级孩子刚接触科学课,由于汉字、词语的积累有限,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孩子们难以如“小小科学家”一样准确地、简明地、科学地进行“实验记录”“交流汇报”等等。教师提供恰当的教学支架,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表达。教学支架可以是实物图片,也可以是教学方法和技术策略,还可以是课堂情境氛围。教学支架蕴含着教学智慧,呵护着孩子的好奇心。
【案例描述】
你们组的石头跟个米粒似的
今天,是一年级的科学课《石头》。对于石头,孩子们可感兴趣啦,我刚拿出一块白色的鹅卵石,教室里瞬间沸腾起来,还没等我提问孩子们就讨论起来:“好大的一块石头啊”“这块石头跟玉一样”“这块像我妈妈手链上的石头”……听着孩子们讨论地热烈,我索性让他们说开去,一来可以让小朋友有表达的空间,二来我可以了解他们的想法。
不一会儿,班级里安静了下来,我顺水推舟,“小朋友们,刚刚说石头真大呀、跟玉一样等等,说的是石头的什么特点呢?”这时班级里思维非常敏捷的小A说“大小和颜色”,我心里很是欣慰,他直接道出了本课的研究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进入主题啦。
“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从石头的大小、颜色、形状和石头的表面,看看谁观察的仔细哦。”说完我就将石头分到各组当中去了(每组的石头不同)。孩子们兴奋地研究起来。我提醒道“你们要像小小科学家一样,边观察边记录哦!不会写字写拼音”
很快,孩子们结束观察,开始分组展示观察记录单:
一组:大的、乳白色、圆的、滑滑的;
二组:小的、白色、三角形、不滑的;
三组:很大、比红色深一点、(形状空着没写)、不滑、石头上有小孔……
这时,一组的调皮鬼小B突然跑到三组,看了看石头得意地说道:“我看你们的石头也不是很大嘛,还没我们组的大呢”,说完又跑到二组“嗯,你们的石头真小,跟个米粒似的”。
隐约中我听到班长说:“小B,回到你的座位上!”
小B的话给了我灵感,于是我问小B,“你为什么去看其他组的石头?”
其他孩子有些疑惑,一双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盯着我和小B,肯定想着老师怎么了,竟然不批评小B。
“我想知道第三组说的大有多大,比我们组的还大吗?第二组的小有多小。”小B回答。
我问其他学生:“孩子们,如果你没见过一块石头,别人跟你介绍,说这块石头是小的,你知道到底有多小吗?”
——“不知道”
“那如果告诉你,这块石头像米粒那样小,你是否能知道有多小呢?”
——“那我们组这块石头就是像纽扣大小一样的”,“我们组就是像鸡蛋大小一样的”……孩子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一时间米粒、纽扣、橡皮、鸡蛋等都成了孩子们记录的“大小比较对象了”。
【案例分析】
一年级孩子刚接触科学课,由于汉字、词语的积累有限,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孩子们难以如“小小科学家”一样准确地、简明地、科学地进行“实验记录”“交流汇报”等等。另一方面,孩子们思维活跃,热情兴奋,经常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教师如何敏锐地捕捉到“意外”的价值,巧搭“支架”,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科学的探究?结合课例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实物、图片---思维的支架
实物,是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事物,这些实物可以辅助学生描述和表达,如本文中描述物体的“大小”,刚开始孩子用“大的、小的、很大、很小”等词,这样的描述无法准确表达物体的大小,那么在生活中寻找可对比的实物如“米粒”“纽扣”“鸡蛋”等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描述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再如在一年级学生研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对比实验时,可以用“乒乓球”和“大米”同样装在杯子里,与之做对比,学生理解起来也轻松多了。在类似的观察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物,或做成图片卡,在课堂教学中供学生选择,学生记录起来只需做选择即可,方便快捷,而且描述得更加准确。
(二)科学词语库----表达的支架
教师每节课准备一些“科学词语”,积累学生的科学用语,充实学生的“科学词语库”。低年段学生,由于掌握的书面词语有限,在实验记录时,往往会出现知道却无法用书面语言表达的情况,词语库可辅助学生顺畅地表达。如前述,第三组孩子在研究石头“形状”时,空着没写,原因是:这块石头有多个棱角,不是寻常的形状,而“棱角”“不规则形状”这样的词他们以前未接触过;研究物体“表面”时,在词语库中出现“粗糙”“光滑”等词,学生描述起来就准确多了。再如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沙子和黏土》一课中研究沙子和黏土的特点,科学词语有“粘手”“不粘手”“ 粗糙”“ 细 腻 ”“ 颗 粒 大 ”“颗粒小”,学生每节课都会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表达的词汇,不断累积形成自己的“科学词语库”,就可以越来越准确顺畅地表达科学观察的结果。
(三)情境场---探究的支架
科学课上,教师开放包容的心态,宽松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孩子更自然地探究和表达,一些看似“出格”的行为,恰恰蕴含着教育的价值。如本课中,我刚拿出石头,孩子们就开始“评头论足”起来,我没有制止孩子的行为,而是认真倾听他们的评论,然后顺势引导,“刚刚说石头真大呀、跟玉一样,是石头的什么特点呢?”顺势就引入本课的研究主题。再有,小B离开座位去观察其他组的石头,我没有批评他,让他说出原因,他的疑惑“大有多大,小有多小”也是其他学生描述的难点,我及时觉察到小B的“出格”行为对教学的价值,引领学生探究,顺利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总之,教学支架可以是实物图片;也可以是教学方法和技术策略,如科学词语库、对对碰;还可以是无形的情境氛围。“教学支架”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学支架蕴含着教学的智慧,呵护着孩子的好奇心。